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8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22.
精心锻铸优良学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教育、制度、纪律三个方面入手,阐述在社会主义的高等学校塑造,锻铸优良学风的重要性。培育学风着眼于思想教育、道德情操教育、教师的示范教育以反学生的自我教育;锤炼学风须强化、落实制度,要抓实抓严,特别是不能放弃班级、寝室两块阵地;纯洁学风要依靠铁的纪律,更要注重执行纪律的效果。总之,要经过学校从上到下,方方面面的齐抓共管,共同努力,积极进取,生动。活泼的优良学风才会形成。  相似文献   
23.
试析高校大学生的素质德育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素质教育是新时期我国教育模式的一次重大变革,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根本。构建高素质德育观,要重点抓好德育观念的转变,明确德育主体的责任,强化德育的整合功能,优化育人环境,强化自我教育,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24.
高校师生“浮躁”心理现象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为“浮躁”?从字面上看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此的解释是 :轻浮急躁。“轻浮”则是指 :言语举动随便、不严肃不庄重。“急躁”则是指 :想马上达到目的 ,不做好准备就开始行动。从更深含义看 ,“浮躁”是指不踏实、急于求成的现实体现和内心焦躁不安的心理体验的综合 ,它既是外在的客观现象 ,也是内在的心理表现。社会转型时期 ,社会浮躁现象总有其存在的理由 ,而这种现象在我国目前高校师生中所表现出来的严重程度则远远背离了“学术殿堂”“知识工厂”的崇高称谓 ,因而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一、高校师生“浮躁”心理现象的表现目前我国高校…  相似文献   
25.
刘彬  闵祥玲 《科技信息》2012,(28):337-337
现在,我们班主任往往重视对学生的教育,忽视了对自己的教育。这种现象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此,班主任应该加强自我教育,用“四勤”的方法,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以便更好地去教育学生,促进自身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6.
人力是人具有的各种潜力的总和,它包括智力、心力和体力三个方面。人力资源的开发就是智力、心力、体力的培养与发展。自我教育是人力培养的主要途径。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自我教育实现的。  相似文献   
27.
<正>大学作为培养人才,传播思想的地方,与时代的发展动向密切相关。但现在大学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对财富的过度追求带来的可能是大学生选择专业时以就业率和热冷门作为重要依据。更重要,如章开沅先生所言:"目前的学校‘重教书而轻育人’,没有真正把知识传授与品格陶冶密切融合在一起。"实际上,大学的终极目的并不是培育迎合社会喜好的专门人才,而应该是培育有道德情怀、能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高素质人才。培育仁爱为核心的君子品格。以仁爱为核心的君子品  相似文献   
28.
丁玲 《许昌师专学报》1999,18(1):116-117
教育教学活动说到底是培养教育人-以人育人,以人的素质来培养人的素质的活动。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促进人的素质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教育活动。高素质的教师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提高教师的素质水平仅仅靠各级各类的师资进修,培训是远远不够的,最根本的还是要调动教师本人的主观能动性,靠教师自觉地不断加强自我教育,充实完善自己来完成。教育人的人必然首先成为教育自己的人;教会别人学习的人,自己必须更会学习。  相似文献   
29.
德育工作在大学生的教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德育工作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从创新的视角,剖析了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提出了以人为本、顺应大学德育工作的时代脉搏、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交往中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等德育新思路.  相似文献   
30.
邓静 《科技信息》2011,(20):I0140-I0140
大学生,被誉为天子骄子、社会精英,把大学生和"后进"联系在一起,似乎不合情理。事实上,经过四年的大学学习后,差距是很大的。学生之间的差距,在中学阶段是以显性的结果呈现出来——高考,大学阶段的差距却往往被人忽视。很多学生在毕业的时候都没有去想过为什么身边的同学能够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