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0篇
丛书文集   26篇
教育与普及   2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6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71.
日本弓背蚁营养成分分析及其价值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亚洲广布种日本弓背蚁 (Camponotusjamponicus)进行了营养成分分析 .结果显示 ,其体内含水量为 6 5 .47%±0 .5 3 % ,粗灰分为 6 .5 2 %± 0 .35 % ,总糖为 2 .37%± 0 .43% ,粗脂肪为 14.0 2 %± 0 .6 4% .在其 8种主要脂肪酸中 ,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 82 .45 5 % ,其中油酸C11 8为 5 1.884% ,棕榈油酸C11 6 为 11.30 2 % ,花生烯酸C12 0 为 6 .997% ,亚油酸C21 8为 8.881% ,亚麻酸C31 8为 3 .391% ,豆蔻酸C01 4 为 0 .86 1% ,软脂酸C01 6 为 12 .6 48% ,硬脂酸C01 8为 4.0 37% .由此认为 ,日本弓背蚁是一种不逊色于双齿多刺蚁的食物资源 .  相似文献   
672.
锯缘青蟹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锯缘青蟹可食组分--肌肉,生殖腺和肝脏的含量及其营养成分,其结果是雄蟹可食部分约占体重64%左右,而各组分占可食部分比率,肝脏为10.75%,雌雄生殖腺分别为16.52%和1.83%,肌肉为59.30%(雌蟹)和70.84%(雄蟹),雌性生殖腺含水分最低(54.69%),含蛋白质最高(30.59%),氨基酸评分最高(93.58),脂肪含量肝脏和雌性生殖腺较高(15.68%和14.50%),肌肉最低(0.82%),但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EPA,DHA的含量最高,分别为74.58%,47.83%,18.04%,13.52%,肝脏灰分和Ca 含量最高,每100g分别含2.72g和580mg.4组分均为高K低Na,每100g各组分中的Se含量均大于等于110ug,每100克雌生殖腺中胆固醇含量为766.16mg。  相似文献   
673.
对浙江产紫贻贝的总脂和磷脂进行了提取和定量,并分析用薄层层析法,气相色谱法对磷脂的组分,总脂和磷脂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收获旺季,贻贝的总脂含量为2.15% ̄2.68%,磷脂含量在5.02% ̄6.95‰范围内占总脂的21.00% ̄27.30%,磷脂组分以PC和PE为主,与大豆和蛋黄的磷脂相比贻贝总脂和磷脂含有更多的高不饱和脂肪酸,此外贻贝磷脂中的脂肪酸不饱和度及EPA与DHA之和要高  相似文献   
674.
贻贝Mytilus edulis磷脂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浙江产紫贻口的总指和磷脂进行了提取和定量,并分别用薄层层析法、气相色谱法对磷脂的组分、总脂和磷脂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收秋旺季,贻贝的总脂含量为2.15%-2.68%,磷脂含量在5.02%C-6.95%范围内,占总胎的21.00%-27.30%磷脂组分以PC和PE为主;与大豆和蛋黄的磷脂相比,贻贝总脂和磷脂含有更多的高不饱和脂肪酸,此外贻贝磷脂小的脂肪酸不饱和度及EPA与DHA之和要高于总脂。  相似文献   
675.
菌株Y5-11是从哈尔滨周边地区地下水中分离的一株假单胞菌,具有较高的自养脱氮能力。菌株Y5-11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模式菌Pseudomonas koreensis Ps 9-14T高度同源(99.72%)。获得了菌株Y5-11的全基因组序列,采用比较基因组学分析了菌株Y5-11的碳源利用和脂肪酸含量特征,对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菌株Y5-11与模式菌Pseudomonas koreensis Ps 9-14T在碳源利用上较为接近,但两株菌株在生长温度和硝酸盐还原方面存在差异。菌株Y5-11有17个特有基因,其在脂肪酸种类及含量上与其他菌株相比,存在明显的特异性,主要脂肪酸为C16:0和C17:0 cyclo,含量分别为19.37%和21.09%。通过以上研究,确定了菌株Y5-11的分类地位和生物学特征,为菌株Y5-11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生物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76.
多不饱和脂肪酸(po lyunsaturated fatty ac ids,PU FA s)可分为n-6和n-3两个系列,而Δ6-脂肪酸脱氢酶是这些PU FA s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将少根根霉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转化酿酒酵母营养缺陷型菌株INV S-cl,在添加外源性底物α-亚麻酸,经半乳糖诱导后,通过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质谱(GC-M S)联用分析细胞脂肪酸表明,少根根霉Δ6-脂肪酸脱氢酶催化α-亚麻酸转化成十八碳四烯酸,所生成十八碳四烯酸的含量占酵母细胞总脂肪酸的7.67%,而在空载体pYES2.0转化的酵母中没有检测到.同时,参照K ozak序列,我们把少根根霉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转译起始密码子周边序列进行适当的改变,并转化INV Scl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修改后的序列同样能催化α-亚麻酸转化成十八碳四烯酸,而且表达量提高到细胞总脂肪酸的11.23%,表明在酿酒酵母中,改变转移起始密码子周边序列可提高少根根霉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催化α-亚麻酸转合成十八碳四烯酸的水平.  相似文献   
677.
采用精制棉油脂肪酸蒸馏过程中排出的蒸馏残渣为原料,制备一种新型型砂铸造用粘结剂.当粘结剂加入量为3%时,其抗拉强度可达23MPa,湿压强度可达0.016MPa.同合脂油相比,该粘结剂不但性能优良,而且价格低廉,适用于铸造生产.  相似文献   
678.
随着"限塑令"政策的升级,生物可降解塑料的研发和推广成为当下热点.聚羟基脂肪酸酯(PHA)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可降解塑料,有着无限的潜力.利用剩余污泥来生产PHA,不仅节约成本,还有很好的环境效益,实现了废弃资源的再利用.本文主要针对污泥厌氧发酵以及菌种合成PHA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阐述当前剩余污泥发酵液产PHA的研究进...  相似文献   
679.
合成了新型荧光试剂1,2-苯并.3,4-二氢咔唑-9-乙基对甲苯磺酸酯,以此作为柱前衍生化试剂对19种游离脂肪酸(FFA)进行了优化衍生.在Eclipse XDB—C8色谱柱上,采用梯度洗脱对19种游离脂肪酸(FFA)衍生物进行了完全基线分离及定量分析.荧光检测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λex=333nm,λex=390nm.多数脂肪酸的线性回归系数大于0.9989,检测限在24.8~80.37fmol.采用APCI大气压化学电离源的正离子模式,实现了土壤和苔藓中FFA组分的定性.方法具有稳定良好的重现性,对实际样品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80.
为了揭示织锦巴非蛤(Paphia textile)稚贝与3种饵料微藻的脂质组成特征及其相关性,本研究用氯仿-甲醇提取织锦巴非蛤稚贝和饵料微藻中的脂质,采用液液萃取技术分离,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脂质进行分类和鉴定,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成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显示,从5个样品中共鉴定出7类化合物,鉴定出的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97%以上,主要为烷烃类化合物和脂肪酸。聚类分析结果显示,5个样品的长链脂肪酸可以聚类成2组,第一组包括织锦巴非蛤(湿、干)、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和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第二组为青岛大扁藻(Tetrasemis helgolandica)。5个样品长链脂肪酸的主成分分析显示,主要分为主成分1(60.8%)和主成分2(23.0%),织锦巴非蛤、青岛大扁藻与主成分1显著相关,棕榈酸(C16:0)、亚麻酸(C18:3n3)、反油酸(C18:1n9t)、亚油酸(C18:2n6)、硬脂酸(C18:0)可作为其特征脂肪酸成分。研究表明,虽然织锦巴非蛤的长链脂肪酸和球等鞭金藻、牟氏角毛藻更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