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8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9篇
教育与普及   4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6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54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53.
本文用不同发育时期鹌鹑胚与鸡胚的种间移植实验结果表明,相当于鸡胚H.& H.17—23期的鹌鹑胚后肠原基尚不具备自主分化的潜能,只能并入寄主大肠发育,但不同区域的消化道中胚层间质细胞对内胚层细胞具有不同的诱导能力.相当于鸡胚H.& H.28—23期的鹌鹑胚后肠原基已具有自主分化的潜能,在寄主鸡胚体腔内能定向发育成鹌鹑大肠.本文还对移植系统中消化道原基细胞的分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4.
通过低温野生菌群和低温厌氧颗粒污泥菌群筛选,及其后续的互补复合优化,选育出了低温沼气发酵功能菌群。沼气发酵实验结果表明,该菌群采用后最高日产气量均明显高于单独采用野生菌群和厌氧颗粒污泥菌群,具有显著改善低温沼气发酵性能。以此为基础研制的低温沼气发酵促进剂,在13℃下可使产气率平均提高46.6%,10℃下产气率平均提高41.1%。沼气池试验中,低温沼气发酵促进剂可显著提高沼气的甲烷含量,可使甲烷含量平均提高24%。  相似文献   
55.
厌氧颗粒污泥是废水厌氧处理过程的决定性因素。本文对厌氧颗粒污泥中主要微生物菌群特别是产甲烷菌的结构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对FISH、实时荧光定量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16S rRNA、T-RFLP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厌氧颗粒污泥微生物菌群结构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颗粒污泥的形成与生长过程以及调控颗粒污泥内部菌群结构等方面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6.
普通环境长爪沙鼠肠道菌群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普通环境长爪沙鼠肠道菌携带情况,为制定长爪沙鼠微生物学等级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对普通饲养环境的65只长爪沙鼠进行解剖,取回盲部内容物接种于6种不同培养基,分离菌株后同时进行生化分析和PCR测序鉴定,以期准确判断分离菌株所属菌属,并分别计算检出率。结果用6种培养基组合进行肠道菌群的分离大大提高了细菌的检出率。本研究共检出37种细菌,不同细菌感染率相差很大,阳性率在1/65(1.5%)到60/65(92.3%)之间,其中部分细菌为大鼠和小鼠致病菌。结论本研究为长爪沙鼠的微生物学等级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57.
影响实验小鼠肠道菌群的多因素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研究影响实验小鼠肠道菌群的六种主要因素,为动物实验的设计和实验结果的解释提供参考,为肠道微生态菌群结构的干预与调控提供借鉴。方法采用珠磨法和酚-氯仿-异戊醇法提取肠道内容物中细菌基因组DNA,然后用16S rDNA V3区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DGGE电泳后用电泳条带数字化软件Quantity One和统计学软件SPSS对影响肠道菌群的六种因素(年龄、品种、饲养环境、饲料、个体差异和性别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Dice相关系数和主成分分析显示,年龄因素在早期(7和14日龄)对肠道菌群影响较大,到28日龄后,菌群结构趋向稳定,饲料和饲养环境成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品种和个体差异对肠道菌群也存在较大的影响,但性别差异影响相对较小,存在一定的随机性。结论以上六种因素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肠道菌群,但其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在动物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解释时应充分考虑避免或利用这些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究导盲犬和淘汰犬之间肠道菌群的差异,分析两者特征性差异菌群。方法 收集16只导盲犬和10只淘汰犬的新鲜粪便样本,按照犬品种和性别分为拉布拉多雄性导盲犬(GD-ML)和淘汰犬(ED-ML)、拉布拉多雌性导盲犬(GD-FL)和淘汰犬(ED-FL)、金毛雄性导盲犬(GD-MG)和淘汰犬(ED-MG),另外从中随机抽取9只导盲犬和4只淘汰犬分为导盲犬组(GD)和淘汰犬组(ED),共分为4组配对。提取粪便样本总DNA,应用PCR-DGGE技术获得肠道菌群图谱,应用相关软件和统计学方法对每组配对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聚类分析结果显示,GD和ED,GD-ML和ED-ML,GD-FL、ED-FL和GD-MG均各归为一类,表明导盲犬和淘汰犬之间肠道菌群存在差异。肠道菌群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分析结果显示,每两个配对组之间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存在差异,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性条带测序分析结果显示:与ED相比,GD Megamonas funiformis YIT 11815菌株增多;与ED-ML相比,GD-ML Succinatimonas hippei YIT 12066、Lactobacillus vaginalis DSM 5837、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NCFM、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 A2-165菌株增多,Collinsella aerofaciens ATCC 25986和Prevotella copri DSM 18205菌株减少;与ED-FL相比,GD-FL Ruminococcus gnavus AGR2154、Fusobacterium russii ATCC 25533菌株减少;与ED-MG相比,GD-MG Tropheryma whipplei str. Twist菌株增多。结论 本研究发现导盲犬和淘汰犬肠道菌群存在差异,未来对差异菌群的进一步研究可能有助于辅助导盲犬的早期筛选。  相似文献   
59.
肠道微生物不仅可以调节肠道稳态,而且在微生物-肠-脑轴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与多发性硬化症、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等密切相关.另外,肠道免疫屏障影响骨代谢,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微生物-肠-脑轴与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和微生物-肠道免疫-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阐明微生物-肠-脑轴在致病机制不明确的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致病作用,也有助于明确肠道微生物通过调控肠道免疫影响骨质疏松症的机制.本研究从肠道微生物和神经系统疾病、骨质疏松症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总结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搭建肠道微生物与神经系统疾病、骨质疏松症之间的桥梁,这将对临床治疗神经系统病变和骨质疏松症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0.
采用体视显微摄影技术对8种蝗虫(槌角蝗科2种,剑角蝗科6种)前肠内部形态结构及分类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蝗虫前肠Ⅱ和Ⅳ区齿在排列方式上属间差异较明显,属内变化不大.但佛蝗属3种蝗虫在这两区脊上齿的排列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