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9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160篇
系统科学   12篇
丛书文集   107篇
教育与普及   209篇
理论与方法论   26篇
现状及发展   33篇
综合类   3666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231篇
  2008年   248篇
  2007年   220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采用热压成型的方法制备了纳米、微米ZrO2填充聚醚砜酮(PPESK)复合材料;考察了复合材料的显微硬度和弯曲强度;并研究了干摩擦条件下纳米、微米ZrO2颗粒对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分析ZrO2/PPESK复合材料磨损表面形貌及磨损机理.研究表明,干摩擦条件下,单斜相纳米ZrO2填充PPESK复合材料的主要磨损机制是严重的粘着转移,而四方相纳米ZrO2填充PPESK的主要磨损机制是轻微的磨粒磨损;微米ZrO2填充PPESK的低摩擦磨损主要归因于微米颗粒的承载作用.  相似文献   
992.
无机纳米杂化聚酰亚胺薄膜纳米颗粒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聚物-无机纳米杂化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和电学性能,本文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了无机纳米杂化聚酰亚胺薄膜,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分析仪,研究了杂化薄膜的微观结构、相结构及分布,并对纳米颗粒的特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薄膜中含有两种纳米颗粒Si O2和Al2O3,颗粒尺寸约5nm~40nm,其中Si O2颗粒尺寸较小,以非晶团簇形式存在.在高能电子束照射下,Si O2颗粒容易分解;Al2O3颗粒结晶则较稳定.  相似文献   
993.
微好氧条件下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微好氧条件下(曝气槽中溶解氧量在0.2~0.7mg/L之间)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进行了研究.以厌氧颗粒污泥为接种污泥,考察了培养过程中厌氧污泥外观、尺寸、反应器中絮状污泥的MLSS(混合固体悬浮物)、SV(污泥体积)、SVI(污泥体积指数)和VSS(挥发性固体悬浮物),以及颗粒化污泥体积的变化.发现培养5d后,厌氧颗粒污泥完全解体,培养10d后出现新的颗粒污泥,培养40d后污泥完全颗粒化.培养成熟的颗粒污泥呈浅褐色,粒径主要集中于500~3000μm之间,SVI达18.147mL/g,比重达1.020g/cm^3,含水率(质量分数)达95.7%,有机组分的质量分数达74.1%,沉降速率达52m/h,各项指标均优于普通活性污泥和常规曝气条件下培养的好氧颗粒污泥.  相似文献   
994.
表面修饰纳米氧化锆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初步研究了丙烯酸对纳米氧化锆陶瓷粉体的表面修饰作用及其对粉体在丙酮中分散性和稳定性的影响,采用TEM、TG和FT-IR对表面修饰后的纳米氧化锆结构和表面特性进行了表征和研究,TEM分析结果说明用丙烯酸进行表面修饰大大改善了纳米氧化锆在丙酮中的分散性;TF-IR分析证实了修饰后的纳米氧化锆表面确实存在修饰剂的有机官能团,可能是因为丙烯酸中的羧基(-COOH)与纳米氧化锆粉体颗粒表面的羟基(-OH)发生了脱水酯化反应,TG结果给出氧化锆粒子表面键合的丙烯酸的质量百分比。  相似文献   
995.
利用粒子成像速度场仪(PIV)对磨料浆体旋转射流的时均速度场进行了测量,得出了射流中磨料粒子的速度分布和滑移速度分布,并考察了聚丙烯酰胺添加剂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没条件下,射流中磨料粒子的速度分布仍类似于高斯分布;随喷距增加,在射流轴心附近的磨料轴向速度和滑移速度都先增加后降低;实验条件下,磨料浆体旋转射流的扩散角为20°,比非旋转射流的扩散角大1.52倍,因而旋转射流具有钻大直径孔眼的能力;聚丙烯酰胺具有抑制射流横向扩展和降低射流轴向衰减的作用,随聚丙烯酰胺质量分数的增加,射流固液两相的速度都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996.
利用粒子成像速度场仪(PIV)对磨料浆体旋转射流的时均速度场进行了测量,得出了射流中磨料粒子的速度分布和滑移速度分布,并考察了聚丙烯酰胺添加剂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没条件下,射流中磨料粒子的速度分布仍类似于高斯分布;随喷距增加,在射流轴心附近的磨料轴向速度和滑移速度都先增加后降低;实验条件下,磨料浆体旋转射流的扩散角为20°,比非旋转射流的扩散角大1.52倍,因而旋转射流具有钻大直径孔眼的能力;聚丙烯酰胺具有抑制射流横向扩展和降低射流轴向衰减的作用,随聚丙烯酰胺质量分数的增加,射流固液两相的速度都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997.
利用反向微乳液技术, 以CdTe量子点为核, SiO2为壳, 一步制备了表面带有氨基和磷酸基团的核壳型量子点荧光纳米颗粒. 该颗粒水溶性好, 大小均匀, 有效改善了CdTe量子点的不稳定性, 抗光漂白性能大大增强. 结合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与荧光标记技术, 基于硅壳包被的核壳型量子点荧光纳米颗粒, 成功实现了对肝实质细胞的识别.  相似文献   
998.
研究了纳米m-ZrO2颗粒初始含量对Al2O3为基体的复合材料烧结后所保留的四方相含量以及对硬度、断裂韧性和强度等力学性能的影响.随着纳米m-ZrO2初始含量的增加,烧结样品中t-ZrO2四方相的含量呈线性减少的趋势.纳米m-ZrO2初始含量ψ大于4%烧结样品显微硬度变化趋于稳定,当初始含量ψ为4%时,样品的断裂韧性KiC达到最大值5.84 MPa·mi/2,初始含量ψ为2%时,断裂强度σf达到最大值395.0 MPa,表明适量的纳米m-ZrO2颗粒初始含量对Al2O3为基体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99.
为提高HBVpreS1aa21 47的免疫原性,将1~6拷贝的preS1(21 47)片段以串联方式插入HBcAg的aa78和aa82之间,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和纯化.携带1~3拷贝的重组抗原CI、CII和CIII的表达产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0%,而携带4~6拷贝的重组抗原则未见明显表达.电镜检测显示重组抗原CI、CII和CIII可以形成形态与HBcAg类似的类病毒颗粒,颗粒直径在30~34nm之间.ELISA分析显示这3种VLP抗原具有很强的preS1抗原的免疫反应性,而对HBc单克隆抗体则基本失去反应性.提示外源多肽pre(21 47)可被有效地递呈至类HBc颗粒的表面,且外源多肽的插入使HBc主要的免疫优势表位遭到了破坏.这些证据表明利用HBcAg的专一性呈递能力来构建多价抗原可作为免疫原设计时的一种策略.  相似文献   
1000.
颗粒形状对光学非线性增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金属/电介质复合物的金属颗粒具有旋转椭球形的形状分布时对有效非线性光学性质的影响;根据一般的Maxwell-Gamett近似方法,采用谱密度来描述,对研究的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数值计算结果可知颗粒的形状对光学非线性有明显的增强,并且每一种颗粒的形状其光学非线性随频率变化时都存在一个增强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