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14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4 毫秒
241.
矿用涡流管制冷柜主要由压缩空气接入装置、涡流管、冷气导入管路、柜体等组成。使用煤矿井下现有的压缩空气作为动力,压缩空气经涡流管后,分离出的冷气导入制冷柜柜体内,对制冷柜内储存的物品进行冷却,起到降温的效果。可在煤矿井下高温、高湿、高污染、高粉尘、易燃易爆恶劣环境下使用。  相似文献   
242.
本文对电动轮自卸车车架的结构进行有限元模型简化,分别用板单元计算模型,梁单元计算模型进行了模态分析。通过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得出了既简单又符合工程实际、满足工程精度要求的模型。  相似文献   
243.
在矿山生产作业中,矿山的井下安全巡检是保障矿山安全的重要任务之一,但由于大部分矿山井下的环境十分复杂,且要想应用新技术的难度系数较大,因此一般在进行矿山井下巡检时采取的是人工巡检方式.为此本文就悬挂式巡检机器人结构设计、过弯规划、跨越障碍规划、动力学等应用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以期为我国煤矿事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44.
针对我国重型矿用自卸车车厢轻量化寻优技术推广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合矿用自卸车车厢生产企业的低门槛参数化寻优方法。其技术特点为:通过子模型的方式降低壳单元和实体单元同时参数化建模技术难度。同时针对车厢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车厢板磨损等引起的结构刚度下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6σ的结构耐久研究技术,从磨损的角度量化车厢轻量化后的结构耐久安全问题。以某150 t重载矿用自卸车车厢轻量化为例,使用Q690D和NM450轻量化设计和生产的车厢,经过两年的客户跟踪表明车厢结构安全可靠,轻量化后车厢减重5 t(减重比18.52 %),车厢耐久寿命为原车厢的2倍左右,单车年节约燃油和维检费用约50万元。  相似文献   
245.
周松  高翔  张志  万鑫铭  赵清江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35):15027-15034
为了实现重型自卸车的轻量化设计,通过对自卸车整体进行有限元建模,对其进行四种运输和两种卸料工况载荷作用下的刚度与强度分析及整车模态性能分析,评价其静态和动态工况下整车的性能要求。对整车部件进行位移、强度、模态和质量的灵敏度计算,并定义相对灵敏度。运用相对灵敏度分析的结果确定优化设计变量,在保证整车静动态性能不降低的前提下,对整车结构进行了尺寸优化和形状优化相结合的优化方法。结果表明,优化后整车静动态特性明显改善,且总质量减轻了10.2%。验证了该轻量化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46.
矿用工业互联网是传统矿用产业与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实现采矿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矿用工业互联网通过人、机、物的全面互联,增强采矿工业产业链管控能力,对于实现煤矿等产业与上下游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露天矿用行业正逐步向着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智能矿山正成为全球煤炭行业公认的发展趋势.电子信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矿用设备正逐步成为边缘终端设备的重要承载主体.目前,围绕着边缘计算,绝大部分的边云协同解决方案是在露天矿场内建立边缘数据中心,实现矿用设备的远程控制和操作.这种方式不但对于网络环境要求高,而且未能真正解决露天矿用产业的各种实操性问题.为此,从露天矿用企业需求角度出发,聚焦于典型的露天矿用场景,开展融合云计算、边缘计算、独立组网架构体系的研究成为亟待推动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