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7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48篇
系统科学   41篇
丛书文集   47篇
教育与普及   18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9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3260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216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吐哈盆地三叠系划分为韭菜园组、烧房沟组、克拉玛依组和黄山街组,通过对三叠纪地层的孢粉分析,建立了该盆地的四个孢粉组合带,Limatulasporites—Tae-niaesporites—Alisporites组合带、Aratrisporites—Punctatisporties组合带、Punc-tatisporites—Calamospora组合带和Cycadopites—Lophotriletes—Protoconiferus组合带。依据孢粉的演化得出吐哈盆地三叠纪的古气候为早期的干旱温暖到晚期的潮湿炎热。  相似文献   
42.
矿体垂向分带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是成矿规律研究的重要内容,其对矿化露头的工业评价与隐伏—半隐伏矿体预测,具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浙江武义盆地中段萤石矿床为例,从矿脉形态、矿石组构、矿物组合、元素组分、蚀变类型及矿物包裹体等方面,对萤石矿体的垂向分带特征与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43.
沉积盆地地下古水动力场恢复──原理与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首先对地下水动力场进行了数学描述,以流体势分布度量水动力场,建立了地层埋藏史与流体压力孕育史恢复的数学模型,以此可作为恢复古水动力的重要依据;最后提出了模型实现中的一些建议,系统阐述了古水动力场恢复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44.
本文分析了郭化盆地牡丹江不同河段水温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对水温在水稻生产中的作用做了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5.
孙立广  龚子同 《自然杂志》1996,18(2):109-111
在新疆博尔塔拉盆地第三系油气显示区内,发现藜科盐生草属植物,并排斥其他植物生长;在油气显示区之外,其他草本植物繁茂而未见盐生草.通过对两类土壤及含油碎屑岩的对比研究,本文提出:盐生草有可能作为中高纬度地区的石油指示植物.  相似文献   
46.
从函数程序设计的角度对速成原型方法进行研讨,采用形式方法解释其应用上的优劣。并结合林业实例,说明该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7.
论述了吐鲁番-哈密盆地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及孔隙类型。认为辫状河三角洲是辫状河进积到滨浅湖而成的粗粒三角洲,其水上部分为辫状平原,主要由辫状河道组成,水下部分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二者呈三层叠置,其骨架主要为河道砂体;辫状河三角洲由于其储集体分选较好,粒度较粗,泥质含量较低,各个岩相侧向连续性较好而具有极大的油气储集潜力,是今后油气勘探不可忽视的相带。  相似文献   
48.
洛阳盆地全新世气候环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根据伊洛河二级阶地皂角树剖面沉积物质的理化分析数据,推断洛阳盆了全新世气候环境特点是;早期冷湿,中期温暖湿润,晚期温暖半湿润,自1.2万aB.P.以来存在9个温湿和9个干旱亚阶段。  相似文献   
49.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储渗空间类型与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受组构控制角度总结出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存在着4类储渗空间,通过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认为与盐膏溶蚀有关的缝孔洞是同生期暴露大气水作用的产物,白云岩中与白云石溶蚀有关的缝孔洞则是同生期大气水与海水混合作用的结果。文章还进一步建立了各类储渗空间的形成演化模式,提出了它们的有利发育区段  相似文献   
50.
陆良盆地是云南省第三系沉积盆地的典型代表。盆地中识别出四个不整合面,即Tg、T6、T3和T0。其拉张史可分为两大阶段:(1)Tg→T5,拉张强度渐增期;(2)T5→现今,拉张强度渐弱期。与拉张史相对应,陆良盆地的沉降史可分为两个阶段:(1)N2c为快速沉降阶段;(2)Q为沉降缓慢阶段。据此,陆良盆地的形成演化阶段为:(1)盆地初始形成期(Tg—T6);(2)盆地扩张发育期(T6—T3);(3)盆地发展稳定期(T3—T0);(4)盆地萎缩充填期(T0—现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