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1篇
丛书文集   37篇
教育与普及   3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51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苯胺(An)与硫堇(Tn)电化学聚合于石墨电极上,并采用电化学方法沉积Pt颗粒,制备得到Pt/PAni-PTn/石墨电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形貌进行表征,利用循环伏安法(CV)、计时电流法(CA)考察了Pt/PAni-PTn/石墨电极对甲醇的电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t颗粒均匀地分散在PAni-PTn复合膜上,PAni-PTn载体更有利Pt纳米颗粒的分散和粒径的减小,Pt/PAni-PTn/石墨电极对甲醇的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明显优于Pt/石墨电极.  相似文献   
62.
将气体扩散电极应用在电催化苯加氢反应中,通过测定电流效率,分析了气体扩散电极的制备因素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考察了反应温度对苯加氢反应速度和析氢反应速度的影响,推算出苯加氢反应和析氢反应的表观活化能;考察了电解液硫酸的浓度、苯蒸汽的浓度、增湿水蒸气的浓度、载气流速等对电极性能的影响,并确定最佳的外界实验操作条件.应用气体扩散电极前后的反应电流对比表明,气体扩散电极能够有效地提高反应速度.  相似文献   
63.
本文利用循环伏安法,在裸玻碳电极上成功地制备了聚茜素红薄膜修饰电极(PARSE),详细研究了该修饰电极对NO-2的电催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PARSE对NO-2具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催化峰电流与NO-2浓度在2.5×10-3~2.5×10-5mol/L之间呈良好的线形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6,检测限可达5×10-6mol/L,用于腌菜样品中NO-2含量的测定,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64.
为考察一种新型电催化氧化技术对有机染料的降解效果,在低压电场下,利用廉价金属制备的多孔陶粒催化剂电催化处理甲基橙、苋菜红及亚甲基蓝有机染料模拟废水.此外,还进行了电催化降解土霉素的实验.结果 表明,电催化氧化新型废水处理技术对难以降解的有机物具有不错的处理能力,可以作为高毒难降解有机污水的预处理或者深度处理手段.  相似文献   
65.
66.
以NiCl2·6H2O为金属源,尿素和柠檬酸分别为N源和C源,采用一种简单的溶胶凝胶法制备出Ni纳米颗粒高度分散在含氮碳片上的复合材料(Ni-C-N).将该复合材料用作锂氧气电池的正极催化剂,与常用的空气正极材料科琴黑(KB)相比,其表现出更高的电化学催化活性.当使用Ni-C-N作为正极催化剂时,电池的首周放电容量及放电平台均有明显的提高,尤其在电池的循环性方面表现出更加显著的效果,循环可达38周.  相似文献   
67.
改性钛基电极以析氧过电位低、副反应少、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采用钛酸丁脂作为钛源,SnCl4·5H2O为锡源,掺杂不同Ce量,采用浸渍法制备稀土改性钛基二氧化锡催化电极,用XRD对电极进行表征,同时采用制备的电极进行苯酚降解实验,考察了电流强度、降解时间、pH和电解质浓度对降解率的影响。稀土改性电极表面呈纳米结构,苯酚降解率随电流强度、降解时间、电解质浓度增加而升高,随pH值增大先增加后降低,实验条件下苯酚降解率可达到90%;通过实验数据得到了降解率的关联式,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误差在±10%范围内。  相似文献   
68.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平面波赝势方法计算了不同注入电荷和掺杂Fe原子比例的PdxFey(110)表面原子结构和电子结构特性。结果表明,Fe原子比例对表面褶皱s影响较小,注入电荷数量对表面褶皱s影响很大;Fe原子掺杂使Pd的4d10轨道电子向低能级轨道移动,增加了d空穴。布居分析表明电极的表层电荷分布比金属态表面增多;Fe掺杂的表层电荷分布比不掺杂电极表面增多。电子结构分析表明,电极表面的s、p、d轨道电子和总电子均比金属态表面减少;Fe掺杂后,Pd和Fe的表面原子趋向于杂化构型,Pd表层原子向Fe表层原子发生电子转移,增加表面反应活性,有利于电催化反应。  相似文献   
69.
以钛基体PbO2为阳极,对靛蓝盐模拟废水进行电催化氧化处理,主要考察靛蓝盐的电催化去除机制及相关因素对去除效果和单位能耗值的影响。CHI 660D电化学工作站线性扫描曲线与叔丁醇加入实验结果表明:靛蓝盐的电催化过程是直接氧化与间接氧化并存的过程,以间接氧化为主;电流密度的增加有利于提高靛蓝盐的电催化去除效果,却使得单位能耗值增加;靛蓝盐浓度的增加会降低其电催化氧化的效果,却有利于降低单位能耗值;温度升高对靛蓝盐去除率无影响,但会使得单位能耗值降低。在全部实验结果中,靛蓝盐的去除率远高于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且单位靛蓝盐去除能耗值低于单位COD去除能耗值,表明靛蓝盐脱色过程比COD去除过程容易。  相似文献   
70.
以1-丁基吡啶六氟磷酸盐作为粘合剂制备的离子液体修饰碳糊电极为基底电极,将多孔ZnO纳米球和血红蛋白(Hb)用壳聚糖固定在电极表面制备出电化学酶传感器.紫外可见光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实验结果表明Hb在复合膜内保持其基本结构.通过修饰电极在PH 6.0的PBS缓冲溶液中的循环伏安,得到了的一对良好的氧化还原峰,可以证明Hb分子结构中的电活性中心与电极之间发生了直接电子转移,对Hb的电化学行为进行研究,求解了相关的电化学参数,该Hb修饰电极对三氯乙酸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