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0篇
系统科学   47篇
丛书文集   16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28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1.
针对广东省2000~2016年的能源消费状况,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广东省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建立能源回弹效应模型,进而计算出能源回弹效应。结果表明,广东省的能源回弹效应在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程度的波动,但总体上呈逐步下降的趋势。并且能源回弹效应基本上都小于1,即大多数年份均为部分回弹效应,只有2004年的能源回弹效应超过了1,为1.808 4。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中国当前劳动力就业的现状,分析了中国七大区域就业存在的问题,如人口老龄化严重、城乡差异明显、受教育程度偏低、区域分布差异明显、产业结构不协调等。通过建立面板回归模型,估算得出不同年份中国七大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考察了不同区域之间资本存量和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率对就业变化率的影响,并且分3个时段估计了中国七大区域就业变化率影响因素的参数。最后,针对七大区域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众多文献对金融一体化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分析,但鲜有文献研究金融一体化通过何种中间渠道对经济增长产生作用.拓展的纳尔逊-菲尔普斯(Nelson-Phelps)模型研究显示,金融一体化的技术外溢效应依赖于特定国家的发展水平.基于1975-2010年80国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金融一体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随不同类型国家而表现不一.具体表现为金融一体化对发达国家的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不确定性,而对于新兴和发展中国家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主要通过FDI和债务资本来实现.上述结论对于不同国家的金融一体化政策安排具有重要的政策内涵.  相似文献   
14.
为克服以往研究成果中注重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的弊端,将PGM(1,1)模型与贝叶斯正则化神经网络相结合,建立了全要素生产率的PGM(1,1)—贝叶斯正则化神经网络组合预测模型,以中国全要素生产率预测为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为研究全要素生产率开辟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正一、前言我国政府在200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缓解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资源全面紧张的状况。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提倡一种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经济模式。和传统经济方式相比,循环经济改变了"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式流程,按照循环经济的三大原则  相似文献   
16.
《世界博览》2009,(2):15-15
2008年12月5日,亚洲开发银行在东京召开了主题为“亚洲经济对全球发展与稳定的贡献”年会。会议从三个方面人手探讨亚洲推进全球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与意愿。第一,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亚洲各国稳定能源消费,提高农业生产率,降低消费品价格,对确保大众商品价格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昆明  于淼  李雨潇 《科技资讯》2011,(18):150-150
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简称IE)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它以现代工业化生产为背景,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现代工业工程是以大规模工业生产及社会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制造工程学。管理科学和系统工程等学科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的工程学科。简言之,工业工程就是通过设计改进和实施由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细心组成的整体系统来提高生产率的一门工程学科。本文简要分析工业工程有关问题,以及分析其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18.
王华志 《科技信息》2010,(11):103-104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的产品设计延续着一种改进型产品设计模式,导致了产品重复性操作,严重浪费了人力、财力和物力,制约了产品的创新。避免重复性劳动的智能化设计已势在必行,采用参数化软件Pro/Engineer是一个很好的选取择。在设计中,将骨架结构、几何形状等信息处理为易于控制的参数化变量.通过驱动参数化尺寸实现对设计结果的修改。通过这种方法来缩短相似产品再次的开发周期、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David M Miller提出的原始ROI模型基础上经过改进和发展,提出了一个改进ROI模型,考虑到综合要素生产率变化和价格等其他因索变化对企业盈利能力影响的定量关系。建立了多层次的生产率分解测算系统,并结合一个具体的国营工业企业进行了测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将物料报废作为随机事件引入不可靠机器制造系统优化控制的研究中,提出了有效生产剩余的概念,讨论了生产剩余和有效生产剩余的关系.以物料报废服从Bernoulli分布的单机器单零件类型不可靠机器制造系统为例,描述了基于有效生产剩余的控制思想.将该思想应用于不可靠机器制造系统优化控制研究,建立了以有效生产剩余为状态变量,以生产率为控制变量的单机器单零件类型不可靠机器制造系统优化控制模型,得到了这类系统的一种优化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