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3篇
丛书文集   30篇
教育与普及   2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80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复合混凝剂中PDM对PAC铝形态分布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3种盐基度的聚合氯化铝(PAC)分别与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制成系列复合混凝剂PAC/PDM,研究了PDM特征黏度、PAC与PDM质量配比对复合混凝剂中盐基度、铝形态分布的影响及其与混凝性能的关联.分别采用酸碱滴定法、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和混凝烧杯试验对复合混凝剂的盐基度、铝形态分布和混凝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随着PDM特征黏度由0.87dL/g增加至3.79dL/g,或PAC/PDM质量配比由20∶1减小至5∶1,未观察到复合混凝剂的盐基度和铝形态分布有明显变化;而混凝试验结果表明,针对所选模拟原水,当余浊下降至6NTU时,复合混凝剂PAC/PDM(2.88/10∶1)能使PAC投加量减少19.2%—19.5%;随PDM特征黏度由0.87增加至3.79dL/g,絮团尺寸和沉降速率增加;随PAC/PDM质量配比由20∶1减少到5∶1,PAC投加量减少15.9%—19.9%,因此PDM能明显提高PAC的混凝性能,且随着复合混凝剂中PDM特征黏度增加,或者PAC/PDM质量比例降低,混凝效果都得以增强.由此可见,复合混凝剂中PDM对PAC盐基度和铝形态分布的影响与其优越的强化混凝性能未有直接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02.
许多天然产物和药物活性分子往往因为季碳中心的存在而表现出更好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文章首先以氢化钠作碱,利用酮和酯反应得到了一系列的α-取代-1,3-二羰基化合物,收率50%~87%;然后进一步通过烯丙基化反应成功合成了具有3个官能团(2个羰基和1个烯基)的季碳砌块,产率为50%~93%.并对合成的α-取代-1,3-二羰基化合物和烯丙基化产物进行了1H NMR表征.  相似文献   
103.
相转移催化合成正丁基苯基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转移催化剂是一种良好的催化剂.评述了由聚乙二醇、季铵盐、三乙醇胺、聚氯乙烯固载聚乙二醇树脂、聚苯乙烯固载季铵盐树脂、聚苯乙烯固载吡啶树脂、聚苯乙烯固载多乙烯多胺树脂、聚苯乙烯固载三乙醇胺树脂、聚苯乙烯固载二乙醇胺树脂、聚氯乙烯固载多乙烯多胺树脂催化合成正丁基苯基醚的方法和高分子相转移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04.
对藏药喉毛花(Comastoma pulmonarium)中环烯醚萜的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进行研究.使用硅胶、凝胶、树脂材料(MCI-GEL)及RP-HPLC色谱分析方法,从藏药喉毛花-丙酮(φ=70%)体系中提取分离得到3个环烯醚萜化合物,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及核磁共振波谱等分析方法进行结构表征,并使用二倍稀释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3个环烯醚萜化合物分别为(Z)-6-ethoxy-5-ethylidene-4,5,6,8-tetrahydro-1H,3H-pyrano[3,4-c]pyran-1-one (1);swerimilegenins H (2);swerimilegenins I (3),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化合物3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5.
将功能化的纳米锐钛矿TiO_2(介笼结构)修饰电极作为乌药醚内酯电化学传感器的氧化还原探针,实现电化学方法检测乌药醚内酯。实验优化了电极修饰液用量、支持电解质和仪器参数等条件。在最优化的条件下,乌药醚内酯的线性范围为0.1~20μg/mL,检测限为0.058μg/m L。将所建立的电化学新方法应用于乌药中乌药醚内酯类的含量测定及药材真伪的鉴定,测得其平均含量为0.303 mg/g,并实现乌药与其伪品荆三棱药材的快速鉴别。  相似文献   
106.
为了研究哈尔滨市不同室内空气中多溴联苯醚(PBDEs)的污染,于2011年冬季采集了哈尔滨市12个不同类型的室内空气样品,通过索氏萃取的方式对空气中的PBDEs进行提取,采用GC/MS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Σ12PBDEs的平均质量浓度为5.33 pg/m3,其中BDE-47是主要的污染物,其平均质量浓度为2.83 pg/m3,其次是BDE-28(1.85 pg/m3).不同类型的室内空气比较发现,实验室空气中PBDEs的质量浓度最高,家庭空气中PBDEs的质量浓度最低.主成分分析表明,哈尔滨室内空气中PBDEs的来源主要是商用五溴和商用八溴.通过计算空气吸入的PBDEs的暴露分析表明,婴儿的PBDEs暴露量最高,说明婴儿受PBDEs的潜在危害较大.  相似文献   
107.
以普通点样毛细管作为固体萃取头研究仪器,运用Nafion和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DAC)修饰点样毛细管,以气相色谱仪研究该修饰头对大米中2-乙酰基吡咯啉的吸附作用。研究优化了影响2-乙酰基吡咯啉萃取的解吸温度和时间等实验条件,目标分子的线性范围为0.50-8.00 ng·m L-1,方法的检测限为0.10 ng·m L-1,将实验结果应用于2批大米样品的实际测定。  相似文献   
108.
用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作为偶联剂,对纳米二氧化钛进行表面改性,以偶氮二异丁睛为引发剂,使苯乙烯和烯丙基硫脲在其表面发生聚合,制成了聚苯乙烯-烯丙基硫脲/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对合成材料进行结构及元素组成分析。将聚苯乙烯-硫脲/二氧化钛复合材料作为固相萃取填料,制成固相萃取小柱,富集水中Pb2+和Hg2+,以硝酸和三乙醇胺的混合液作为洗脱剂洗脱目标化合物。采用ICP/MS分析法测定Pb2+和Hg2+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聚苯乙烯-硫脲/二氧化钛复合材料作为固相萃取填料对Pb2+和Hg2+的吸附容量分别为16.5 mg/g和18.9 mg/g,SPE-ICP/MS测定水中Pb2+和Hg2+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0.012μg/L和0.048μg/L。  相似文献   
109.
在B3LYP/6-31G*水平上,运用Gaussian 03对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PBDEs)分子进行结构优化.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对PBDEs的生物富集系数(bioconcentration factor,BCF)与分子结构参数进行关联.结果表明:BCF结合苯环上溴原子的取代个数(NBr)可以较好地表达PBDEs的理化性质与其分子结构间的定量关系;log(BCF-NBr)优化后模型的相关系数R2Y(cum)为0.980,累积交叉有效性判别系数Q2cum为0.921,该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和良好预测能力;分子总能量ET和电子运动空间广度Re对PBDEs的BCF有着重要制约作用;具有较低ET、较大Re的PBDEs呈现出较低的BCF.  相似文献   
110.
ω-氯代十一烷基三乙氧基硅烷依次用气相法二氧化硅固载、甲硒基钠硒化,再与氯亚铂酸钾作用,合成了聚ω-甲硒基十一烷基硅氧烷铂配合物.研究了该铂配合物对烯烃与三乙氧基硅烷的硅氢加成反应的催化特性.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80℃,催化剂用量为底物的万分之六时,该铂配合物对所用烯烃表现出很高的催化活性,且回收再用时其活性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