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7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32篇
系统科学   12篇
丛书文集   53篇
教育与普及   2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5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149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1.
SiMnCr系高强度钢组织转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SiMnCr试验用钢,分别进行了淬火、等温淬火和空冷处理,并分别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了显微组织观察,测定了CCT曲线,淬火态下获得板条马氏体和其间的残余奥氏体薄膜组织,等温淬火得到贝氏体组织,锻造空冷状态下得到的以板条马氏体为主含贝氏体和少量位于板条间界的残余奥氏体薄膜复合组织,经300℃回火,无渗碳体析出。  相似文献   
92.
残余盆地构造发育的研究意义、现状及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残余盆地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解剖残余盆地成因机制及其分布特征入手,详细阐述了残余盆地的研究思路及方法,提出研究残狡盆地应以构造分析为主线进行,认为去变形和去构造层是残余盆地构造分析 两个关键环节,而构造成像技术,构造测年技术和构造模拟分析技术是残余盆地构造分析的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十万大山盆地是在古西太平洋板块,印支板块与华南板块三者碰撞拼合作用的基础上发育而成的一个海相残余盆地。  相似文献   
93.
本文介绍的修正弧长增量法是求解非线性问题的一种新思路 ,在弧长增量法的基础上 ,引进虚拟弹性系统及虚拟弹性刚度的概念 ,且弧长增量不为常数 ,根据每次迭代所得的残余荷载计算下次的位移增量。从而免去解线性方程组的繁复过程 ,大大提高了计算速度  相似文献   
94.
应用物理化学相分析法定量测定了V,Nb 复合微合金化钢中V,Nb 复合碳化物在不同奥氏体化温度下的溶解量,以及V,Nb 在溶解过程中的相互影响。通过对奥氏体晶粒的直接腐蚀显示,测出了不同 V,Nb 含量对奥氏体晶粒粗化的影响,为 V,Nb 复合的微合金化钢在轧制时奥氏体化温度的合理选择提供了依据。同时,得出了使奥氏体晶粒细化的 V,Nb 含量和 V,Nb 最佳化学配比。  相似文献   
95.
用计算机对低合金钢的过冷奥氏体转变动力学进行了数学模拟,综合考 虑了冷却速度、合金化学成分和晶粒度等因素对过冷奥氏体转变的影响。利 用dBASE Ⅲ程序设计语言和BASICA程序设计语言建立了合金钢数据库, 并在IBM-PC机上绘出了TTT曲线及CCT曲线。  相似文献   
96.
本文提出了一个统一的二维轴对称焊接残余应力场的简化计算模型。运用该模型分析了几种不同条件下的焊接残余应力场,与实验结果基本相符,说明了该模型能够综合反映轴对称焊接应力场的形成机理、分布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可用于工程估算和焊接结构的教学。  相似文献   
97.
本文研究了残余奥氏体对Si-Cr钢(含碳量0.9%)的冲击韧性的影响,发现深冷处理后残余奥氏体呈透镜状或膜状并沿马氏体边界分布,多冲周次N值可以提高,模具寿命也可以增加3倍以上。在深冷处理过程中残余奥氏体转变成针状马氏体,而且块状残余奥氏体被针状马氏体分割,使残余奥氏体细化。9SiCr钢经不同时间深冷处理,其冲击韧性差别很大。  相似文献   
98.
已加工表面残余应力以地机械零部件的功能行为有很重要的影响。然而,到目前为止,已加工表面层内残余应力的测量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提出了表面剥层时残余应力测量(用X射线法或剥层线性方程法)的修正方法及修正公式。通过对试验数据修正计算,结果表明,应用此方法可大大提高测量精度,本文为残余应力测量修正提供了理论依据。作者还讨论了已加工表面残余应力测量修正的必要性问题。  相似文献   
99.
黄土的震陷     
本文对原状黄土的震陷特性、主要影响因素以及震陷判别标准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估算震陷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00.
通过齿轮磨削模拟试验,并采用应力测定方法,探讨了砂轮、工艺及材料对磨削残余应力的影响。研究表明:与钢玉砂轮相比,用立方氮化硼砂轮磨削,表面多呈现压应力,表下呈现拉应力,但其峰值低且范围窄;工艺参数的影响:通常展成速度和磨削深度的显著程度比轴向速度的大;在相同磨削条件下,20CrMnMo和20Cr2Ni4A两种钢较17CrNiM06钢具有较宽的拉应力范围和较高的拉应力峰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