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3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99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111篇
教育与普及   17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11篇
综合类   256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胡麻籽油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胡麻籽出油率为指标,兼顾胡麻籽油的品质,研究胡麻籽油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冷压榨法的平均出油率为32.36%;溶剂提取法平均出油率为29.13%,较佳的提取条件为:溶剂为石油醚,提取温度80℃,料液比1∶6(M/V);超临界CO2萃取法平均出油率36.70%,较佳的提取条件为CO2流量25 L/h,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30℃,萃取时间2 h。综合分析认为:溶剂提取法存在溶剂残留等问题,在实际生产中不宜采用。冷压榨法生产成本低,可满足普通食用要求。超临界CO2萃取法生产的胡麻籽油品质好、出油率高,但生产成本高,可用作生产高品质保健食品的原料油。  相似文献   
992.
玉米黄色素的提取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超临界CO2法从水解玉米蛋白粉中提取玉米黄色素.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了超临界CO2萃取玉米黄色素的工艺条件,并通过HPLC检测提取物中玉米黄素和叶黄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提取玉米黄色素的最佳条件为:萃取时间2 h,CO2流速35 kg/h,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45℃,夹带剂15%无水乙醇,此时玉米黄色素产量为210.97 μg/g.  相似文献   
993.
A new analytical method utilizing 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UPLC)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MS/MS) has been developed to determine 16 pharmaceuticals from 8 therapeutic classes in wastewater: bezafibrate, clofibric acid, carbamazepine, caffeine, chloramphenicol, diclofenac, gemfibrozil, indomethacin, ketoprofen, mefenamic acid, metoprolol, nalidixic acid, N,N-diethyl-metatoluamide, propranolol, sulpiride and trimethoprim. Key parameters of MS/MS, UPLC and solid phase extraction (SPE) were optimized. In general, recovery of target pharmaceuticals was over 70% for the wastewater effluent samples and 50% for the influent samples. The effects of matrix suppression, loss during the pretreatment as well as instrument variability were successfully corrected by two internal standards, and acceptable relative recovery was obtained. Target compounds were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using 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 (MRM) mode, and the detection limits ranged from 0.3 to 20 ng/L. A detailed study, matrix effect in effluent wastewater was also present. The method was applied to detecting pharmaceuticals in the wastewater from three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WWTPs) in Beijing, China an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most target compounds were detectable in both the influent and effluent, with the mean concentrations ranging from 20.5 to 5775.6 ng/L and 4.6 to 418.6 ng/L,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994.
以无需溶剂的简捷的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广西产新鲜马樱丹叶及花的挥发性香气成分.从叶的香气中分离出44个峰,鉴定出39种化合物,占香气成分总质量的98.83%.叶的挥发性香气主要成分及其质量分数为:橙花叔醇(16.77%),β-石竹烯(16.51%),α-姜黄烯(10.50%),α-长叶松烯(9.47%),β-榄香烯(8.85%),姜烯(7.91%),α-石竹烯(6.88%),α-香柠檬烯(3.61%),松油烯(3.04%).从花的香气中分离出50个色谱峰,鉴定出个43个成分,占香气成分总质量的98.54%.花的挥发性香气主要成分及其质量分数为:β-石竹烯(13.11%),β-榄香烯(12.55%),α-长叶松烯(11.84%),姜烯(10.48%),α-姜黄烯(9.63%),α-石竹烯(5.79%),橙花叔醇(5.28%),α-香柠檬烯(4.81%),α-松油烯(3.71%).  相似文献   
995.
微波辅助下油页岩CS2-NMP萃取物的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研究油页岩的有机组成,以CS2-NMP为溶剂,在微波辅助条件下对依兰油页岩进行萃取研究。实验采取4因素、4水平的正交实验,并通过对正交实验结果的分析,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同时利用GC/MS联用技术对最佳工艺条件下萃取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微波辅助萃取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矿物粒度为0.119 mm,萃取溶剂量为55 mL(矿样5±0.250 g),萃取时间为15 min,微波功率为600 W,萃取率达到10.9%。对萃取物扫描离子质谱图进行NIST谱库检索,可鉴定出萃取物中有52种物质,主要由脂肪烃、杂原子化合物和芳香烃组成。其中,脂肪烃主要成分为链状烃,萜类物质所占比例较小;杂原子化合物主要由含氧、氮及硫元素的化合物组成;芳香烃仅检出4种取代芳烃。  相似文献   
996.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中国西南地区紫茎泽兰中的挥发性物质成分,结果表明:在挥发温度为35℃时,分离出28种有机组分,鉴定出了23种化合物,包括烃、苯、酮、醚、醇、脂和醛类.1-甲基-2-(1-甲基乙基)苯、二甲硫醚、α-蒎烯、莰烯、β-蒎烯、2-蒈烯及冰片相对质量分数分别为28.97%, 1.04%, 0.43%, 8.27%, 0.45%, 5.87%, 0.70%,这些化合物的总相对质量分数为45.03%,它们对动物的呼吸系统、眼睛及皮肤等具有刺激性.样品的挥发温度升高分离出的有机组分增多,但其有害挥发性物质成分变化不大,在35℃时,大部分有害物质已挥发出来.  相似文献   
997.
微波辐射下麦秆的氧化解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微波辐射下通过正交实验研究麦秆在H2O2/丙酮体系中氧化解聚的适宜条件.采用二硫化碳、苯、甲醇、丙酮和四氢呋喃对未氧化和氧化的麦秆进行分级萃取,比较麦秆各级萃取物的相对含量和组成差异,并对各级萃取物的组成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麦秆氧化解聚适宜条件是,麦秆量为1.0 g、微波功率为(365±18.25)W、反应时间为20 min.分级萃取可以实现对麦秆中可溶有机质的族组分分离,氧化后麦秆各级萃取物物种数量增多,说明在H2O2/丙酮体系中对麦秆氧化解聚有着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998.
金义宁  刘雯  倪俊 《科技资讯》2009,(33):110-112
建立了利用超声波萃取和GC-FID技术,对土壤中的石油烃类进行分析。通过对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的测定,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999.
稀土萃取过程具有多变量、强耦合、非线性、时变及大时滞等综合复杂特性,为解决其智能控制技术的工程化验证问题,建立了稀土萃取系统DMC分布式仿真实验平台。实验平台由优化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PCS)、仪表与执行机构的虚拟装置和模拟现场萃取过程的对象计算机组成。在对象计算机上,通过MATLAB和组态软件之间的无缝链接,有效地模拟稀土萃取系统的输入输出特性。该实验平台的所有过程信号与工业现场一致。实验结果表明,它可以有效地从工程角度验证DMC系统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1000.
两种不同方法提取铁牛七挥发油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SD)和超声萃取-水蒸气蒸馏(UESD)从铁牛七中提取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比较分析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SD法共分离出69个色谱峰,鉴定出63种物质,占总峰面积的77.89%,主要是十六酸(9.09%)和6-氧杂-硫代-辛烯酸(7.85%)等;UESD法共分离出75个色谱峰,鉴定出68种物质,占总峰面积的88.69%,主要是十六酸(24.69%)和亚油酸(7.31%)等.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提取挥发油主要共有成分为有机酸和烷烃类化合物,但组成和含量有差异.UESD法提取时间短,得率高,且有机酸的含量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