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68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222篇
系统科学   49篇
丛书文集   341篇
教育与普及   415篇
理论与方法论   95篇
现状及发展   30篇
综合类   5623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310篇
  2013年   288篇
  2012年   292篇
  2011年   326篇
  2010年   276篇
  2009年   381篇
  2008年   398篇
  2007年   366篇
  2006年   287篇
  2005年   289篇
  2004年   240篇
  2003年   289篇
  2002年   234篇
  2001年   212篇
  2000年   206篇
  1999年   168篇
  1998年   141篇
  1997年   125篇
  1996年   127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108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耐高温厌氧纤维素菌对吸附原油的剥离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石油原油的开采经历了几个阶段 :原油自压开采 ,注水水压开采 ,注剂 (化学、物化 )辅助开采 .随着原油开采的枯竭 ,油井中原油大部分呈与岩石附着状 ,极难采出 ,许多油井采用注入大量水和化学与物化注剂等均不能增加出油 .近来 ,极端耐热纤维素菌在原油开采中的特殊辅助作用引起了微生物学界和石油界的广泛重视[1]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菌株 邦 2 ,邦 6及V等 3株菌从温泉等热源地区富集分离 ,均属耐高温厌氧纤维素细菌 .1.1.2 培养基 基础培养基为PM培养基[2 ] .剥油实验培养基配方 (g/L) :NaNO3 0 .5 ,MgSO4 ·7…  相似文献   
42.
一、晚茬小麦的生育特点 1、冬前苗小、苗弱。晚茬小麦由于从播种至越冬前积温低于500℃,主茎叶片少,单株分蘖少,根系发育差,次生根较少。麦田总体表现为苗小、苗弱,与适播小麦相比,整体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43.
44.
通过学习英语快速记忆的六种方法.在扩大英语的词汇量方面,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5.
《安徽科技》2005,(1):89-90
产品特点:养分全、浓度高、活性强、肥效好。  相似文献   
46.
本介绍了高等数学的近似计算方法中切线法和二分法的思想,再利用其思想结合计算机中的C程序设计语言,编写出了求一元三次方程根的程序,该程序稍加修改,即可成为求更高次方程根的程序。  相似文献   
47.
线图求根     
给定线图G,如何求得根图H,使G=L(H)?本文就无向图和有向图作出解答.  相似文献   
48.
同时检测生物体内二氧化硫衍生物(HSO3-/SO32-)和过氧亚硝酸根(ONOO-)对深入研究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合成了一种双响应比率荧光探针(NI),用于HSO3-/SO32-和ONOO-的双重检测。在该探针中,半花菁被选为荧光发色团,碳碳双键被作为识别单元。NI发射的近红外荧光(746 nm)可分别切换至绿光(582 nm)和蓝光(406 nm),以分别响应HSO3-/SO32-和ONOO-。研究结果表明,该探针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和较高的灵敏度,可以用于肝癌细胞HepG2中HSO3-/SO32-和ONOO-的双重检测。  相似文献   
49.
微生物源天然产物是药物先导化合物的重要资源之一.近年来,利用微生物共培养产生各类天然产物的研究发展迅速.微生物共培养是一种通过模拟(微生物)栖息地/栖息环境以激活可能的沉默生物合成基因簇并进而诱导微生物产生新次生代谢物的有效方法.与菌株纯培养相比,共培养不仅增加了次级代谢产物的种类多样性,而且其生物活性及产量也得到了提高.文章就近5年来真菌与真菌、真菌与细菌、细菌与细菌等3种类型的微生物共培养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同时简要介绍了用于分析共培养作用机制的多组学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微生物共培养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的进展及挑战.综述旨在为微生物共培养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并为微生物药物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0.
【目的】为揭示长叶苦竹(Pleioblastus chino var.hisauchii)新造林的生长发育规律,探究不同年龄竹株的秆形特征及不同龄级竹地下茎的鞭根生长情况,为长叶苦竹及其他混生型竹的栽培养护和经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调查了南京林业大学溧水白马实验基地长叶苦竹新造林5年时的年龄结构和空间分布,标记整片竹林每株竹子的位置和年龄信息,随机选取3株1~5年生健康无病虫害竹株,测定其地径、株高、枝下高、每节节长和对应的节径等指标。追踪1~5年生竹鞭系,统计鞭段数、鞭节数、岔鞭数、芽数,测量鞭长、鞭径、鞭节长等指标。【结果】随着长叶苦竹新造林的更新,前4年新龄竹株数呈递增趋势。地径、株高和枝下高随竹龄的增长均呈递减趋势,且不同年龄竹株的地径和株高、枝下高和株高均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竹秆每节节径由基部到梢部呈递减趋势,且每节节长和对应的节径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新龄竹每节节径、每节节长、平均节径和平均节长均大于老龄竹。鞭径、总鞭长、鞭段数和芽数随竹龄的增长呈递减趋势。鞭长、鞭节长、岔鞭数和笋芽数随竹龄的增长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造林第4年时达到最高。【结论】长叶苦竹新造林的年龄结构呈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