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97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在某种意义上说,如果说柏拉图的理念由上而下(由理性到非理性)规定美的本质,那么灵感则是从下而上(由非理性到理性)实现了人追求达到美的本质的目的,使人见到了美的本身,进入到真实的世界——人返回了理性的家。换句话说,灵感沟通了理性与非理性,重建了人与本体世界的价值联系,最终指向了理性。  相似文献   
12.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宣称"除掉颂神的和赞美好人的诗歌以外,不准一切诗歌闯入国境"。他为什么要"非诗"?"非诗"的背后又隐藏了什么样的精神指向?文章旨在对《理想国》中所列举出的诗人的罪状以及对诗谴责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探究出柏拉图"非诗"的真正用意:为了对公民进行理性教育与启蒙,以及对理想城邦的重塑与建构。  相似文献   
13.
在批评家们渐失正义之心的当下,重申柏拉图的意义不言自明。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通过对"模仿"的专注探讨,以一种悖论式的"反智"立场,深度解构了写作中的"非正义"姿态。由此,我们有必要回应柏拉图的正义诉求,在批评界呼唤某种"批评正义"的建构。这里的正义,指代的是批评写作中理应持有的理性态度与道德立场。  相似文献   
14.
柏拉图的空间正义学说作深入分析与论证,展现柏拉图对正义的思考,不同于现代人对正义思考的缘由,揭示现代政治哲学正义学说的缺陷,从而警示当代人防止陷入现代性的陷阱。  相似文献   
15.
柏拉图是古希腊一位重要的哲学家 ,其客观唯心主义的理论体系里包含了丰富的美学思想。本文从对神人同形同性观念的分裂、美的定义、美的本质、灵感说等方面评析了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及其在美学史上的意义和地位 ,认为柏拉图是一位具有美学气质的哲学家  相似文献   
16.
继承与创新:西方天文学发展的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关系是天文学发展史中的古老而又重要的论题.该文简要地考察了西方古代天文学的发展过程,认为在天文学发展史中,日心说和地心说并非完全互斥,不论是在日心说与地心说之间,还是在各自体系之内,总是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和谐理论和柏拉图问题贯穿于西方古代天文学发展历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7.
在通常的理解中人们常常把"教化"理解为教育,将"真理"看作是关于世界的现成的知识,因而教化就是将真理作为一种现成的知识传授给他人。但是在西方人文主义的传统中,教化与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化并不是主体对一种客观知识的掌握和传授,它应该在柏拉图的意义上被理解为以某种"理念"为原型的"造形",教化本质上是人的存在状态的本质性的转变。海德格尔在关于柏拉图洞穴喻的生存论解读中,对教化与真理的关系作出了深刻的辨析。  相似文献   
18.
苏伟光 《松辽学刊》1999,(2):102-106
宇宙学是以整体宇宙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西方宇宙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下面几时期.远古时代是宇宙论的启蒙时期,从远古文明到柏拉图,是由神话宇宙论向科学宇宙论的过渡时期;从柏拉图到哥白尼,是科学宇宙论的第一个模型———两球宇宙模型占统治地位的时期,从哥白尼...  相似文献   
19.
柏拉图从先验的和谐理念出发,将和谐的状态分为心灵和谐状态和与之相对应的社会和谐状态,并认为基于社会中的人性分类和社会分工的分配正义是和谐社会的天然基础,并以此为依据确立了以正义、秩序、善为主要价值内涵的和谐精神,这些重要的有关和谐精神的思想对当代中国树立和谐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古代希腊社会科学领域和自然科学领域的集大成者和先贤。从苏氏到亚氏,互为师徒的他们在哲学、政治学、伦理学、教育学、科学、逻辑学、神学等方面颇有造诣。就教育理论而言,和谐发展、理性指导欲望、白板说、问答法、学园,都是长久不衰的话题。本文将从比较视角出发,对三者的教育思想进行理论梳理和哲学观探讨,以求达到与教育同仁相互交流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