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系统科学   13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17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机械系统动态仿真的回转键合图法,推导出了机械系统状态方程的统一表达式。应用本文方法所编制的软件,可在计算机上自动地对系统进行动态仿真。最后给出实例来验证本文所述方法的实用性及通用性。  相似文献   
52.
介绍了机械系统完全动力学问题的键合图法,推导出系统状态方程的统一公式。为克服微分因果关系给系统状态方程建立所来的代数困难,将约束反力视做未知势源加在系统键合图相应的0-结处,最后,通过实例来说明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及通用性。  相似文献   
53.
本文通过对企业系统的结构-环境-行为分析,对企业系统形态进行了基本分类,并分析了企业系统形态间的基本演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当前企业系统形态转化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4.
机械串联系统的可靠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机械串联系统的可靠性问题.提出了不同工况下、不同可靠性水平的机械串联系统的可靠度的计算方法.对于机械串联系统,乘法法则不是通用的可靠度计算法,它只适用于平稳载荷下工作的高可靠性机械系统.  相似文献   
55.
提出了图论的某些新概念(回路的秩、图的自由度、通路单元及其有序性、通路约束度、图的耦合度、基本图等)、公式及其算法;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机械系统拓扑结构学、运动学与动力学设计的一种新的系统理论与方法;并提出值得深入探讨的相关问题与猜想;期望这些概念、公式与算法有更广泛的应用背景.  相似文献   
56.
阐述了微/纳米技术的发展对微动机器人进行研究的意义,分析了国内外微动机器人尤其是并联微动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对并联机器人的机构类型、运动学性能、静力学和静刚度性能、动力学、精度、运动学标定以及微动机器人的系统检测和测试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和任务,得出了新型结构并联微动机器人系统开发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57.
设计并完成了一套体全息数据存储器实验样机,着重介绍了样机的光学系统、机械系统、控制系统等,并进行了1 200幅数据图像的存贮,实验表明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8.
为了克服传统试验台的刚性结构缺点,提高其柔性和扩展性,开发了具二自由度可控机构的试验台,并采用ADAMS、Visual C 、Unigraphics等软件对该试验台进行了方案选择、仿真分析、三维建模以及优化设计。应用结果表明,该试验台不仅可用于机械执行系统运动方案设计及运动学、动力学参数测试,而且可将不同的控制程序写入伺服电机控制卡中,实现不同的工艺动作而无需更改试验台的结构,能更好地适应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试验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59.
该文建立了某微电子机械系统共振器的单自由度非线性力学模型,由微分方程的线性化方法和一元高次方程理论,讨论了自由振动的平衡位置以及系统非线性自由振动的频率和运动响应的求解方法,给出了刚度较小时的非线性自由振动的解析解,这对相应的共振器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0.
封面故事     
《科学世界》2006,(9):8-8
一种新型智能液体微型镜头 人类的眼睛尽管很简洁,但能够通过调整透镜的形状很轻松地聚焦在不同的距离。而传统的人造光学系统则通过改变透镜的位置实现聚焦。现在,研究人员研制出了一种新型智能液体微型镜头,它与目前的大多数镜头的不同之处在于,不再使用复杂的机械系统,而且能自对焦。这种镜头的关键部件是一种能对刺激产生响应的水系统中,充当一个液滴的容器。该水溶胶同时探测刺激和促使液滴形状发生变化,从而也使焦距发生变化。刺激包括生物和化学试剂以及物理参数。在这种微米尺度上,固定的液一液界面被用来获得稳定的装置,从而实现10秒到几十秒的响应时间。这样的镜头可以具有几乎任意长度的焦距,并且可以方便地集成进阵列中。本期封面所示为一种智能液体微型镜头,在其中,一种水溶胶(图中带斑纹的环)根据一个局部刺激调控镜头形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