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8篇
丛书文集   48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7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为了研究非水溶性醌类介体加速Cr(Ⅵ)生物还原过程的影响因素,采用乙酸纤维素包埋法固定非水溶性醌类介体,探讨其调控Escherichia coli BL21还原Cr(Ⅵ)的过程。结果表明,蒽醌、1-氯蒽醌、2-氯蒽醌、1,5-二氯蒽醌、1,8-二氯蒽醌和1,4,5,8-四氯蒽醌6种非水溶醌的加速顺序为1-氯蒽醌1,5-二氯蒽醌2-氯蒽醌1,8-二氯蒽醌蒽醌1,4,5,8-四氯蒽醌;1-氯蒽醌的最佳加速浓度为0.048mol/L;生物还原的最佳pH值为7.00;最佳初始Cr(Ⅵ)质量浓度为30mg/L;在温度范围为20~60℃时,Cr(Ⅵ)的去除率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加;在重复利用性实验中,1-氯蒽醌乙酸纤维素小球循环使用6次,Cr(Ⅵ)生物还原速率仍是空白菌液5倍以上。乙酸纤维素固定非水溶性醌可以有效加速Escherichia coli BL21还原Cr(Ⅵ)过程,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2.
用壳聚糖作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吸附交联法将α-淀粉酶固定化,研究了固定化条件和固定化酶的性能.在酶浓度8g/L,6~8℃,pH6.8,吸附12h,l%戊二醛交联4h的固定化条件下,固定化效果较优.固定化酶的酸碱稳定性、热稳定性、贮存稳定性较好.最适作用pH较自由酶酸移,最适作用温度及Km值较自由酶高,同时显示出一定的操作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3.
固定化蛋白酶区域选择性催化合成蔗糖己二酸单乙烯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固定化蛋白酶FG-F在有机溶剂中催化蔗糖和己二酸二乙烯酯(DVA)合成了蔗糖己二酸单乙烯酯.用吸附法以硅藻土为载体研究了蛋白酶FG-F的固定化.固定化条件优化为:pH值8~10,温度为20~40℃,磷酸盐缓冲溶液的浓度范围为0.02~0.06 mol/L,酶与硅藻土的质量比为1:6.固定化酶在含水量为0.25%的DMF中,于45℃,220 r/min,pH值为8时,转酯化催化活力最高.转酯化反应3 d,DVA生成2-0-己二酸单乙烯基蔗糖酯的转化为52%.  相似文献   
124.
壳聚糖固定化酶载体小球的研究及制备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不同粘均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50×104,100×104,200×104)的成球情况及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对固定化酶活力、酶活性回收率的影响,确定了50×104的壳聚糖为最适固定化β-半乳糖苷酶载体. 自设计方法制备了毫米级壳聚糖小球,较传统方法更加简单、快速. 湿润壳聚糖小球直接干燥和采用体积分数为30%的甘油处理后干燥对比实验表明,后者能够保持小球湿态时的结构,既保证了酶的固定化效果,又有利于载体的工业储存.  相似文献   
125.
固定化藻类对污水中磷的净化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海藻酸钙凝胶包埋固定藻类,对人工污水进行静态模拟净化试验,研究了蛋白核小球藻、突变衣藻、鱼腥藻和双对栅藻在固定和悬浮状态下对污水中磷的净化效率以及藻类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固定化藻细胞比悬浮态藻细胞具有生长更趋于稳定、藻类的活性保持时间更长的优势。4种藻类中,小球藻和鱼腥藻在污水中的生长状况更好,较适宜采用海藻酸钙凝胶包埋固定化技术。在固定状态下,蛋白核小球藻、突变衣藻、鱼腥藻和双对栅藻对磷的去除率在第3天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9.8%、28.3%、33.0%和30.7%。因此,小球藻更适用于去除污水中的磷,是较为优良的除磷藻种。  相似文献   
126.
不同pH条件下铜对固定化小球藻除氮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海藻酸钙凝胶包埋固定小球藻,对人工污水进行静态模拟净化试验,研究了不同pH条件下铜对固定化小球藻去除污水中氨氮和硝酸氮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有铜存在时第5天,pH为4、5、6、7、8时固定化小球藻的NH+3N的去除率相对无铜条件分别下降了4.0%、0.6%、5.9%、6.0%和4.4%,悬浮态小球藻的NH+3N的去除率分别下降了10.9%、22.4%、15.5%、14.5%和20.2%;pH为6、7、8时固定化小球藻的NO-3N的去除率相对无铜条件分别下降了4.1%、2.8%和4.2%,但pH为4、5时固定化小球藻的NO-3N的去除率却上升了0.8%和02%,在pH为4、5、6、7、8时悬浮态小球藻的NO-3N的去除率相对无铜条件则分别下降了4.4%、92%、5.3%、10.6%和10.2%。总体而言,铜抑制了小球藻的除氮能力,尤其对悬浮态小球藻的除氮能力产生了较大的抑制性,而固定化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铜对小球藻除氮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7.
以壳聚糖微球作为载体,戊二醛作为交联剂,对醇脱氢酶(ADH)进行固定化.固定化的最适条件为:戊二醛浓度8%,联酶时间2·5 h,pH值7.O.对游离及固定化ADH酶学性质的研究表明:酶促反应的最适pH分别为8.6和8.8最适温度分别为31和30℃,对乙醇的表观米氏常数分别为9.2和16mmol/L.与游离酶相比,固定化酶具有较好的贮存稳定性和复用性.  相似文献   
128.
以魔芋葡甘聚糖为原料,通过戊二醛交联作用制备出海绵状的载体,并对脲酶进行固定化。实验研究了脲酶的最佳固定化条件,比较了固定化脲酶与游离脲酶的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载体最优制备条件为:1.5 g魔芋精粉充分溶解于30 mL 0.1 mol/L的NaOH溶液中,经50%0.1 mol/LNaOH的乙醇溶液不溶性处理,5%的戊二醛溶液活化1.5 h;最佳的联酶条件是在4℃下联酶60 min。该固定化脲酶的最适温度为60℃,最适pH为7.5,米氏常数Km为0.001 87。研究表明,载体经冷冻处理后再固定化可以大大提高固定化脲酶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9.
较详细介绍了包埋法固定化微生物技术中不同种类包埋载体的特点,比较分析了不同载体的使用对污水生物处理效果的影响,指出了包埋法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30.
陶瓷-壳聚糖复合材料固定真菌漆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陶瓷为第一载体,壳聚糖为二次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共价结合和吸附联用法制备固定化漆酶。考察了漆酶固定化的影响因素,并对固定化漆酶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漆酶固定化的适宜条件为0.15g壳聚糖-陶瓷复合载体,加入3mL 1.25?mg/mL漆酶磷酸盐缓冲溶液(0.1mol/L, pH4.0),在4℃固定24h。酶的固定化效率是51.0%,固定化酶的酶活是55.87U/g,最适pH为3.0,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50℃。该固定化酶具有良好的贮存和操作稳定性。在pH3.0,温度25℃时,固定化酶对2,2-连氮基-双-(3-乙基苯并二氢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的表观米氏常数为66.64μ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