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1篇
综合类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氘代氯仿中N-丁基马来酰亚胺(NBMI和苯乙烯(St)的络合性能,以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正戊醇为复合乳化剂,配制了含有NBMI和St的O/W微乳液。用过硫酸钾引发该体系进行微乳液共聚合,考察了聚合温度、单体配比对共聚合的影响,并对共聚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丁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微乳液共聚合是按照自由-络合机理进行的,在共聚合过程中,既有自由单体参与,又有电荷转移络合物(CTC)参与。  相似文献   
2.
3.
用壳聚糖作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吸附交联法将α-淀粉酶固定化,研究了固定化条件和固定化酶的性能.在酶浓度8g/L,6~8℃,pH6.8,吸附12h,l%戊二醛交联4h的固定化条件下,固定化效果较优.固定化酶的酸碱稳定性、热稳定性、贮存稳定性较好.最适作用pH较自由酶酸移,最适作用温度及Km值较自由酶高,同时显示出一定的操作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N-(α-甲基-丁酯基)-马来酰亚胺与苯乙烯交替共聚物.用紫外(UV)、核磁共振(NMR)两种方法验证了电荷转移络合物(CTC)的形成.确定了其组成,得到了络合平衡常数.通过单体全程配比对共聚速率的影响及共聚物组成进一步证实了其聚合机理为自由-络合机理.  相似文献   
5.
聚氨酯/双酚A环氧树脂互穿网络体系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同步法合成了聚酯型聚氨酯/双酚A环氧树脂互穿网络聚合物IPN,测定了产物的力学性能,探讨了IPN中聚氨酯对环氧树脂增韧过程,结果表明,当IPN中聚氨酯/环氧树脂=15/100(质量比)时,增韧效果较为理想,产物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而且通过IPN增韧法与半-IPN增韧法对比,发现IPN的综合合增韧效果优于半-IPN。  相似文献   
6.
D,L-丙交酯合成所用催化剂的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不同种催化剂合成了丙交酯,以红外光谱,^1H-NMR对其进行了表征,并检验了其纯度,结果表明,Zn及其化合物催化效果较好,是制备丙交酯的良好催化剂;所得丙交酯适合制备高分子量聚乳酸。  相似文献   
7.
以高分子量聚乙二醇(PEG)为软段,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 I)、1,4-丁二醇(BDO)为硬段,采用两步溶液法合成了一种具有固-固相变储能性能的聚氨酯材料,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A)、广角X射线衍射仪(WAXD)、偏光显微镜(POM)等手段分析了该材料的形态结构和相变行为,并对其储能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该聚氨酯型相变材料具有良好的储热性能,相变焓较大,相变温度适中,热性能稳定,相变过程中不产生液体,其相变实质是聚氨酯软段PEG由结晶固态转变为非晶固态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采用溶液聚合法首次合成了NBMI-co-DCPD共聚物,用IR、DSC和TGA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共聚物具有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耐热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多元醇2M134与MDI反应合成聚氨酯弹性体反应注射成型的B料。考察了B料的粘度与温度、NCO%关系,以及B料的室温存放稳定性。得到了至今最稳定的高NCO%含量的B料。同时提出了室温下稳定的液体MDI,多元醇必须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La(Naph)_3,La(P_(204))_3,La(Naph)_3+La(P_(204))_3,Nd(P_(507))_3+Nd(P_(204))_3,La(P_(204))_3+Nd(P_(204))_3与三乙基铝及第三组分组成的络合催化剂使乙炔聚合的规律。结果表明多元稀士化合物有比单一稀土化合物催化剂更高的活性,且具有一些特有的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