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42篇
  免费   391篇
  国内免费   562篇
系统科学   432篇
丛书文集   1275篇
教育与普及   128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23篇
现状及发展   128篇
综合类   37050篇
  2024年   104篇
  2023年   445篇
  2022年   342篇
  2021年   429篇
  2020年   397篇
  2019年   471篇
  2018年   258篇
  2017年   418篇
  2016年   628篇
  2015年   987篇
  2014年   2450篇
  2013年   2387篇
  2012年   2822篇
  2011年   2994篇
  2010年   2955篇
  2009年   3209篇
  2008年   3468篇
  2007年   3114篇
  2006年   2147篇
  2005年   1738篇
  2004年   1682篇
  2003年   1512篇
  2002年   1206篇
  2001年   1096篇
  2000年   785篇
  1999年   560篇
  1998年   432篇
  1997年   395篇
  1996年   358篇
  1995年   267篇
  1994年   238篇
  1993年   202篇
  1992年   167篇
  1991年   150篇
  1990年   122篇
  1989年   122篇
  1988年   60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0年   2篇
  1944年   4篇
  1943年   3篇
  1938年   1篇
  1932年   1篇
  192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张剑 《科学》2005,57(2):42-45
1914年从美国倚色佳小镇走来,到1960年黯然退场于上海.中国科学社经历了北京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历史时期近半个世纪的风雨沧桑。作为近代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综合性科学社团,中国科学社团聚了数千名当时的学术精英,在科学传播、科学研究、科学交流、科学家社会角色的形成等科学体制化诸方面对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62.
在阐述了泉州洛江新城发展背景和目标的基础上,根据规划新城区城市功能以产品配送、居住休闲为主的原则,结合自然山水特点,设计了以产业轴和滨江生活轴为代表的用地功能布局、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景观、流畅的交通网络,进而强调了城市新区概念规划应关注新老城区之间及新区内部的功能协调,并注重自然山水和文化底蕴相融合,以达到区域经济稳步增长、生活居住环境日益改善的效果.  相似文献   
963.
以福建省平和县为个案,调查其春节期间的物质、时间安排和文化现象,从人类学角度思考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文化变迁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考察文化传统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964.
有关建筑形式与风格的命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广为争论的热门话题。这由来已久的争论又常常因为时代的发展而加入各种新潮的概念与名词。这也许是建筑的文化属性所决定了的,是一种令人两难适从的情形。因为,正是这种往往被视为空谈的争论,在十九世纪中叶关于新建筑的讨论中,为现代建筑运动后来的发生与发展做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前奏。而那一切又是在以现代建筑所赖以生存的钢与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前约半个世纪之久的年代产生的,其意义之重大可想而知。一、建筑艺术艺术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艺术也不排斥技术,不能认为一说建筑是艺术,就无法解…  相似文献   
965.
966.
论影响科技传播效果的障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播的最终归宿是传播效果的实现,科技传播承载着知识传播和文化传通的双重使命,尤其注重传播效果的实现和传播者主观意图的完成.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造成传播效果实现困难,本文着重分析这些影响科技传播的障碍因素,由此试图解决科技传播实践中所遭遇的种种尴尬和问题.  相似文献   
967.
科学文化及其当代价值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文化不是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知识论概念,而是哲学文化学意义上的活动论概念.科学文化的形成拓展了人类的生存空间,丰富了人性的内涵,当代中国应当建立以科学文化为主导的两种文化融通汇合的新型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968.
秦兵马俑“失色”之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6月底,一些媒体披露,由于遭受严重的空气污染,享誉海内外的陕西秦始皇兵马俑正在缓慢风化,如不加以保护,百年后,兵马俑将变成粉末.此消息一经网络传播,迅速在国内外引发了极大的反响.但随后,来自方方面面的情况表明,这一消息产生于文字翻译时的失误、非专业人员的猜测和部分媒体的渲染,兵马俑并未遭受严重污染.其后,这场风波才渐趋平静.  相似文献   
969.
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的改革历程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近现代以来我国科学教育发展的历史考察 ,从文化的角度分析我国在科学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科学教育应确定的价值和目标 ,并就如何改进科学教育的课程和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70.
贾樟柯影像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樟柯生于1970年,山西汾阳人,1997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电影理论专业。他是中国新生代电影导演群体的中坚,“故乡三部曲”之《小武》《站台》和《任逍遥》成为新生代电影的重要代表。同时他身体力行,参与并引导了中国新兴的青年DV电影创作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关注“贾樟柯现象”其实就是对中国新生代电影研究关键词的一种梳理,如边缘化、平民视角、现实主义、都市化、新DV运动和美学转型等等。本期的四篇论文中,美国明尼苏达大学JasonMcGrath教授的论文《我对贾樟柯电影的一些看法》从比较电影研究的视角,强调贾樟柯早期影片创作在新纪实运动的影响下逐渐显露出独特的现实主义风格,这种“如其所是”的现实影像不同于政治现实主义和第五代的寓言式电影,从而表现出国际艺术片普遍具有的世界性美学特征。林少雄教授《贾樟柯影像的文化意蕴》从身份认同观念、视像书写意识、时间感悟体验与空间建构意识等方面,探讨中国新生代导演全新的“影像本体”美学的建构过程。刘志荣博士《漫谈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从切实的感性实感出发,指出贾樟柯电影是从日常生活中升腾起来的“无邪”之诗,这源于导演本人对于生活世界保持的开放态度以及对文化之根的溯求。王卓慈副教授《修复失忆的影像表达》则以贾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