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01篇
  免费   219篇
  国内免费   379篇
系统科学   257篇
丛书文集   335篇
教育与普及   20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0篇
现状及发展   38篇
综合类   7164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200篇
  2022年   181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163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84篇
  2014年   347篇
  2013年   300篇
  2012年   401篇
  2011年   437篇
  2010年   412篇
  2009年   447篇
  2008年   465篇
  2007年   433篇
  2006年   389篇
  2005年   340篇
  2004年   265篇
  2003年   308篇
  2002年   248篇
  2001年   250篇
  2000年   208篇
  1999年   208篇
  1998年   162篇
  1997年   189篇
  1996年   138篇
  1995年   128篇
  1994年   114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90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采用粉末微电极技术,通过循环伏安法对Ni(OH)2使用寿命的测定进行了研究.通过控制微电极孔穴深度,使电极过程不受液相扩散控制,从而提高了电极的充放电电流.在电极循环过程中,放电峰电流随着循环次数而变化,从而反映出电极的循环性能.在每次循环扫描过程中,充电深度达到75%,能够满足常规检测的要求.对含Co与不含Co两种Ni(OH)2的检测结果说明,Co有利于延长Ni(OH)2的寿命,这一点与已往的结论是相符的.应用这一技术,完成一次测试所需时间不到10h.这种方法对于研究Ni(OH)2掺杂元素对寿命的影响是非常快速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2.
循环流体床床层与壁面间传热特性的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颗粒絮团更新理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循环流化床床层间传热特性的预测模型,模型主要由流动和传热两个部分组成,在流动部分中,计算了床层的径向和轴向空隙率分布,颗粒絮团的最大下落速度以及颗粒絮团在壁面的滞留时间;在传热部分中,则将总传热系数为颗粒对流,颗粒辐射,分散相对流以及分散相辐射四个分量进行叠加,与有关工业锅炉实测结果的对比表明,该模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3.
对AIP系统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即人造大气的在线检测和实时控制以及人造大气成分对分隔式闭式循环柴油机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试验和模拟计算研究,在此基础上,面向Client/Server模式,采用Foxpro for Windows平台,开发出交互式的AIP分析系统,实现了高性能的数据存储与管理。  相似文献   
134.
介绍了PFBC-CC燃机叶片腐蚀/磨蚀试验装置的系统,主要部件,允许试验参数及其主要特点,累计400多小时的热态试验表明该装置性能稳定,达到了设计要求,初步试验结果是,高,低温试验区均为腐蚀/磨蚀联合作用,高温试验区腐蚀为主,低温试验区磨蚀为主。  相似文献   
135.
用循环伏安法测定了几种若丹菁和份菁的半波电位.计算了染料的最低空位能级和最高占有能级.结果表明该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速度快.  相似文献   
136.
给出了二重(n1,n2)型对称循环矩阵的新概念并研究了它们的某些性质,特别是给出了仅用二重(n1,n2)型循环矩阵或二重(n1,n2)型对称循环矩阵第一行的元素就可判断其非异性的一种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37.
本文用群论和数论研究了素数阶循环图存在4阶团的充要条件,得到了Ramsey数R_9(4)的新下界。  相似文献   
138.
本文根据形变功理论及有限元结果证明了Dowling△J实用与循环J积分线积分△Jpath及△J形变功三者一致。  相似文献   
139.
从疲劳过程本质上是材料静强度不断退化过程的观点出发,建立了一个强度退化模型.将模型应用于两级、多级和随机载荷下疲劳寿命估算,经试验和算例验证,表明该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0.
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分析与改进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通过对影响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因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了解这些因素变化如何影响制冷循环的COP值,以及如何控制这些因素的变化使制冷循环的COP值达到最大;并指出完全回收制冷循环的精馏热可使循环的COP值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其分析结果可为今后制冷的优化设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