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14篇
教育与普及   18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58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川西坳陷碎屑岩大中型气田形成条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厚大的煤系地层提供了丰富的烃源,燕山期发育的三个北东东向古隆起为油气的早期富集奠定了基础,晚三叠世和侏罗纪发育的河道和三角洲砂体提供了良好的储层,前陆盆地形变形成的破裂构造为深层气源运移至浅层提供了良好的通道,有利储集相带与构造的有机配合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圈闭,这些便构成了川西坳陷大中型天然气田形成的主要条件,可归纳为"一丰四适",即:丰富的油气资源,适时的古隆起、适宜的沉积相带、适中的变形、适合的构造组合形态.  相似文献   
92.
库车坳陷发育两套膏盐岩,东部发育于新近系吉迪克组,西部发育于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较薄部位膏盐岩可达几十米,较厚部位可达三千米以上。依据库车坳陷膏盐岩发育的特点,分别针对东、西部含盐地层建立简化模型,将地层划分为7个层位,依据库车坳陷膏盐岩发育层位设定西部模型第四层为含盐地层,东部模型第三层为含盐地层,运用该模型进行热演化模拟,探讨膏盐岩对地温及烃源岩热演化差异性的影响机制。模拟结果显示:由于膏盐岩的良好的导热性,使盐下地温相对脱盐地层同等深度地温大大下降,盐上地温相对提高,盐下烃源岩的热演化滞后。定量地分析盆地西部大北2井膏盐岩对烃源岩热演化和地温影响程度发现:膏盐岩厚度每增加100m,盐下地温下降0.9~1℃,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Ro热演化滞后0.026%~0.019%,这有利于库车坳陷的晚期成藏。  相似文献   
93.
利用临清坳陷东部4口井35块石炭-二叠系储层样品对流体包裹体特征进行分析,通过流体包裹体显微鉴定、微束荧光光谱和均一温度测试等方法,结合埋藏史、热演化史及生排烃史模拟技术对临清坳陷石炭-二叠系油气充注期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有机包裹体以发弱黄色、弱蓝白色-白色荧光及不发荧光的气相包裹体为主,少见弱蓝绿色和弱蓝白色荧光的油包裹体,样品中检测到大量裂缝和孔隙沥青及沥青包裹体,早期油藏遭受破坏,以天然气成藏为主;石炭-二叠系至少存在5幕与油气成藏相关的流体活动;第一成藏期距今171~148.5 Ma,主要为油充注,第二到第四成藏期以天然气成藏为主,成藏期分别为距今141.9~95.7 Ma、51.0~33.1 Ma和19.7~2.5Ma,主要成藏期是古近纪以来的第三、四期,处于烃源岩大规模生烃期。  相似文献   
94.
商都地区CO2气藏的气体组分主要为CO2,体积分数为87.0%~99.9%,碳同位素δ13C值分布在-5.2‰~-6.5‰之间,氦同位素3He/4He体积比分布在(1.69~3.35)×10-6之间,为典型幔源CO2气.乌兰哈达-高勿素断裂是一条长期活动的超深断裂,不仅控制着盆地沉积和演化,而且输导了多期次岩浆活动,提供了幔源CO2运移通道.商都坳陷新生代沉积演化有利于储盖组合的发育,具有良好的CO2气藏形成条件.通过对典型CO2气藏解剖,其具有气藏浅、产量高的特点.SZ5井累计产气量是容积法计算储量的2.23倍,认为存在幔源CO2的不断补充.  相似文献   
95.
为了研究盐渍土地基的溶陷特点,采用室内模拟潜蚀溶陷变形的离心模型试验方法,在最佳含水率条件下,向典型天然盐渍土中添加不同含量的氯化钠盐,研究典型天然盐渍土和不同氯离子含量的盐渍土溶陷系数的特点,以及在相同氯离子含盐量条件下不同温度对于盐渍土溶陷系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向典型天然盐渍土中添加氯离子的含量(质量分数)由3.48%增加到5.31%时,其对应的最大溶陷率分别为0.83%、1.65%;当氯离子含量增加到9.59%时,其对应的最大溶陷率达到1.58%,溶陷系数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温度对氯盐引起的盐渍土溶陷特性影响甚微;浓度与时间关系曲线、浓度与滤液关系曲线均符合幂函数。  相似文献   
96.
三江盆地绥滨坳陷下白垩统煤系烃源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烃源岩热解地球化学分析成果,应用所测岩样中有机碳(TOC)、吸附烃(S1)、干酪根热解烃(S2)含量及氢指数IH(S2/有机碳),对绥滨坳陷滨参1井和绥D1井下白垩统煤系地层中的煤系泥岩、碳质泥岩和煤岩从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三个方面进行了烃源岩分析评价。这三种岩石样品中各项生油岩指标绝大多数都达到了中-好烃源岩评价标准。绥滨坳陷下白垩统城子河组和穆棱组为两套具生烃潜力的煤系烃源岩。  相似文献   
97.
川西坳陷中段关键不整合面剥蚀厚度恢复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三叠世以来川西地区经历了以挤压作用为主的多期构造运动,在研究区造成了多个不整合面。本文以这些不整合面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关键不整合面识别和剥蚀厚度恢复,分析了不同剥蚀厚度代表的地质意义。通过镜质体反射率、地震反射剖面特征等分析,认为与川西坳陷中段中生界油气成藏关系密切的几期构造运动分别是安县运动、印支晚幕运动和喜山运动。根据具体资料情况分别选取了镜质体反射率-深度法、镜质体反射率-深度与参考层厚度法、声波时差法对相应的不整合面进行剥蚀量恢复。恢复结果表明:自晚三叠世开始,研究区构造强度中心经历了由北向南的迁移过程;研究区主要构造圈闭形成较早,有利于油气运聚成藏:喜山运动在研究区作用最强,并控制现今构造格局的形成:研究区成藏作用终止于喜山运动。  相似文献   
98.
崔忠伟 《科技信息》2010,(21):I0083-I0083,I0069
公钥加密算法的核心是寻找陷门单向函数,利用该函数求逆的不可行性,对发送的消息进行加密,以实现通信保密和网络安全。本文根据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设计出了一种新的公钥加密算法。  相似文献   
99.
输水工程是调水的关键,如果技术上不可靠,即使最好的调水方案,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输水线路工程建设必须在取得翔实的地质勘察资料基础上进行,因此对水库输水线路工程建设的地质评价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0.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二段物源及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二段具有多物源特征。通过碎屑组分、石英阴极发光、重矿物以及稀土元素等研究显示:研究区北部岩屑以变质岩和碳酸盐岩岩屑为主;中部和南部则以泥岩、粉砂岩岩屑为主,中部见有火成岩岩屑。研究区北部稀土元素Dy亏损,Ce未见明显异常,稀土元素整体属于平坦型;中部整体属于右倾型,Ce具有明显的正异常;而南部Dy、Eu亏损,整体属于平坦型,略有一点左倾型。研究区北部重矿物中,黄铁矿含量普遍很高,是研究区内唯一未见有方铅矿及独居石的地区;研究区中部,重矿物组合种类较多;而研究区南部是区内唯一没有出现尖晶石的地区。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北部受来自于东北部和西北部双重物源的影响,中部地区物源为东北方向物源的延伸并混有龙门山和盆内古隆起所提供的物源;而康滇古陆则为南部地区的物源区。晚三叠世龙门山和米仓山-大巴山逆冲褶皱带的隆升差异性是须二段物源多样性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