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14篇
教育与普及   18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58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91.
运用概化模型,根据毛细水的运移规律,解释了其机理,分析了透水石的湿度与湿陷试验中黄土变形之间关系。结论认为,湿陷性试验中透水石和滤纸均必须是干燥的才能保证所测定的湿陷系数的精度。  相似文献   
192.
详细研究了库车坳陷卡普沙良河剖面恰克马克组叠层石的形态及内部构造、微量元素、氧碳同位素特征。指出该叠层石的形成环境为咸水湖盆。从恰克马克组沉积为湖盆扩张期这一事实出发,认为叠层石的发育与干盐湖无关,而可以作为海泛存在的证据。  相似文献   
193.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新生代沉陷特征探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应用回剥分析方法(Backstripping analysis)选取有代表性的四条剖面地层,计算了库车盆地中、新生代地层的沉降速率和沉积速率,其中构造沉降在早三叠世、早白垩世、上新世分别达到32.45m/Ma、37.35m/Ma和59.82m/Ma的高峰,沉积速率曲线也清楚的揭示了库车盆地在演化过程中沉降速率起伏变化的特点。结合地震剖面上的构造证据以及岩相古地理、古生物化石证据,分析了库车盆地在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过程,认为库车盆地自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活动经历了挤压,应力松弛,构造伸展,挤压,应力松弛,再挤压等六个构造活动阶段,说明了盆地演化过程中构造活动的阶段性。由盆地的沉降特点、构造的活动性质,分析认为库车盆地是由三叠纪早期的前陆盆地经历了中生代应力松弛、盆地伸展以及晚白垩世的挤压隆升和剥蚀,经过早第三世的海侵,在新生代再次复活,是再生的前陆盆地。  相似文献   
194.
对比分析了库车坳陷与川西坳陷的构造演化、变形区、变形层、滑脱层系,认为两者在构造变形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库车坳陷的应力特征以压性为主,横向上变形特征差异较小,纵向上由北向南变形强度逐渐减弱;川西坳陷的应力特征,在晚三叠世须四段一晚侏罗世蓬莱镇组时,表现为很强的扭动特征,构造变形在平面上变化较大,不同区块主变形期及变形特点差异明显,造成深坳陷及斜坡带断裂构造不发育,油气垂向输导作用较差。  相似文献   
195.
川西坳陷孝泉-丰谷构造带须家河组气藏成藏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彭县须家河组地表剖面、岩芯观察和常规物性、压汞参数、铸体薄片等测试资料 ,统计约 2 0 0 0多个数据及油气显示资料 ,确认该区天然气属非常规致密储层气藏领域。针对成藏条件较为复杂和气藏特征零乱的特点 ,对储集、圈闭条件在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和保存等过程中相互配置的独特成藏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须家河组气藏属于高压 -超高压气藏 ;气藏发育在油气主要生成期时运移条件良好的储集体中 ;须下组合为一具活跃地层水的似层状气藏 ,局部显示不规则特征 ;须上组合则表现为区域上不太规则的非层状储集体 ,局部仍属含水似层状气藏。总体看 ,气藏强烈依赖于裂缝的存在 ;气藏形态不受现今构造形态的严格控制 ;地腹储集体含气规模与砂体发育规模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6.
济阳坳陷构造演化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盆地的形成和演化与板块运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可以说中国陆相盆地的形成和演化是古生代以来板块运动的必然产物。济阳坳陷属于渤海湾盆地的一部分 ,所以研究其演化特征必须要了解渤海湾盆地的形成。济阳坳陷所处的区域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特征。古生代华北板块总体上以升降运动为主 ,但由于北缘长期处于活动大陆边缘状态 ,东南缘又经历了多阶段的板块构造演化 ,其开合作用造成了华北内部地壳较弱的挤压变形 ;中生代的裂前拱起和初始断陷阶段 ,济阳坳陷已初具雏形 ;新生代是济阳坳陷的强烈构造运动阶段 ,此时板块运动形成了盆地大体框架后 ,经过地幔波状运动的内部改造便形成了当今四凹六凸“北断南超”的箕状断陷盆地  相似文献   
197.
从二维晶格振动的"简谐近似"的描述出发,考虑电子-声学声子的库伦型相互作用,从源头推导得到了新的描述二维电子-声学声子耦合的哈密顿量.采用类Huybrechts变分法讨论了二维声学极化子自陷的可能性.结果表明:二维声学极化子由自由态向自陷态转变对应的临界电子-声子耦合常数随声子截止波矢的增大而减小;二维声学极化子自陷比三维情况要容易.  相似文献   
198.
本文发展了Larsen的微扰理论,研究了任意磁场强度和有限温度下,GaAs/GaAlAs 量子阱中磁极化子的自陷能与磁场和温度的关系.同时考虑了电子与体内纵光学模(BO)和表面光学模(SO)声子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磁极化子的自陷与温度的关系与磁场强度的大小密切相关,对电于准二维系统,电子与SO 声子的相互作用起着很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9.
非饱和黄土湿陷变形具有突变性、非连续性和不可逆性,对工程产生的危害严重。因此成了地质学者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从黄土浸水后的破坏机理出发,研究非饱和黄土浸水过程和浸水后的变形特性,将对黄土湿陷系数和浸水时间、含水量、饱和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200.
为了揭示松辽盆地南部坳陷期隐蔽油气藏的分布规律,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综合钻井、测井、地震等各种资料,将坳陷期地层划为9个三级层序,其内部结构具有三分和二分两种.并分析了层序地层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其中二分层序以下生上储型油藏组合为主,三分层序以上生下储型油藏组合为主.研究结果表明各级层序界面(层序边界、初泛面、最大湖泛面)与油气藏关系密切,其中初泛面控制着低位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最大湖泛面和层序边界控制着地层油气藏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