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8篇
丛书文集   44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7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以大孔微球硅胶基质,用两种方法合成了高效锌离子螯合亲合色谱填料。第一种是将硅胶经γ-缩甘油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活化后与亚氨基二乙酸键合;第二种是先将γ-缩甘油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与亚氨基二乙酸反应,再键合到硅胶上,然后与了子螯合,得到锌离子螯合物亲合色谱填料。对这两种填料的性质和色谱行为进行了研究。从对标准蛋白分离的结果来看,以第二种合成路线为佳。  相似文献   
12.
聚乙烯醇静电纺丝法固定葡萄糖氧化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多孔疏松结构的优势固定葡萄糖氧化酶,以提高酶电极的性能.通过聚乙烯醇(PVA)和葡萄糖氧化酶(GOD)共同静电纺丝的方法在金电极表面获得了固定化酶膜,用于构筑安培型葡萄糖生物传感器,膜的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扫描电镜的分析均表明酶成功固定在静电纺丝形成的纳米纤维膜中.循环伏安测试表明固定化酶在静电纺丝纳米纤维中保持了活性,采用PVA静电纺丝法固定COD比利用浇铸膜法所得到的酶修饰电极对葡萄糖有更好的电流响应特性,通过在静电纺丝溶液中加入纳米金进一步提高了酶电极的电化学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13.
无载体固定化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无载体固定化酶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包括CLEs、CLECs、CLEAs和 CLSDs等,并对其固定化方法进行了比较,对其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固定化酵母流化床生物反应器发酵玉米淀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定化酵母流化床生物反应器发酵玉米淀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南阳混合酵母、拉斯12号酵母以及古巴Ⅱ号酵母3种酵母中,南阳混合酵母最适合作为固定化的菌种.发酵醪初糖为9 86~15 88°Bx,发酵时间为6~11h,成熟发酵醪中酒精的体积百分比含量达4 8%~9 2%,反应器的乙醇生产能力为3 8~4 5g/(L·h),凝胶的乙醇生产能力为11 3~13 6g/(L·h),残糖均低于1 0°Bx.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链霉菌(Streptomyces sp.108)固定化细胞制备的最适条件。初始底物(美伐他汀)浓度300mg/L,间接补加底物总浓度达到800mg/L时,普伐他汀产量为495mg/L,转化率为60%。在底物浓度为300mg/L时重复发酵3次,500mg/L时重复发酵2次,转化率分别达50.5%和53%。  相似文献   
16.
刘大猛  廖强  朱恂  王永忠  田鑫 《自然科学进展》2009,19(12):1386-1392
包埋细胞颗粒填充床光生物制氢反应器内是带有气液两相流动、底物及产物扩散、颗粒内生化反应的复杂生化反应体系.文中建立了包埋细胞颗粒填充床内含生化反应的多元多相流动及传输特性的多相混合模型,并发展了包埋细胞颗粒光生物制氢反应器底物降解和光合产氢的理论计算方法.模型的理论预测值与填充床反应器底物降解和光合产氢特性实验结果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7.
利用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缓冲液两相体系为介质,固定化β-葡萄糖醛酸苷酶催化甘草酸(GL)合成单葡萄糖醛酸甘草次酸(GAMG),以期改善酶催化效能.实验表明,当反应条件固定化酶为0.25g,两相体系中[BMIM]PF6的体积分数为35%,pH为5.0,反应温度为40℃时,酶活力最高达1 000U,远大于纯缓冲液单相体系中的最高酶活力450U.离子液体重复利用实验表明,[BMIM]PF6回收率高于85%,在含有重复回收的[BMIM]PF6介质中,固定化酶相对活力大于93%.  相似文献   
18.
固定化微生物去除地下水中氯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去除地下水氯苯的最佳条件,采用聚乙烯醇(PVA)和海藻酸钠为包埋剂,培养了含氯苯的菌泥驯化培养的微生物,以制备固定化微生物小球,处理地下水中的氯苯.本研究从机械强度,传质性,氯苯降解率等方面综合考虑,利用正交实验确定了制备固定化微生物小球的最佳条件,并对固定化微生物和游离微生物降解氯苯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另外,还对固定化微生物降解地下水中氯苯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氯苯初始浓度大于20mg/L,固定化微生物降解氯苯效果好于游离微生物的.当小球粒径为1mm,菌液接种量为8%,氯苯初始浓度为80mg/L,pH值为7.0左右,盐度低于1.5%,控制培养温度为10℃,摇床转速为120r/min时,固定化微生物降解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海藻酸钙固定化过程中加入活性炭纤维作为改性载体,以苯系物(BTEX)降解菌为对象,制备了海藻酸钙-活性炭纤维固定化生物小球(MB),并研究了MB微观结构及强化除苯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MB直径为2~4,mm,其表面通透、孔道致密,孔径均一(约为200,μm),并可多次重复应用.MB强化除苯过程主要是吸附和生物降解共同作用的结果,且去除速率呈现由快速到慢速两个阶段,均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微生物接种量为6.89,mg/mL(包埋载体溶液)时,MB结构稳定性最好,强化除苯效果最佳.不同接种量条件下,苯生物降解的平均半衰期为64 h,高于游离态BTEX降解菌.  相似文献   
20.
分别用有机溶剂沉淀法和盐析法从大骨鸡肝中提取出碱性磷酸酶,并考察了提取酶液的酶促反应动力学性质.在此基础上,利用顺序注射系统将提取酶在线固定于XC—72导电炭黑表面,制备了固定化碱性磷酸酶.结果表明,大骨鸡肝碱性磷酸酶催化磷酸苯二钠分解的最佳pH=10.8,最适温度为50℃,米氏常数为1.62 mmol/L.相比游离酶,所得固定化酶的比活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