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8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枸杞多糖对四氯化碳和高糖致损大鼠肝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氯化碳(CCL4)和高糖(HG)损伤的离体肝细胞模型上,研究CCL4和HG对肝细胞葡萄糖激酶活性、钙离子浓度以及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并对枸杞多糖(LBP)的保护作用进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CCL4和HG均使肝细胞内葡萄糖激酶活性下降,Ca超载,并使细胞内酪氨酸磷酸化水平降低.LBP可以改善CCL4和HG引起的葡萄糖激酶活性和钙离子浓度的变化,以及CCL4引起的胰岛素信号通路中的酪氨酸激酶活性的下降,但不能改善高糖引起的酪氨酸激酶活性的下降.由此认为,LBP对受到自由基直接损伤的肝细胞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而对高糖环境引起的肝细胞损伤不能完全修复,这可能与CCL4和HG的作用机制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72.
用β-环糊精与四氯化碳在水相中通过范德华力发生包合反应形成了超分子络合物,并用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对络合物进行了表征.通过分子模拟计算,证实了发生包合反应的可能性.与底物相比,包合物的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的吸收峰发生了偏移.这证实了在水相中β-环糊精与四氯化碳成功地发生了包合反应,形成了稳定的超分子络合物.  相似文献   
73.
导数示波极谱法测定微量的四氯化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4.
对醇在CCl_4稀溶液中的红外光谱进行了图谱解析,研究醇在惰性溶剂稀溶液中的各种氢键缔合状态,推测了它们的结构及分布.根据有关文献分析,结合图谱解析,提出一个改进的醇的缔合模型.计算了有关的自缔常数。对所得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75.
四氯化碳+含氧化合物二元系固液相平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车冠全 《科学通报》1995,40(1):45-45
我们报道过四氯化碳+N-甲基吡咯烷酮、十环戊酮、十4-丁内酯的固液相平衡,3个体系均形成固体化合物,与四氯化碳络合的分子均为环状结构.文献[2]在总结六氟苯与含氮化合物形成固体化合物规律时,指出含氮化合物的环状结构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为进一步探讨四氯化碳与含氧化合物的络合作用,本文测定了四氯化碳十环己酮、十2-丁酮、十乙酸乙酯的固液平衡相图.环己酮分子具有环状结构,后两者是链状分子.国内未见同类研究.  相似文献   
76.
讨论了影响气化法测定四氯化碳分子量实验误差的因素,对文献中的道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学生按改进的方法进行了实验,测定的四氯化碳分子量在150-155范围内。  相似文献   
77.
乙烯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溴水褪色,但生成的产物不同,两种试剂不等效.  相似文献   
78.
探讨了以邻频丁基苯酚为原料,四氧化碳为溶剂,硝酸为硝化剂硝化合成DNBP(邻频丁基-4,6二硝基苯酚)的新工艺,用正交实验确定了反应条件对DNBP收率的影响,确定了合成DNBP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此反应条件下DNBP的收率约为85%。对含酸废水进行了进一步处理,实验证明,含酸废水可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79.
四氯化碳对果蝇生育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果蝇为实验材料,探讨了四氯化碳对果蝇生殖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四氯化碳滴注时间(天数)的延长,后代数量减少,羽化延续时间缩短,雄性个体数目减少,出现畸形个体.  相似文献   
80.
袁寰  廉永福 《佳木斯大学学报》2007,25(5):710-712,718
利用四氯化碳来纯化单层碳纳米管,并利用UV-VI-NIR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得到了纯度为90%以上的单层碳纳米管,且产率为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