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车冠全 《科学通报》1995,40(20):1855-1855
我们报道过四氯化碳-含氧化合物二元系固液相平衡,本文报道四氯化碳-含氮化合物二元系固液相平衡.四氯化碳与苯可形成电荷转移配合物,苯环上连结斥电子基团,苯环的电荷密度加强,更有利于配合物的形成,苯环上连结吸电子基团,苯环电荷密度减弱,不利于配合物的形成.另外,四氯化碳与氮原子也发生电荷转移作用,四氯化碳与N-甲基吡咯形成固体化合物是一个例子.氮原子若连结在苯环上,能否与四氯化碳形成固体化合物呢?为此,本文测定了四氯化碳-苯胺/N,N-二甲基苯胺的二元固液相平衡.  相似文献   

2.
车冠全  车飚  彭文烈 《科学通报》1997,42(3):272-274
我们报道过四氯化碳 含氧化合物、 含氮化合物二元系固液相平衡,通过固体分子间化合物的形成,研究组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连着3个碳原子的氮原子有较强的授电子能力,N、N-二甲基乙酰胺(DMA)分子具有较强的授电子能力,氯代烷中氯原子有受电子能力,DMA与氯代烷分子存在着特殊相互作用.为探讨这种作用,本文测定了N、N-二甲基乙酸胺 三氯甲烷、 二氯甲烷、 1,2-二氯乙烷的固液相平衡.1 实验1.1 试剂三氯甲烷、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为分析纯,DMA为化学纯,用高效精馏往精馏(或减压精馏),中间馏分存放干燥器备用,毛细管色谱分析得CHCl_3,CH_2Cl,CH_2ClCH_2Cl和DMA的摩尔分数纯度分别为0.999 3,0.9981,0.9990和0.9992,凝固点测定值分别为209.61,  相似文献   

3.
螺环基闭合环状结构化合物是一类以螺环芳烃作为构筑单元形成的闭合环状结构的化合物,主要包括大环、共价有机框架(COF)、金属有机框架(MOF)等.此类化合物拥有规整的环状结构、可调的尺寸和形状、丰富的空间构象及光学活性等特点,在传感、药物输送、吸附、分离、光学器件、分子识别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根据它们空间维度的不同,可以分为零、一、二、三维螺环基闭合环状结构化合物.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螺环基闭合环状结构化合物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这类化合物的结构特性、合成方法、性能表征以及应用,将为化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有机光电子等领域设计和制备具有更多功能的新材料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分子凝胶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这些研究大多还停留在开发新的胶凝剂、发现新的凝胶体系和揭示新的胶凝机理.在未来的研究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分子凝胶的优势,推进分子凝胶的现实应用已经成为该领域研究人员的共同期盼.考虑到:(1)有序或部分有序小分子胶凝剂三维网络结构的形成是分子凝胶赖以存在的基础,(2)内相多孔网状结构的存在有助于荧光敏感薄膜材料获得良好传感性能,(3)凝胶乳液的液-液两相特点有可能因凝胶作用的发生而转化为固-固(凝胶-凝胶)或固-液(凝胶-液)两相结构等因素,在过去的10年里,作者实验室将分子凝胶策略引入到新型荧光敏感薄膜材料、凝胶乳液和以凝胶乳液为模板的低密度多孔材料制备中,由此,获得了一系列性能优异的敏感薄膜材料和油水分离材料,拓展了分子凝胶研究.本文结合本课题组工作实际,阐述分子凝胶策略在功能表界面材料制备中的应用,提出分子凝胶拓展研究面临的主要挑战,展望分子凝胶拓展研究的前景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芶清泉 《科学通报》1962,7(6):22-22
引言我们知道固体的结构和性能主要决定于组成固体的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等)的结构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热运动。因此,分析和研究组成固体的粒子的结构和它们之间的结合力及结合力的性质是固休物理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当原子、分子、离子等通过结合力而形成固体时,我们就称为形成了固体键。由于组成粒子和结合力的不同,固体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键。我们已熟知,最简单最典型的固体键,不外有下列四种:  相似文献   

6.
何炳林 《科学通报》1993,38(2):133-133
环糊精(cyclodextrins,简写CD)又称环淀粉,是由6,7或8个D-葡萄糖以α-1,4-糖苷键联结而成的环状低聚糖,分别称为α-,β-或γ-环糊精,由于其存在一个疏水性的手性空腔,因此可与许多客体分子形成包络化合物(Inclusion complexes),是一类研究较多的天然模拟酶。通过化学键联将β-CD固载到高分子载体上,制得的β-CD高分子由于其载体机械性  相似文献   

7.
魏俊发  石先莹  何地平  张敏 《科学通报》2002,47(21):1628-1630
以钨酸钠与含氮和/或氧双齿有机配体原位(in situ)形成的络合物作为催化剂,在无卤素、无有机溶剂、无相转移催化剂条件下,实现了30%过氧化氢催化氧化环己醇为环己酮的反应。考察了13种不同的配体对环己醇氧化反应的催化作用,其中邻菲咯啉、草酸为配体时环己酮收率最好,分别达96%和95%以上。水杨酸,8-羟基喹啉和3,5-二溴水杨酸为配体时,也有很好的催化效果,环己酮收率超过90%,选用廉价的草酸为配体,对反应条件的优化研究表明,氧化反应的最佳条件为环己醇:W:草酸:30%H2O2的摩尔比为100:2:2:120,反应温度85-90℃,反应时间12h,环己酮收率95.19%。  相似文献   

8.
现在,研究人员普遍相信高温陶瓷是仅有的合适材料,但是东京大学的日本化学家制取一种化合物在常温下到临界11.4K具有超导性,这种化合物是有机化合物.这个新的化合物方程式是:x-(BEDT-TTF)_2Cu(NCS)_2,称为有机自由基-阳离子盐,化合物分子包含一个有机正电荷自由基-阳离子,有一个未成对电子,这个阳离子与一个负离子相连.阳离子由平面环组成,碳原子之间单双键互变,这种固体中可以填充硫、硒或氧原子.  相似文献   

9.
朱定一  乔卫  王连登 《科学通报》2010,55(16):1595-1599
根据液滴在有限液固界面上接触角恒增大原理,提出仿荷叶微凹凸表面提高疏水性是众多小尺寸有限液固界面所集成的结果.建立了液滴在类荷叶结构表面的稳定性数学方程,推导出微凹凸表面空隙的理论临界半径与固体、液体性质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实现疏水性的3个条件.计算结果表明,当微凹凸表面空隙半径小于理论临界半径rc时,液滴在固体表面均可呈现接触角大于90°的稳定状态,而液固界面面积的最小化以及低的固体表面能是实现疏水性的重要因素.提出用有效黏附功W′a作为衡量固体表面疏水能力的判据.  相似文献   

10.
聂崇实 《科学通报》1984,29(1):29-29
作者曾报道过反式2-羟基-5-仲辛基二苯甲酮肟(简称化合物Ⅰ)和反式2-羟基-4-仲辛氧基二苯甲酮肟(简称化合物Ⅱ)铜(天然丰度)络合物的红外光谱研究。用四氯化碳稀溶液测定了v_(OH)范围吸收,证明了这两个铜络合物具有强分子内氢键。Laskorin等曾设想这类络合物分子结构为下式所示,但没有得到证明。我们的工作支持了具有分子内氢键的论点,我们  相似文献   

11.
张乐沣 《科学通报》1982,27(24):1500-1500
氮磷检测器(NPD)对含氮含磷有机化合物有特征响应,其中,不同的含氮化合物在响应上又有明显差异。Kolb认为,含氮有机化合物分子在铷珠周围形成电子亲和能较大的CN基团,此基团参与检测器空间的电离反应,获取电子成CN~-,因此,产生较大的离子流,即响应。我们认为,该理论的主要特点是能定性地解释含氮化合物在此检测器上有特征响应这一  相似文献   

12.
反应型固液界面能和固体表面能的表征与计算是材料科学和表面界面科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非平衡力作功出发, 建立了反应润湿体系表面能、界面能之间的数学关系, 所建立的方程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通式, 发现平衡态的Young方程是反应固液界面能量关系的一个特例. 研究表明, 非平衡状态下的固液界面能总是高于平衡状态的固液界面能, 证明了反应界面向平衡态界面转变是一个必然的自发过程. 通过有限固液界面润湿体系确定了固液界面能的数值范围为0 ≤ γsl≤ γlg, 给出了计算反应固液界面能和固体表面能的方法, 这一结果对研究材料复合、焊接、粉末冶金烧结、电子器件封装及金属冶金的表面与界面问题具有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银/二氧化硅介孔复合体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孔固体系指孔径为2~50nm,孔隙率大于40%的多孔固体,其孔的数量可高达10~(19)g,比表面积可高达900m~2/s,故介孔固体在催化、吸附、分离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根据孔的排列,介孔固体可分为有序和无序两种。若将纳米尺度的颗粒(金属或非金属)置于介孔之中则形成所谓的介孔复合体,颗粒呈弥散分布,互不连接;由于孔-颗粒界面处的相互作用,从而可显著改变颗粒的性质。近几年来有关介孔复合体的研究时有报道,但主要是非金属粒子-有序介孔固体复合体及化合物(半导体)-无序介孔固体复合体的研究。而纳米金属粒子与无序介孔固体复合体的研究尚不多见。尽管Ag与无机化合物的纳米复合材料(与本文的介孔复合体含义不同)已有一些报道,也有人在多孔玻璃中制备成颗粒间基本是互为连接的Ag/SiO_2混合物,但将纳米Ag颗粒放入介孔固体的孔中而形成均匀、弥散分布的介孔复合体尚未见报道(就我们所知)。本文报道纳米Ag与SiO_2介孔固体之间的复合体的制备。  相似文献   

14.
在有机π-共轭分子固体发光材料中,强分子间π-π相互作用通常猝灭发光.然而,在蒽衍生物晶体中,我们发现了一类高效率、长寿命的蒽π-π作用双分子发光体系,并揭示了其高发光效率的本质:一方面,发光态等同于激基缔合物,压缩的双分子激发态π-π面间距离增强了体系刚性,降低了非辐射跃迁速率;另一方面,离散的二聚体π-π堆积结构导致了单一的、纯净的双分子发光态,避免低能量陷阱的"暗态"形成,有效地抑制了非辐射能量转移.本文不仅提出了基于蒽的高效率双分子发光材料的分子结构设计策略,成功地构筑了固体中离散的蒽二聚体π-π堆积结构,而且展望了超分子发光材料的最新进展、存在问题和应用前景.通过分子(堆积)结构-激发态性质-发光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发展新一代超分子发光材料的新概念、新原理与新应用.  相似文献   

15.
抗胆碱能药物抗N样作用的分子药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文祥 《科学通报》1994,39(1):79-79
抗胆碱能化合物的抗N样作用,近年来已愈来愈受到神经科学和防化科学研究者的重视,因为抗有机磷神经毒梭曼(难防难治)有效的胆碱药必须同时具有较强的抗M样作用和一定的抗N样作用,这一观点在我们研究所已达共识,我们已经知道,具有较大环状阻断基团和与之相距约0.60—0.80nm的含氮基团是抗M样作用必须的两个基本结构单位,那么抗胆碱药在什么情况下会呈现抗N样活性?对这一问题的解答将有助于高效抗梭曼药物和高度选择性药物的分子设计.  相似文献   

16.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InGaAs晶体固-液相变过程,并运用径向分布函数、键角分布函数、配位数统计及可视化等方法,从微观结构的不同层面分析了固-液相变过程的结构演变.结果表明:对于InGaAs体系,固-液相变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一级相变时,其原子平均能量和比体积、径向分布函数、键角分布函数、配位数和原子截面图、局部原子分布以及钻石结构分析都显示出很明显的变化.熔化过程中InGaAs晶体原子间共价键发生断裂,体系从四配位结构变成三配位结构,通过占主导作用的三配位结构,结合少量的四配位结构,形成三配位结构之间的互连接和三配位结构穿插四配位结构的连接形成的拓扑无序的液态结构.  相似文献   

17.
用HREELS和TDS研究了环己酮和氧在Pt(111)上的共吸附 .在 2 0 5K ,预吸附的氧引起了共吸附的环己酮的C =O伸缩振动频率的“额外”红移 .将共吸附的表面从 2 0 5热至 2 50K ,导致环己酮进一步脱氧生成表面中间物和环己酮的C =O伸缩振动峰的彻底消失 .加热到 30 0K以上 ,环己酮脱氧生成的中间物种的分子环被裂解生成烃碎片和CO分子 ,后者直接脱附进入真空或与预吸附的氧反应生成CO2 并立即脱附离开表面 .TDS给出证据 ,证明了预吸附的氧促进了环己酮的催化分解  相似文献   

18.
李特新 《科学通报》1992,37(22):2032-2032
络合物在金属表面上的形成是一个基本而又重要的过程。对表面络合物相应结构的阐述,无论对于固液界面性质的研究,还是固体表面化学反应、表面相变及催化机理等方面的研究,都有着广泛的实际意义。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简写SERS)自发现以来,由于其高灵敏度和易检测等优点,已经成为研究和实时监测表面上分子振动光谱的有力工具。用SERS研究络合物及金属表面形成的络合物也有一些报  相似文献   

19.
孙亦桢 《科学通报》1981,26(10):596-596
文献中已报道了不少含氮配位体的一价铑羰基化合物,多数具有顺式二羰基平面四方形构型。当配位体中除配位氮原子外,尚有其他可配位官能团时,经常形成羰基一价铑的螯合物。据报道,不少此类型的羰基化合物具有催化活性或生物活性。为了解含氮配位体种类改变对此类化合物的化学稳定性、结构、催化活性及其它性能的影响,我们制备了五个  相似文献   

20.
用HREELS和TDS研究了环己酮和氧在Pt(111)上的共吸附 .在 2 0 5K ,预吸附的氧引起了共吸附的环己酮的C =O伸缩振动频率的“额外”红移 .将共吸附的表面从 2 0 5热至 2 50K ,导致环己酮进一步脱氧生成表面中间物和环己酮的C =O伸缩振动峰的彻底消失 .加热到 30 0K以上 ,环己酮脱氧生成的中间物种的分子环被裂解生成烃碎片和CO分子 ,后者直接脱附进入真空或与预吸附的氧反应生成CO2 并立即脱附离开表面 .TDS给出证据 ,证明了预吸附的氧促进了环己酮的催化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