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0篇
系统科学   22篇
丛书文集   23篇
教育与普及   23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70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81.
冀东油田高12断块油藏砂体规模小、渗透率较低、难以建立有效驱替关系,注入压力高,注水困难,水驱开发效果较差,但油藏温度和压力较高,适宜通过注气来提高油藏采收率。低渗油藏普遍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对实际油藏开发造成影响,针对高12断块油藏,建立高12断块注气开发的三维地质模型,在室内启动压力梯度实验的基础上,得到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的公式,在数值模拟软件考虑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的变化关系。但长期注入CO2导致的管线腐蚀问题日益突出,N2作为良好的增能气体,将二者结合形成复合气体进行吞吐,可缓解对管线的损害。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衰竭阶段单井产量、段塞比、转注时机、注入量、焖井时间、注气阶段采油速度优化。最终得到该区块最优吞吐注采参数:衰竭阶段单井产量为15m3/d;段塞比为7:3;转注时机为衰竭阶段的日产油速度降为4m3/d时;注入量为60 000 m3;焖井时间为15天;注气阶段采油速度为25m3/d,为高12断块油藏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方法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782.
输出流量均匀性和噪声等级是衡量泵性能的重要参数.从分析叶片工作腔压力变化出发,对泵的工作腔预升压过程进行了建模,计算出了预升压工作腔的压力、压力梯度及泵的瞬时流量随油液的体积弹性模量变化的曲线.结果表明,随着油液体积弹性模量的下降,泵的流量脉动及流体噪声均增大.在实际使用中可以通过充分去除油液中的气泡、减小配流气穴,提高油液体积弹性模量,减小流体噪声.  相似文献   
783.
考察了依赖强度耦合的广义Jayfnes-Cummings模型,假定初始时光场是相干态、原子处于相干迭加态,作者发现,在相位匹配条件下,初始场的相干态展示周期性的复原效应,同时,还证明了在描写光场的相干性方面,光场的量子相位与量子相干性是并协的。  相似文献   
784.
提出了一种H∞重复控制方法,来抑制转台速率系统中存在的位置相关周期性扰动.该方法综合了H∞控制和重复控制,H∞控制用于整定不确定系统和抑制干扰.而重复控制在未知对象模型的情况下抑制控制系统中的周期性干扰.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的改善了转台速率系统的平稳性,并提高转台控制系统的鲁棒性能.  相似文献   
785.
鱼类在自然生境中经常会遭遇环境温度变动状况,为考察温度对鱼类自发运动的影响,将鳊(Parabramis pekinensis)幼鱼分别在3个恒温水体(15,20,25 ℃)和1个周期性变温水体((20±5) ℃)中驯化30 d后,对实验鱼的自发运动进行20 min的拍摄,然后对视频数据进行分析,获取包括运动时间、静止时间、总路程、平均速度、运动时间比、实验水槽外周活动时间、中心活动时间等评价实验鱼自发运动的相关指标。结果显示:各处理组的外周活动时间均显著高于中心活动时间(p<0.05),并且静止时间也显著高于运动时间(p<0.05),但各温度处理组之间的各个自发运动指标均无显著差异。与高温组相比,低温条件下鳊幼鱼运动时间比并未显著下降,这可能与鳊在低温下保持较高的稳定游泳能力和较高的活跃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786.
基于Fourier变换、系列Fourier变换及传递矩阵方法,研究了移动荷载列作用下周期性弹性支撑连续梁的共振及消振效应。通过Fourier变换和系列Fourier变换,把单个移动载荷所引起的动力响应表示为响应函数沿代表跨的积分。利用梁和弹性支撑处的传递矩阵,建立了周期性弹性支撑连续梁的响应函数和特征方程。根据叠加原理并利用单个移动载荷的解,得出了等间距移动载荷列作用下周期性弹性支撑连续梁的动力响应表达式。根据单个移动载荷引起梁的频域响应,建立了周期性弹性支撑连续梁在等间距移动载荷列作用下的共振和消振条件。计算结果表明:当移动载荷列的速度及间距符合共振条件时,将会发生共振效应;当符合消振条件时,将会发生消振效应。  相似文献   
787.
788.
由周期性向量自回归模型生成的精度矩阵(逆协方差矩阵)是一个块状三对角矩阵.在此精度矩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块状迹函数,用于检验两个精度矩阵的块状迹相等,并研究了在零假设下的渐近行为.数值实验表明,这种块状迹函数检验方法与常用的检验方法相比,具有简洁易算和功效优良的特点.  相似文献   
789.
【目的】考察周期性变温对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生长和热耐受的影响。【方法】将实验鱼随机分为恒温组(驯养水体温度恒定为22 ℃)和周期组(驯养水体温度在24 h内依次进行18,22,26,18 ℃的周期性变化)进行40 d的温度驯化,然后对它们的生长性能、热耐受参数、标准代谢率(Standard metabolic rate,SMR)和自发运动水平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温度驯化结束后,周期组实验鱼的体质量、日摄食量、摄食率、临界高温和致死高温与恒温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提升(p<0.05);两组实验鱼的体长、临界低温、致死低温、SMR、运动时间比和平均速度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结论】经历周期性变温驯化后中华倒刺鲃幼鱼生长更快可能与摄食量更高有关,而热耐受能力的提升可能与实验鱼频繁经历温度变动因而体内热应激蛋白表达等维持在较高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90.
针对泡沫流体对土体渗流的影响机制仍不清晰的问题,开展了室内无泡沫流体渗透破坏试验与泡沫流体抑制渗透破坏试验,对土体渗流特征及泡沫流体对土体渗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泡沫流体对堤基土体渗流具有显著调控作用,可通过滞留在孔隙中的气泡增大渗流阻力,将局部土体转变为非饱和状态,增强土体抗渗性能;泡沫流体可延长渗流路径,降低水力梯度,抑制土体渗透破坏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