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9篇
丛书文集   12篇
教育与普及   109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56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11.
本文重点剖析了新疆阿拉套地区中海西期三个花岗质岩体的造岩矿物、岩石化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并确定其成因类型分属于I型和S型花岗岩的两个岩石系列.  相似文献   
612.
张宏飞 《科学通报》1995,40(21):1987-1987
对现代或近代板块俯冲消减带上岛弧岩浆的研究表明,洋壳物质参与了岛弧岩浆的形成,洋壳物质再循环是相当明显的.按照对现代岛弧岩浆的成果推断,在古岛弧岩浆形成过程中也应有着古洋壳物质的参与.然而人们很少见有在古岛弧岩浆源区研究中有关古洋壳物质再循环的报道.本文通过北秦岭古岛弧花岗质岩石源区的同位素示踪研究,论证了北秦岭古岛弧岩浆的形成与古洋壳物质的再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613.
桃花岛花岗岩位于镇海-温州深大断裂的北东端边缘。该岩石具有发育的象结构和晶洞构造,特征性的矿物组合为石英+微纹长石+霓石、钠铁闪石+锆石等。  相似文献   
614.
闽粤沿海花岗岩风化分带方法及地基承载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现场调查和大量现场测试的基础上,探讨了闽粤沿海花岗岩风化程度的分带方法,建立了以定性分带为开端、模糊模式识别为终端的划分风化程度的分带系统,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花岗岩残积土及风化花岗岩的工程地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a)花岗岩残积土是一种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的土体,可作为20层以下中高层建筑的天然地基;(b)风化花岗岩的承载力高于规范的取值.文中还给出了地基承载力的两种估算方法及风化花岗岩(土)体地基容许承载力的经验值  相似文献   
615.
运用冷却年龄理论,通过对老君沟花岗岩及矿物的年龄测定和封闭温度计算,探讨了龙门山中段隆升及冷却历史。  相似文献   
616.
基于花岗岩饰面石材从开采到加工成板材,仅用去8%,其余92%为废渣碎石,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花岗岩资源在建材、化工、工艺美术、环保等领域的综合利用现况,为开拓我国花岗岩综合利用领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17.
安第斯型大陆边缘的A型孪生花岗岩带—以福建沿海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中同熔和改造系列是以岩石形成的不同方式、条件和过程为基础而作出的花岗岩成因分类。以此为前提,我们发现同时代两个系列花岗岩带常常平行成对分布,与相应时期的B型或大陆内部挤压俯冲带构成有规律的平行分布序列,据此,我们提出了孪生花岗岩带的概念,并指出有A型、AB型和B型三种孪生分带型式。本文以福建沿海(晚)燕山期孪生花岗岩带为例,系统阐述了产于活动大陆边缘的A型孪生花岗岩带的特征、成因及其形成的板块构造模式,将花岗岩成因与板块构造的关系从地球的化学分异原理、规律和动力上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618.
粤北贵东岩体内基性岩脉的成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贵东花岗岩体内的基性岩脉研究结果表明,岩脉的锶、氧、硫同位素组成均一致显示幔源衍生物特征;岩脉常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稀土元素分析表明、岩脉经历了较完全的结晶分异作用,并遭受到一定程度的陆壳混染作用。由此得出结论,认为形成岩脉的岩浆来自起源于地幔深处并侵位于地壳浅部(<15Km)的二次岩浆房,岩浆在这里发生结晶分异作用,在其随后的上升侵位过程中经受了陆壳的混染作用。  相似文献   
619.
南泥湖钼(钨)矿化复式花岗岩体,从早期到晚期由斑状花岗岩类组成,它位于东秦岭地区。它们的钾长石具高温結构态,黑云母全为富镁型,副矿物主要是磁铁矿、磷灰石、榍石、锆石,但到晚期磁铁矿、磷灰石含量大大降低,而硫化物和萤石明显增长。这类花岗质岩石具有高SiO_2、富K_2O、铝近于过饱和,而低MgO、CaO及全铁;微量元素分析显示Mo、Rb、Be、Th、U及F富集,而Sr、Ba及过渡金属减少;稀土配分模式是平滑地向右倾斜,Eu轻度亏损,重稀土有增高趋势;~(87)Sr/~(86)Sr初始比值为0.7074—0.7080,年龄191—142M·Y·;δ~(18)O为 8.9~ 11.08‰;钾长石和黄铁矿铅同位素组成表明它们应属含放射性成因铅不高的异常铅。所有这些特征表明南泥湖花岗质侵入体属同熔型,并遭受到壳源物质混染及强烈結晶分异作用。古俯冲断裂带的重新复活,即华北地台南缘深断深裂带的活动,高钼北景值的厚度达40—45km的硅铝质地壳,对本区印支晚期—燕山期岩浆产生及钼矿化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20.
二重管垂直注浆在基坑周边止水帷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全强风化花岗岩地层为主的富水软弱地层中开挖基坑,为了防止基坑开挖过程中全强风化花岗岩遇水软化、崩解、流淌造成基坑周边边坡失稳、坍塌,就必须对基坑周边进行止水处理,本文主要介绍了全强风化地层的特点,根据地层特点采取二重管后退式注浆工艺,在基坑工程周边采取注浆形截水帷幕,保证了基坑的安全顺利开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