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3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82篇
系统科学   31篇
丛书文集   35篇
教育与普及   29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120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项中  许婧 《科技资讯》2012,(8):99-99
在地震数据处理中,地震道缺失和空间采样不足是常见的,其表现为死道或由于含有强烈的噪声而在预处理过程中被剔除的道记录。道内插是地震资料常规处理中不可缺少的步骤,其目的是在偏移之前加密空间方向(特别是三维横线方向)的采样,防止因采样过疏、在偏移过程中产生空间假频,从而提高小构造的成像精度。  相似文献   
42.
"假设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也是化学学科解题中常用的技巧和策略之一.笔者试从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多种物质反应时先后顺序的判断、化学常规计算、有关混合物的计算和有效实验探索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假设法"在化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3.
对用后铝镁碳砖再生颗粒料的组成和结构特点进行显微分析,并通过改变混料方式以及不同粒度再生料的加入量研究假颗粒对再生铝镁碳制品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后铝镁碳砖再生料中含有约40%与废砖相组成和结构相似、骨料与基质并存于同一颗粒的二次颗粒,即所谓的"假颗粒",假颗粒的组成、结构及外形的均匀程度均远不如一次骨料颗粒;混碾可使用后铝镁碳砖再生料中假颗粒发生二次破碎,且粒度越大,发生二次破碎的颗粒数量越多;假颗粒二次破碎导致再生制品的粒度组成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其密度和耐压强度.  相似文献   
44.
介绍了利用鉴相芯片分别对两对不同频率的正弦波进行鉴相,根据相位差对系统进行精确定位的技术。创新性地采用两片鉴相芯片交替鉴相的方法克服了鉴相器的非线性区,有效地利用了硬件资源,并最终达到定位误差不超过1cm,定位范围不小于1kn的要求。  相似文献   
45.
针对辽河油田锦州采油厂千12块产量递减趋势逐年加大,为减缓区块产量递减,通过精细地质研究,深入挖掘大凌河油层潜力及千31块莲花油层长停井复产的潜力,并在千22块莲花油层水驱井网转变开发方式,实施周期注水与注汽交替实施的开发方式,使得千12块产量在连续10年递减的情况下终于走出低谷,实现稳产。  相似文献   
46.
Burgers方程的交替分组显式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求解对流扩散方程的Samarskii格式为基础,构造了新的交替分组显式(AGE)格式,采用线性化稳定性分析方法得到了格式的无条件(弱)稳定性。模型问题的数值结果表明,本方法比Evans的AGE方法好。  相似文献   
47.
葡萄糖浓度是影响运动发酵单胞菌生产乙醇的关键因素。本文报道了在不同的葡萄糖浓度下固定化运动发酵单胞菌连续发酵生产乙醇的情况,并计算了在稳定状态下的各种动力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较高的糖浓度对生产乙醇不利。  相似文献   
48.
49.
50.
中华鳖水泡病病原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93年8月信阳师院生物系特种动物养殖研究所的试验鳖场孵化出一批小鳖。同年10月有一只鳖得了一种新的疾病,病鳖颈根部和右下肢基部各有一大水泡,暂名“水泡病”。本文对其分离菌进行了研究,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中华鳖水泡病的致病机理,可能与病原菌的毒力与传染途径有关,而鳖的抗病能力是能否引起该病的关键,外界环境因素是引起该病的诱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