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8篇
丛书文集   35篇
教育与普及   62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58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41.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含氟硅聚丙烯酸酯(FSiPA)乳液中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为改性剂合成疏水性二氧化硅(SiO_2)纳米粒子,将所制SiO_2/FSiPA杂化乳液喷涂在玻璃表面得到超疏水涂层.考察了FSiPA乳液用量和MTES/TEOS物质的量比(M/T)对涂层表面性能的影响,分析了M/T值对涂层微观形貌的影响;讨论了杂化涂层的形成机理,比较了具有相同倾角的超疏水涂层与普通疏水涂层表面的自清洁特性.结果表明,当FSiPA乳液用量为15%及M/T为5时,涂层表面具有很好的成膜性和自清洁特性,疏水性SiO_2纳米粒子能够在涂层表面建立起微纳米粗糙结构,涂层与水的静态接触角(WCA)为154.0°.  相似文献   
642.
The effects of basicity and MgO content on the viscosity of SiO2-CaO-MgO-9wt%Al2O3 slags with basicity from 0.4 to 1.0 and MgO content from 13wt%to 19wt%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rotating cylinder method. A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viscosity and the slag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spectroscopy.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complex network structure of the slag melt is depolymerized into simpler network units with increasing basicity or MgO content, resulting in a continuous decrease in viscosity of the slag. The viscosity is strongly dependent on the combined action of basic oxide components in the slag. Under the present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increasing the basicity is found to be more effective than increasing the MgO content in decreasing the viscosity of the slag. At higher temperatures, the increase of basicity or MgO content does not appreciably decrease the viscosity of the slag, as it does at lower tem-peratures. The calculated activation energy of viscous flow is between 154 and 200 kJ·mol-1, which decreases with an increase in basicity from 0.4 to 1.0 at a fixed MgO content in the range of 13wt%to 19wt%.  相似文献   
643.
王武 《科技资讯》2014,(3):119-120
根据对聚乳酸/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深入分析与研究,它主要使用辛酸亚锡对改性之后的纳米二氧化硅与丙交酯进行催化,然后进行制备。分别使用扫描电镜、热失重分析以及红外光谱等一系列方式对纳米二氧化硅的性能及其结构进行深入的探究,通过扫描电镜与红外光谱对聚乳酸/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进行分析,发现聚乳酸与纳米二氧化硅之间发生了相应的化学反应,纳米二氧化硅在聚乳酸基体中处于一种分散的状况;根据热失重研究中的结果,发现聚乳酸/纳米二氧化硅材料的热稳定性性会受到纳米二氧化硅含量多少的影响,如果纳米二氧化硅含量处于增加的状态,那么热稳定性也会随之提升。通过力学性能分析与研究,能够发现在材料中加入无机纳米例子,能够在很大程度提升材料的拉伸强度。  相似文献   
644.
以D,L-酒石酸铵为模板剂,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在碱性介质的催化下进行水解、缩合,经过滤、洗涤、干燥制备出了高产率、尺寸均匀、大长径比的二氧化硅纳米管,并进行了1 L放大实验.借助扫描电子显微(SEM)、透射电子显微(TEM)等分析方法对所制备的二氧化硅纳米管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645.
以正硅酸四乙酯为前驱物,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超细SiO2粉体。通过控制pH值和温度等因素,分析其对成胶时间、成胶状态及SiO2粉体品质的影响。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等对最终产物进行分析与表征。  相似文献   
646.
二氧化硅为模板,PVP为表面活性剂,在常温下采用酸侵蚀的方法制备多孔的具有空腔结构的二氧化硅球,产物分散性好,大小均匀.采用TEM,FTIR,DTA/TGA对制备的产物进行表征,系统的分析了反应条件的影响,并对反应机理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647.
使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模板剂,以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MS)和正硅酸乙酯(TEOS)分别为共结构导向剂和硅源,直接合成了氨基介孔二氧化硅(AFMS).通过X射线衍射(XRD)、N2吸脱附和热重(TG)方法研究了合成体系中氯化钠(NaCl)和盐酸用量对AFMS结构和CO2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体系中添加NaCl,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盐酸用量,会提高合成介孔材料的有序度,增加AFMS的CO2吸附量.最佳条件下合成的材料在30℃,CO2分压为50 kPa时对CO2的吸附量可达0.89 mmol/g.  相似文献   
648.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二氧化硅负载硅钨酸催化剂.以其为催化剂,对以环己酮和1,2-丙二醇为原料合成环己酮1,2-丙二醇缩酮的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较系统地研究了酮醇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带水剂环己烷,反应时间对收率的影响.实验表明,二氧化硅负载硅钨酸催化剂是合成环己酮1,2-丙二醇缩酮的良好催化剂,在n(环己酮):n(...  相似文献   
649.
针对聚合物乳液抗盐性差,影响溶液黏度和其他性能问题,合成聚合物乳液FRSP-1,研究了聚合物乳液FRSP-1在水中的分散溶解性、溶解性、抗盐性、流变性以及纳米SiO$_2$对FRSP-1溶液的黏度特性、抗剪切性以及滤失性等影响。结果表明,FRSP-1乳液在水中分散性好,在20 s内FRSP-1乳液在水中的黏度可达到最大值90%以上;pH值对FRSP-1溶液黏度影响较大,当水溶液pH值在7~9,有助于得到高黏度的FRSP-1溶液;盐对FRSP-1溶液的黏度影响较大,其中二价盐较一价盐对FRSP-1溶液的黏度影响大且溶液的盐浓度越大,FRSP-1溶液的黏度越小,其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次序为CaCl$_2$>NaCl>KCl$\geqslant$NH$_4$Cl;在FRSP-1溶液中引入纳米SiO$_2$,对其抗盐性、抗剪切性、流变性和滤失性能实验表明,纳米SiO$_2$可以显著改善FRSP-1溶液的综合特性。按照1.0%FRSP-1+0.5%NH$_4$Cl+98.5%水+0.025%纳米SiO$_2$制备的溶液,在90 ℃、170 s$^{-1}$下连续剪切60 min后的黏度为46 mPa·s,其溶液在10 min时的滤失量为14.1 mL,这些特性与未加SiO$_2$空白样相比,FRSP-1溶液黏度提高了近40%,滤失量降低近45%,同时,FRSP-1溶液的触变性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650.
利用自行设计并搭建的流态化颗粒吸附性能实验台,对SiO2吸附甲醛和NO的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在无氧干态流动条件下,SiO2颗粒能够吸附空气中的甲醛和NO;在实验条件(20~60℃)下,随着温度的升高,SiO2颗粒对甲醛的吸附能力增大,对NO的吸附能力增加不明显,说明对于不同的吸附质,SiO2颗粒表面的吸附规律及吸附机理均不同;系统的循环流量对SiO2颗粒吸附甲醛及NO的能力影响不大;SiO2颗粒对甲醛的吸附能力高于对NO的吸附能力;颗粒堆积可导致单位质量颗粒物对甲醛及NO的吸附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