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8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49篇
系统科学   19篇
丛书文集   24篇
教育与普及   26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现状及发展   16篇
综合类   960篇
自然研究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选取西北地区1961~2014年124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资料,分析该区域降水量及可能蒸散量变化特征,采用相对湿润度指数探讨分析该区域四季及喜温、喜凉作物生长季干旱趋势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西北地区降水量短缺呈增加趋势,可能蒸散量呈减少趋势,二者区域间差异均较大,其上升、下降趋势信度达99%及无明显变化站点分别占西北地区总站点的23.4%、0.8%、75.8%和18.5%、31.5%、50%。(2)西北地区相对湿润度表现为春季多特旱,夏秋两季多轻旱,冬季及喜温、喜凉作物生长季多中旱,且秋季呈变干趋势,其余各时段呈变湿趋势,春、夏、冬三季极为显著,空间上总体呈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增后趋缓的趋势。(3)西北地区不同干旱发生频率总体呈现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喜温作物生长季喜凉作物生长季,而干旱频率区域分布特征与相对湿润度基本一致。(4)西北地区各时段日平均气温均呈显著增加趋势,降水量在秋季表现为减少趋势,其余各时段均呈增加趋势;日照时数在春季、喜温和喜凉作物生长季表现为增加趋势,而在夏、秋、冬三季表现为下降趋势;相对湿度、风速在各时段均表现为减少趋势。(5)相对湿润度指数M与各时段降水量、日照时数及相对湿度的相关性最大,与各时段风速及日平均气温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2.
为准确定量评估和认识湖南省区域降雨侵蚀力的时空特征,利用1961~2010年湖南省21个雨量站的逐日降雨数据,采用降雨侵蚀力简易计算模型计算出不同地区的降雨侵蚀力,并通过反距离加权内插方法进行空间插值得到湖南省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的空间分布和年内季节分布,基于变差系数和气候倾向率两个指标分析了降雨侵蚀力的年际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湖南省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在5 510.65~12 526.14 MJ?mm/(hm2?h?a)之间变化,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高大山脉地区的降雨侵蚀力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空间分布整体趋势是由西北、东部、南部向中部递减,在西北部、东部和南部边缘较大;侵蚀高值区分布在安化站、南岳站,低值区集中在东北部的南县站和西南部的武冈站;2)季节差异性显著,降雨侵蚀力集中在3-8月,侵蚀高值中心逐月由东南向西北移动,低值中心由西向东移动;3)气候倾向率和变差系数分别在-132.09~499.81 MJ?mm/(hm2?h?a)/10a和0.257~0.403之间变化,降雨侵蚀力年际变化总体上呈现线性增加并有向北转移的趋势,变差系数在空间分布上大致呈南北高南中间低的特点。研究结果可为湖南省的水土保持、农业和生态保护,以及灾害控制等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3.
 为理清中国适应气候变化的发展变化历程,梳理了中国适应气候变化制度的建设过程,国家、部门及地方等不同层面适应气候变化政策的发展脉络,以及重点脆弱领域农业农村地区适应政策的发展现状;针对不同领域适应气候变化行动,从农业、水资源、陆地生态系统、海岸带、人体健康等不同角度总结了国内所开展的具体适应行动及其成效,并重点分析了农业农村地区适应行动;根据中国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的发展特征,提出了适应政策行动的未来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4.
文章介绍了在毛乌素沙地种植沙生灌木治理沙地吸收二氧化碳、用灌木枝条发电减排二氧化碳、以电厂余热和烟气养殖螺旋藻捕集二氧化碳的“三碳经济”产业链。该产业链极大地增强了生物质发电厂的活力,提高了农牧民营林治沙的积极性,显著带动了农牧民增收,并创造了巨大的生态效益。更为重要的是,该产业链实现了被动治沙到主动治沙的转变,在我国沙漠沙地治理的机制建设中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5.
干旱是大同市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已成为制约大同市农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文章根据干旱发生的时间和对农作物影响程度分析干旱类型及干旱成因,总结干旱发生规律,提出防御对策,以利于防旱抗旱,为农业减灾夺取丰收做贡献。  相似文献   
96.
对洞穴沉积物岩性进行分层描述 ,并取样进行了 C1 4、热释光及孢粉鉴定 ,确定沉积物时代为距今 1 4630± 1 90年~ 85 5 0± 75年 .岩性和孢粉组合特征显示洞内沉积经历了暖湿、温干、暖湿、再到温干的气候变迁 ,其生态环境属于稀树草原型 .通过与本区域周边地区 (临汾盆地、北京平原地区 )孢粉组合对比 ,判断黄龙洞所在太原盆地北部山区气候、生态环境及其变化趋势与我国北方地区大体是同步的 ,同时也存在一定差异 .  相似文献   
97.
本文分析了一九零五至一九八五年徐州气温观测资料,认为本世纪四十年代是徐州气候变化的转折点,气候由暖逐渐变冷的特点十分明显。据专家们估计,未来气候将由冷再向暖方向发展。在讨论冷暖变化时,城市环境的改变对气候影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8.
 暴雨后城市中出现了大量积水导致其系统功能瘫痪,提高城市水系统的生态韧性对巩固城市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采用文献研究、综合分析等方法,总结了国内外城市韧性的研究进展以及在水生态管理上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现有韧性研究的不足;在生态韧性的视角下,构建了城市水生态韧性评价体系和城市水环境导向的城市设计技术体系;提出了韧性城市设计策略,探索了生态韧性视角下城市水环境导向的城市设计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99.
利用一元回归分析和偏回归分析,探讨了滇西北地区温、热带植物的分布格局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温带植物多样性的高值主要出现在研究区域北部,而热带植物多样性则未呈现明显的纬度趋势.热带植物比重高值主要出现在研究区域南部,而温带植物比重高值主要出现在北部.生境异质性对温带植物多样性的解释率明显高于对热带植物多样性的解释率.这意味着,生境异质性对多样性格局的影响力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植物的生物地理分布区性质.气候因子对温、热带植物比重的解释率明显高于对温、热植物多样性的解释率.相比气候因子与温、热带植物多样性的关系,气候因子与温、热带植物比重之间关系可能更能反映滇西北地区温、热带植物的生态位保守性.  相似文献   
100.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9,(1):113-118
选取河南省五所地方高校的52个科研团队进行问卷调查,从知识共享的角度,探索创新氛围影响高校科研团队创新绩效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团队创新氛围既直接影响团队创新绩效,又通过知识共享间接影响团队创新绩效,因而,知识共享在团队创新氛围影响团队创新绩效的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用。本研究的发现,为高校管理部门提高高校科研团队的创新绩效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干预路径和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