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6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8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51.
目的:探索血吸虫综合实验教学模式.方法:以日本血吸虫的病原学诊断和免疫学诊断为主线,将日本血吸虫的生物学和免疫学实验教学内容整合,同时将理论结合临床实际,辅以临床病例讨论,并总结综合性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经验与体会.结果:血吸虫综合实验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该模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结论:血吸虫综合实验教...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感染过程中.宿主CD4~+和CD8~+T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TGF—β(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在转录水平上的变化.方法:用地高辛标记的探针作原位杂交.观察促凋亡基因TGF—β在CD4~+和CD8~+细胞的TGF—βmRNA的表达随感染时间的延长而升高,感染后第10周起CD4~+T细胞TGF—β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CD8~+T细胞,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在日本血吸虫感染过程中,CD4~+细胞凋亡比率超过CD8~+细胞.提示CD4~+和CD8~+细胞t比值下降与TGF—β基因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53.
目的:动态观察外源性L-精氨酸对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脏内I型和Ⅲ型胶原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可能性。方法:随机将54只健康小鼠分为正常组、感染组和L-精氨酸组。感染组和L-精氨酸组小鼠经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L-精氨酸组于感染后第6周将1 g/L的L-精氨酸水溶液给小鼠饮用。于感染后的第9、11、13、15周每组随机挑选6只处死取肝脏做病理观察;并对随机选取的30个视野下I型和Ⅲ型胶原面积及两者之比值作定量分析。结果:感染组与L-精氨酸组小鼠肝脏内I型和Ⅲ型胶原面积在感染第9周后逐渐减小,I型和Ⅲ型胶原面积比值变化较大;L-精氨酸组I型和Ⅲ型胶原面积比感染组减小明显(P<0.05)。结论:L-精氨酸具有减少日本血吸虫病肝脏组织内I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作用。  相似文献   
54.
Schistosomes cause schistosomiasis disease which severely threatens human health.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functions of EF-hand domain containing schistosomes tegument proteins other than as an-tigens. More possible functions of these tegument protein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in silico analyses including protein-protein functional interaction,site-specific variation and glycosylation modification. The analysis results suggested that schistosomes could actively modulate host immune responses for its own favor through functional interactions with host proteins with immunomodulatory function,and passively regulate host immune responses through sequence variation under positive selection and glycosylating the recognition sites of host immune attack. In addition,the analysis of the C-terminal domain of these tegument proteins indicated that they could assist schistosomes in escaping host immune attacks through inhibiting chemotaxis and non-complement fixing antibody (IgG4) responses. In summary,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se tegument antigen proteins could assist schistosomes in escaping and modulating host immune responses for self-protection during the process of host-para-site interaction.  相似文献   
55.
本文应用空气干燥法制备了三种复殖吸虫精原细胞的中期染色体,并对它们的染色体组型进行了分析。蛙巨盘吸虫染色体数目为2n=20,其核型组成为8m+2sm;南昌舐血吸虫染色体数目为2n=22,其核型组成为7m+2sm+1st;灼鹬窄体吸虫染色体数目为2n=22,其核型为3m+7st+1t。  相似文献   
56.
木文应用空气干燥法制备了三种复殖吸虫精原细胞的中期染色体,并对它们的染色体组型进行了分析。蛙巨盘吸虫染色体数目为2n=20,其核型组成为8m+2sm:南昌舐血吸虫染色体数目为2n=22,其核型组成为7m+2sm+1st;灼鹬窄体吸虫染色体数目为2n=22,其核型为3m+7st+1t。  相似文献   
57.
本文应用扫描电镜及相位差显微镜对下列三种吸虫毛蚴进行了比较观察。一、肝片形吸虫毛蚴:顶突呈厚壁圆环状,中央为顶腺开口,壁上有4个腺体的开口及6根短纤毛。纤毛上皮细胞共21个,排列顺序为6.9(6.3)、4.2;第2列由2个完整的亚列组成。在第1、2列上皮细胞间的细胞嵴上,有2个侧乳突和4个细胞间嵴小突。二、布氏姜片吸虫毛蚴:顶突由2个唇瓣样物构成,中央为顶腮开口,未见其它小孔及纤毛。纤毛上皮细胞数及排列顺序与肝片形吸虫的相似,但第2列只有一个半亚列组成。三、日本血吸虫毛蚴:顶突呈网格状,上有2个穿刺腺开口及4—6根短纤毛。纤毛上皮细胞共22个,排列顺序为6、9、4、3,第2列呈单行排列。在第1、2列细胞间,有2个侧小突和多个细胞间嵴小突。本文还对上述各种结构的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8.
离休的日本血吸虫雌性成虫在含肿瘤坏死因子(TNF—α) 的培养液中培养72h后,产孵量明显高于不含TNF—α的对照组.在TNF—α为 10ng/ml~40ng/ml范围内,雌虫产卵量与TNF—α呈剂量依赖性.感染血吸虫的小鼠经尾静脉反复注入多克隆抗TNF—α抗血清后,其肝脏减卵率达28.4%.结果提示TNF—α具有促进雌虫产卵的作用.  相似文献   
59.
东方田鼠抗日本血吸虫病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在东方田鼠抗日本血吸虫机制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经多次重复感染试验 ,证实来源于血吸虫疫区 (洞庭湖 )和非疫区 (宁夏青铜峡 )的东方田鼠均具有抗日本血吸虫病能力 ,这种能力是可遗传的 ,与获得性免疫关系不大 ;体内外的检测与杀伤试验显示东方田鼠体内存在的抗日本血吸虫童虫和成虫抗原的天然抗体IgG3和补体可能在其抗血吸虫病方面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东方田鼠和腹腔巨噬细胞 (Mф)、嗜酸细胞 (Eos)对血吸虫童虫具有天然的黏附能力 ;用东方田鼠血清筛选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 ,获得了 5个阳性克隆 ,其中 4个克隆为新基因 ,…  相似文献   
60.
东方田鼠具有天然抗日本血吸虫活性,为了筛选抗日本血吸虫疫苗分子,通过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东方田鼠和昆明小鼠,感染11天后收集东方田鼠和昆明小鼠肝童虫.肝童虫经组织匀浆收集蛋白质并进行蛋白质定量后SDS-PAGE分离,切取差异蛋白条带进行蛋白质鉴定.发现差异蛋白主要为日本血吸虫结构蛋白,能量代谢相关蛋白以及热休克蛋白等.为进一步研究抗日本血吸虫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