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综合类   7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这个现象大家应该都见过,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水分子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作用力。当石子被扔到水中时,石子向下落下,同时带动了四周的水分子一起向下运动,不过在时间上会有一点点落后。这些向下运动的水分子会挤压下层的水分子,于是,下层的水分子就要“反抗”。  相似文献   
63.
采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对甲烷水合物基本空腔(H2O)20缺失水分子后形成的(H2O)19 和(H2O)18 笼型结构特征及其甲烷水合物的稳定性等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只有相邻且同面的两个水分子缺失,甲烷才有溢出笼型的可能,笼型结构中O—O边长的变化主要源于氢键键长的改变,O—H共价键键长以及H—O—H 键角的变化很小;同类结构异构体的稳定性主要由水分子间的结合能决定,非同类异构体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相邻五元环的个数,而相邻四元环数目的增加将降低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64.
要可靠计算在水溶液中的蛋白质分子的电子结构, 需要构造水溶液分子对蛋白质分子电子结构的等效势. 赖氨酸属于亲水的氨基酸, 在中性水溶液中带正电荷(Lys+). 通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全电子、从头计算, 构造了水溶液分子对赖氨酸(Lys+)电子结构的等效势. 首先用“自由团簇计算法”计算了一个含赖氨酸和水分子系统的电子结构, 通过调节水分子的空间位置, 求得能量最低的赖氨酸与水分子的相对空间构型. 然后以此空间构型为基础, 用“团簇埋入自洽计算法”计算赖氨酸在以水分子为外势条件下的电子结构. 最后再用“团簇埋入自洽计算法”计算赖氨酸在用偶极子代替水分子时的电子结构, 调节偶极子的极矩和位置, 使得以偶极子为外势和以水分子为外势的赖氨酸的电子结构尽量接近, 即得到了用偶极子势模拟的水溶液分子对赖氨酸(Lys+)的等效势. 计算结果显示, 水溶液分子对赖氨酸电子结构的主要影响是使各能级整体上移了约0.5032 eV, 并使Fermi面上的能隙增大了89%. 简单的偶极子势可以模拟水溶液分子对赖氨酸电子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65.
从紫外光子与星际分子的相互作用出发,对与HⅡ区成协的星际脉泽提出了一种重要的激发机制.它能统一解释星际OH和水2种脉泽,并能满足各种天文条件,克服了以往某些模型的困难.  相似文献   
66.
在1.01×105 Pa的NPV系综下,从300 K逐渐降温至190 K(或150 K),对受限于不同直径(11.001~13.751A°)纳米碳管中的水分子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发现不同直径碳管中的水分子会发生无序-有序的相变,并且分别形成不同的稳定结构。水分子的偶极矩角度分布函数图表明不同直径管中水分子相变温度不同,并且相变温度随着管径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67.
为揭示水分子团簇形成的理论,在制备具有生物功能的六环结构水的工作基础上,应用量子力学的理论方法,对单个水分子转动惯量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当水分子的键长、键角和偶极矩发生变化时,其转动能谱也随之变化。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分析了水分子簇微观结构改变后的六环水中原子运动方式,从理论上证明了六环结构水具有稳定存在的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68.
对表面不平或者有丰富立体图案的地板装饰材料上的灰尘足迹(加层)拍照难度很大;通过实验遴选出用普通方法难以解决的样本,利用不同物质吸附水分子的能力差别,结合痕迹物质与水分子薄膜对短波紫外光的反射、吸收特性差异,成功地消除承痕客体的干扰,获得反差适中的足迹照片。  相似文献   
69.
蒙脱石作为土体中主要的黏土矿物之一,其表面的润湿性对土体膨胀机制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已有大量的研究对蒙脱石的亲水性进行了分析,但原子尺度的润湿机制仍有待探究。以钙基蒙脱石为例,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了水分子在其表面的接触角,并结合原子的径向分布函数和密度分布特征分析了水分子在钙基蒙脱石表面的润湿性。结果表明:在300 K温度下,水分子在钙基蒙脱石表面的接触角为18.03°,计算结果与前人的试验数据一致性较好;Ca-O水和Ca-H水的径向分布函数都呈现出双峰特性,而Ca-O水的第一峰位更早出现,说明水中的氧更倾向于与钙离子结合形成水合钙离子;在表面离子产生的静电场作用的诱导下,表面水中的氧原子密度分布曲线呈现多个明显的峰,形成了有序的水化分层结构,进而导致蒙脱石表面呈现出明显的亲水性。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阐明蒙脱石吸水后引发的土体膨胀破坏和水土流失等现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0.
水分子的分子轨道波函数计算了它周围的电场分布。结果表明通常用偶极-偶极相互作用来描述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方法近似程度很差。理论说明静电序列中正端的物质具亲水性而负端物质具疏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