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128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2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杭州湾作为我国大陆沿海地区第四系厚度较大的沉积区之一,历来是我国地学、生物学和气候学研究的重点区域;但其南岸研究比较薄弱。在对杭州湾南岸第四系BZK1钻孔岩芯沉积物特征、地质年代、孢粉、有孔虫和介形类分析基础上,探讨了杭州湾南岸第四纪地层对比、古环境演化和海平面变化特征。钻孔揭示全新世沉积始于孔深22.00 m(约10.77 ka B P.),其下至孔深44.60 m为晚更新世地层,全新世沉积速率大于晚更新世。研究表明:古环境变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29.6~10.8 ka B P.晚更新世时期,以针叶、阔叶混交林为主,为气候温暖较湿的滨海河口湾半咸水环境;10.8~9.5 ka B P.早全新世早期,以针叶与常绿阔叶林为主,推测属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下的潮上带湖沼环境;9.5~5.9 ka B P.全新世早中期,以常绿阔叶与针叶林为主,气候温和较湿,受海水波及;5.9~0.5 ka B.P.全新世中后期,以常绿阔叶与针叶林为主,属滨海-内陆架环境,该阶段后期海水已退出本区,气候由温暖湿润渐渐转凉。结果显示杭州湾南岸气候-环境-海平面-沉积速率之间具有较好的对应。上述研究可丰富杭州湾南岸第四纪地层学、环境地质学研究内容,为邻区晚更新世生物地层对比以及古植被和古环境分析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82.
依据植被对气候的适应性原理,通过对辽东湾地区古近系东营组中孢粉进行气候类型划分、不同气候类型孢粉含量和相对比值综合分析,对古气候演化及其对湖平面变化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辽东湾渐新世东营期气候总体上表现为从相对干热向相对冷湿转变;气候演变存在明显的旋回特征,大致可以划分为5个气候旋回,与前人研究划分的四级层序界面吻合;气候和构造沉降控制了不同层次的湖平面变化,气候为构造沉降稳定阶段控制湖平面高频升降的主控因素,并间接控制四级层序界面的形成,同时干热气候是形成盆底扇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3.
八万年来中国东部古气候与海平面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京周口店和浙江临安瑞晶洞穴石笋的同位素古气候的研究,获的距今8—5万年间北京地区及距今5—1万年间杭州地区的古气候演化记录,并与我国东部同期的海平面变化曲线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84.
陕西蓝田锡水洞哺乳动物群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了锡水洞化石哺乳动物群的性质及其所反映的古气候环境后,通过对该时期古人类分布及活动的推断,确定出该动物群的时代为中更新世,进而推算出了第四纪中期以来秦岭大约抬升了110m。  相似文献   
85.
单畴和多畴磁铁矿合成样品的部分非磁滞剩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部分非磁滞剩磁(pARM)谱, 对单畴和多畴亚铁磁性矿物携带的磁信息研究表明, 多畴颗粒明显具有软的矫顽力谱, 高于20 mT的pARM 可以有效地压抑多畴颗粒的信息. 此外, pARM的比值, 如pARM(5, 10 mT)/pARM(0, 5 mT), 与单畴和多畴亚铁磁性矿物的相对含量呈正相关. 因此, 利用这些新参数能够快速地判断岩石或沉积物中单畴亚铁磁性矿物的相对含量, 从而有助于沉积物的古气候和古地磁学研究.  相似文献   
86.
西安半坡遗址全新世古气候环境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讨论最近10000年来的植被和环境,制定治理黄土高原及其水土流失的战略方针,预测未来黄土高原的气候变化。方法 通过对西安半坡遗址大围沟剖面的地质调查、密集采样和孢粉分析,讨论该区植被的演替。结果 论证了全新世古气候环境的特征,总结了早、中、晚全新世在该区发育的植被及其所代表的气候环境。从该剖面17个样品中分析出了大量孢粉,做出了黄土地层的孢粉图式。据该剖面上孢粉组合变化的分析,得出了全新世的植被与相应的气候在时间上的演变与空间上的分布范围。结论 中全新世气候温暖湿润;晚全新世温凉干旱。  相似文献   
87.
在地质历史中,地球曾发生过震旦纪冰川、石炭-二叠纪冰川和第四纪冰川3次冰川活动。为研究和预测当今气候,按照岩石学原理和李四光教授创立的确定古冰川的3个标准,研究了渝鄂湘黔毗邻地区的古冰川事件,结论是该区只发生过震旦纪冰川;第四纪时不存在古冰川遗迹,没有发生过冰川活动;为温暖湿润气候。  相似文献   
88.
山东济阳坳陷古近纪的气候恢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首先根据孢粉母体植物对气温的适应性,将孢粉分为喜热组、喜温组和广温组,根据对湿度的适应性,分为湿生组、旱生组和中生组。然后计算出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和东营组反映温度比值和反映湿度比值,从而恢复各沉积时期的气候。研究表明,济阳坳陷从沙四段至东营组沉积时期经过了两个气候变化周期。第一个周期是始新世时期,湿度上:干旱→湿润,温度上:温凉→温→热→温;第二个周期是渐新世时期,湿度上:干旱→湿润→干旱,温度上:温→热→温→温凉。  相似文献   
89.
就渤海南部末次冰期晚期以来的地层序列与地质环境演化特征,将研究区域划分出4个沉积环境区,分别选择4个典型钻孔(ZK101,ZK228,C305,Y86)进行了对比研究,选用27个钻孔联成282km长的地层剖面,剖面明显反应出郯庐断裂带挽近的运动及现代黄河三角洲体的均衡作用,同时,分析了本区全新世气候及海侵边界层。  相似文献   
90.
松山 布容极性转换位于中国黄土沉积层L8,即对应于冰期 .该沉积层具有记录地球磁场长期变化以及剩磁的Lock in深度小于深海沉积物的Lock in深度等特点 .结合大洋钻探研究成果 ,提出第四纪以来海洋与陆地气候记录一直存在着相滞后的观点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