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3篇
系统科学   14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16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59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21.
近年来,我国对电力系统面对突发事件时的性能表现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利用韧性的概念构建电网系统能够实现应急全周期内避免损失.文章利用应急管理理论分阶段刻画韧性的特征,在描述突发事件下电网韧性能力的同时提出了一种定量评价电网韧性的方法,它侧重于电网在突发事件发生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维持稳定、抵抗中断、恢复性能的调整能力:利用给出的韧性评价指数结合电网特有的包括运行模式、组件物理强度和网络拓扑结构在内的电网特征,针对性地描述了能够增强电网韧性的措施.最后举例选取N-1准则措施利用PSCAD软件进行仿真模拟,利用韧性评价指数说明N-1措施能够增强电网韧性的同时,验证了韧性评价指数的合理性.电网实例引用IEEE14节点模型.  相似文献   
22.
严晶晶  曹罡  王崇元  孙毅  韩明虎 《科学通报》2023,(35):4807-4820
抑郁症是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其患病人群在不断增长.并且,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为15%~18%,即大约每5人中就有一个人在其一生中经历过抑郁发作.压力应激作为一种环境因素是抑郁症的主要成因之一.经历了压力应激却没有发展至抑郁症的人群具有压力应激韧性(resilience).探索压力应激韧性的神经机制,对抑郁症在临床上预防和治疗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关注压力应激韧性的神经机制的研究进展,首先简要介绍了压力应激韧性研究中常用的慢性社交挫败应激模型(chronic social defeat stress, CSDS),其次重点对压力应激韧性相关的大脑区域在分子、细胞和神经环路水平上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接下来介绍压力应激韧性的临床前机制研究所带来的临床转化,最后讨论和展望压力应激韧性在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3.
研究选取海丝核心区——福建省为案例地,从生态韧性、经济韧性、社会韧性3个维度构建旅游可持续发展(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SD)韧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计算权重并赋值,运用ArcGIS10.2揭示了区域内TSD韧性水平总体和分维度的时空格局差异和特征,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对研究地旅游发展竞争力水平高值与非高值的指标因子组态路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疫情影响下海丝核心区TSD韧性水平总体格局较疫情发生前有所优化,主要表现为闽南地区的TSD韧性水平提升;(2)总体空间分布格局上,高水平地区位于闽东南沿海一带,构成“C”字形连线,低水平地区则位于闽西北部山区;(3)分维度韧性水平上,生态韧性和社会韧性水平在新冠疫情影响下仍有所上升,但经济韧性水平有所下降.(4)疫情前后,海丝核心区旅游发展竞争力高水平组态路径得到简化,非高水平的组态路径未发生改变;高水平和非高水平的组态路径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4.
研究了一种低合金双相耐磨钢经均匀化退火和锻造处理后的微观组织和强韧性能.结果表明:经980℃均匀化退火4,8 h和1 150℃锻造处理后,实验钢显微组织主要为板条状马氏体、针状贝氏体及少量残余奥氏体,锻造处理后的晶粒度最小为7.0~7.5级,均匀化退火处理后的晶粒度最大为6.5~7.0级.均匀化退火的保温时间是影响双相耐磨钢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实验钢保温4 h时的冲击韧性和延伸率值高于保温8 h的值.锻造比均匀化退火更适宜于提高低合金双相耐磨钢的强韧性,优化工艺为始锻温度1 150℃、终锻温度800℃、锻造比2.  相似文献   
25.
针对国内油田薄油层井、小间隙井和侧钻井固井后射孔及后续增产措施造成的水泥环脆裂(即二次窜流)问题,为了降低水泥石的脆性,正确评价不同材料对水泥石韧性或弹性的影响,对掺有胶乳、橡胶粉和PVA纤维水泥石的抗折强度、抗压强度、抗冲击功和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3种材料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剖析.研究结果表明,与净浆水泥石相比,掺有胶乳和橡胶粉水泥石的弹性模量分别降低了69%~76%和49%~60%,掺有PVA纤维水泥石的抗冲击功和抗折强度分别提高了9%~89%和16%~37%.胶乳、橡胶粉与水泥水化产物的有效铰接和桥联作用显著提高了水泥石的弹性,PVA纤维的有效阻裂作用显著提高了水泥石的韧性.  相似文献   
26.
基于刚性转动假设和功等效原理,推导了直通型CT试样的裂纹嘴张开位移和加载线张开位移弹塑性换算公式,并采用Cr2Ni2MoV钢对公式进行试验验证.根据弹塑性有限元分析,刚性转动假设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刚性转动中心靠近裂尖位置且受材料本构关系的影响甚微,转动半径R仅与裂纹长度和试样宽度之比a/W有关.有限元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直通型CT试样的COD弹塑性换算公式用于塑性功计算具有更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27.
裂纹尖端位错发射与运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带缺陷的高强度X80管线钢基体相α-Fe裂纹顶端的变形机理对于揭示该材料的失效机理是非常重要的.采用嵌入原子方法(EAM)描述原子间作用势,由大型分子动力学并行软件LAMMPS(Largescale Atomic/Molecular Massively Parallel Simulator),建立足够大的模型以避免边界对位错发射与运动的影响,对中心裂纹板施加远场应力载荷,获得了裂尖发射位错的临界应力强度因子.模拟结果显示,在远场应力作用下,裂纹尖端出现了间歇性发射出位错的现象,即,首先在裂尖沿[1 1〖  相似文献   
28.
贵州天柱坑头金矿构造变形特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柱坑头金矿床主要受层间构造控制,金矿体主要富集在层间滑动构造带.在纵弯褶皱作用过程中,由于顺层差异性滑动,形成一系列的层间滑动构造.通过对坑头金矿控矿构造中变形岩石及石英脉体的宏观变形特征分析,初步得出研究区控制金矿的层间滑动变形带以脆韧性变形为主.  相似文献   
29.
为研究钢-聚丙烯粗纤维对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弯拉性能影响,采用四点弯曲试验,得到不同掺量(钢纤维与聚丙烯粗纤维掺入体积分数分别为0、0.5%、1.0%、1.5%)组合下的荷载-挠度曲线,从试件破坏形态、抗弯强度、弯曲韧性等方面进行阐述,并且利用单掺纤维拟合公式引出一个可行性较高的评价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混杂纤维的协同效应进行分析,最后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混杂纤维UHPC微观结构进行观测。试验结果表明:钢-聚丙烯粗纤维的掺入显著提高了UHPC的抗弯强度,提高幅度为17.8%~101.2%;同时利用提出的模型发现混杂纤维的协同效应在总纤维掺入体积分数为1.5%~2.0%时呈现正协同效应,并在钢纤维与聚丙烯粗纤维掺入体积分数为1.0%时取得最好的正协同效应;另外,与不掺纤维的试件相比,钢纤维与聚丙烯粗纤维的加入分别使基体试件的初裂韧度提升了51.8%~98.2%与33.9%~48.2%,同时在钢纤维掺入体积分数为1.0%和聚丙烯粗纤维掺入体积分数为1.0%的搭配比例下,对UHPC弯曲韧性的改善效果最优,进一步验证了纤维协同效应评价模型;最后在微观层面揭示了纤维混杂产生的协同...  相似文献   
30.
分析了工程设施抗爆韧性设计的必要性,提出了重大工程抗爆韧性的概念与设计目标。针对民用关键基础设施、军事防护工程,从提高鲁棒性、降低间接损失、迅速恢复等方面讨论了相应的韧性实现技术。结合韧性与经济性关系,建立了基于预期总损失与工程总价值之比的韧性指数计算模型,综合考虑韧性指数与建设、恢复成本,可用于韧性设计方案决策优化。最后提出发展建议,包括加强针对重大工程抗爆韧性的技术支撑体系研究;加快工程抗爆韧性定量评估方法研究;加快重大工程抗爆韧性数据决策平台建设;选择典型重大工程并开展抗爆韧性设计示范应用,推进相关标准规范制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