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43篇
  免费   195篇
  国内免费   435篇
系统科学   10篇
丛书文集   210篇
教育与普及   638篇
理论与方法论   54篇
现状及发展   34篇
综合类   5627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314篇
  2013年   248篇
  2012年   265篇
  2011年   300篇
  2010年   302篇
  2009年   401篇
  2008年   380篇
  2007年   346篇
  2006年   307篇
  2005年   320篇
  2004年   298篇
  2003年   283篇
  2002年   239篇
  2001年   220篇
  2000年   203篇
  1999年   200篇
  1998年   143篇
  1997年   114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114篇
  1993年   101篇
  1992年   104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91.
以吉林省某百乐克(Biolak)工艺城市污水处理厂为例,通过对进、出水水质、水量和生化池水温进行1年的考察,以及在典型运行时段内,对生化池进行全程水质检测,研究了同步脱氮的过程、效果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厂百乐克工艺对COD和NH+4—N的处理效果较好,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8%和86%,出水COD、NH+4—N全部达标,但TN处理效果不稳定,TN去除率在34%~73%之间,平均去除率56%,反硝化不完全是影响同步脱氮效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2.
水溶性丝素蛋白的制备及其构象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液氮淬冷和冷冻干燥的方法获得了粒度均一、直径为3~4 mm的水溶性丝素蛋白微珠,并将丝素蛋白微珠分别进行室温保存、-20℃下保存和乙醇浸泡等不同方法处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X线衍射仪(XRD)等分析技术表征丝素蛋白微珠的形貌、构象和晶相组成。结果表明:液氮淬冷和冷冻干燥制备的丝素蛋白主要为无规线团结构,易溶于水;在室温和-20℃下放置1周后的丝素蛋白发生了由无规线团向β-转角、α-螺旋和β-折叠等构象转变,水溶性变差;经乙醇处理后的丝素蛋白因含有大量的β-折叠构象则不溶于水。  相似文献   
993.
从人脑组织中提取mRNA,通过RT-PCR扩增出目标cDNA,构建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1-pEASY-E1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转化进E.coli TOP10感受态细胞中,筛选阳性克隆进行验证,将测序正确的质粒转化到E.coli Transetta感受态细胞中表达SHP-1.进一步对SHP-1表达的诱导温度和IPTG浓度等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所克隆的SHP-1基因片断经PCR鉴定和测序分析,与目标基因完全相符.通过蛋白表达条件的优化,发现20℃,0.4mmol/L IPTG对表达菌株进行诱导时,SHP-1可溶性蛋白表达量最大.  相似文献   
994.
通过定义投加比概念、以及向ASM1模型矩阵中增加新组分Xaa(投加硝化菌)和添加相应的过程方程等方法,对生物添加过程建立教学模型.并针对投加比、泥龄等影响因素,模拟了生物添加强化脱氮的过程.仿真结果显示泥龄仅为6天时,投加比为0.2,硝化菌不到30天就达到稳定,出水氨氮不到15天就接近于零,而投加比为0时,7天后,出水氨氮仍有35mg/L左右;在恒定投加比下,泥龄越长,硝化越好,如投加比为0.01时,泥龄越大,氨氧降解越快,硝化菌浓度越高,当泥龄9.3天时,40天左右,出水氨氮可在2mg/I以下.这些均与实验结果相符,仿真结果表明生物添加法可有效的强化硝化及脱氮,提高投加比可提高主反应器的硝化菌浓度,提高氨氧化速率,在不同泥龄下,投加比对硝化影响不同,加大投加比,可以降低泥龄对硝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5.
为探究R-藻蓝蛋白抗过敏功效,以坛紫菜为原料,通过25%~35%硫酸铵盐析和DEAE-Sepharose Fast Flow、Sephacryl S-200 HR两步柱层析获得了高纯度的目的蛋白(A620/A280>6.0).SDS-PAGE显示,该蛋白质由分子质量为17.7 ku和20.5 ku的两个亚基组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得其在620 nm、555 nm有两个特征吸收峰,可确认其为R-藻蓝蛋白.热稳定性和pH值稳定性实验结果显示,R-藻蓝蛋白在低于35℃、pH=4.0~9.0条件下光谱性质相对稳定.动物实验结果表明,100μg/mL高纯度R-藻蓝蛋白能够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IgE水平;细胞实验结果表明,40μg/mL R-藻蓝蛋白能够降低细胞因子IL-4、IL-13的蛋白质分泌量;基因表达量分析结果显示,R-藻蓝蛋白能够降低IL-4在淋巴细胞中的表达量.可见,坛紫菜R-藻蓝蛋白通过促使CD4+T cell向TH1型转化发挥抗食物过敏活性.  相似文献   
996.
为了实际考察SNOX方法的工艺条件对烟气中NO○x及SO2的催化脱除效果,针对NO○x的催化还原反应,采用浸渍法制备CuO/γ-Al2O3催化剂,考察了反应温度、空间速度、n(NH3)/n(NO○x)、SO2浓度对NO○x转化率的影响;针对SO2催化氧化反应,采用筛选出的V2O5催化剂,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空间速度、n(O2)/n(SO2)对SO2转化率的影响.以实验研究成果为依据,进行了反应动力学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下,NO○x还原率可达87.5%,经两级氧化SO2的转化率达94.3%.  相似文献   
997.
冠心病是心血管系统中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关联标志物的研究对于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分别选用来自于冠心病病人和正常人各20例血样,提取血样中单核细胞总蛋白,通过Western blot方法对部分在冠心病发生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分子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冠心病病人血液中抗动脉粥样硬化分子ABCA1的表达量显著下降,而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CD36和PCSK9的表达量则明显上升,并且CD36在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液内的表达量高于女性患者.因而,CD36和PCSK9的过表达及ABCA1表达量的下降可能与中国人群冠心病的发生发展相关,有可能成为冠心病的关联标志物.  相似文献   
998.
999.
以咔唑二硫代甲酸苄基酯(BCBD)为 RAFT 试剂,苯乙烯(St)、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M)和丙烯酸聚乙二醇单甲醚酯(A-mPEG)为共聚单体,合成了具有不同 mPEG 和 P(A-mPEG)链长的两亲梳型嵌段共聚物 P(St-co-DMAM)-b-PDMAM-b-P(A-mPEG)x,利用1H-NMR 和 GPC 对聚合物结构进行表征.将此共聚物用于聚丙烯腈(PAN)薄膜的表面吸附改性,探讨了PEG链长及含量对改性效果的影响.接触角测试表明,该聚合物可很好地吸附在膜表面,并明显提高膜的亲水性.随PEG链长及其含量的增加,嵌段共聚物的改性效果增加;在适宜条件下,经聚合物吸附改性后,PAN 膜接触角由72.2°降低至24.8°;改性 PAN 薄膜表面牛血清蛋白(BSA)吸附量最低降至0.672,μg/cm2,为未改性PAN膜的11.1%左右.  相似文献   
1000.
铅离子印迹聚合物对Pb2+的选择性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日益严重的水体重金属污染及工业废水处理问题,利用一种由1,12-十二烷-O,O’-二苯基磷酸(DDDPA)和4-乙烯基吡啶作为双功能单体得到新型铅离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对其吸附及识别性能展开基础研究,结果表明,铅离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对水中Pb2+有着良好的吸附性能,当溶液pH> 5时,就能保持很高的吸附效率。选择性吸附试验研究发现,当共存金属阳离子为Zn2+,Co2+,Ni2+时,铅离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对目标Pb2+的选择性较好,试验条件下的选择吸附系数分别为86.6,53.0和46.5。铅离子印迹聚合物对Cr3+和Cu2+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试验条件下的选择吸附系数分别为20.8和9.5。对铅离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洗脱试验结果表明,洗脱含微量Pb2+的吸附剂时使用低浓度的HNO3就能达到100%脱附。经HNO3脱附后的吸附剂对水中Pb2+的单位饱和吸附量仍然可达90.9 mgg1,为吸附剂的重复使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