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75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57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81.
栈桥深水钢管桩属柔性、缺陷敏感结构,而目前尚无综合考虑几何初始缺陷、施工荷载和水流荷载耦合作用下桩顶偏位的简化计算方法,较难考虑深水钢管桩的非线性效应从而带来安全隐患。将水流荷载简化为倒三角分布荷载,分别采用水面以下、以上钢管桩的弹性稳定平衡微分方程,在考虑几何非线性的条件下推导出钢管桩偏位理论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选取不同长度钢管桩为研究对象,探究几何初始缺陷、几何非线性对钢管桩偏位的影响规律,并通过理论推导对偏位理论公式进行简化,以便于工程实际应用。分析结果表明,倒三角水流荷载简化模型在考虑几何非线性时的计算结果与不考虑几何非线性时结果相差较大,更符合柔性结构受水流荷载作用特点,为钢栈桥使用过程中考虑水流荷载影响及钢管桩桩顶侧移控制提供了方法支撑和切实可行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82.
为满足建筑工业化的迫切需求,进一步拓展钢框架-钢板墙结构和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框架结构2种典型结构体系在高烈度区的应用,以某高烈度地区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为结构方案原型,分别对其进行多遇地震下的反应谱抗震设计,并补充了弹性动力时程分析验算,同时对比分析了罕遇地震下2种结构的弹塑性抗震性能。结果表明,钢框架-钢板墙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侧移模式呈弯曲型,塑性铰主要出现在钢板墙附近的梁端和柱端,而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框架结构体系侧移模式呈剪切型,塑性铰主要出现在结构中间层的梁端。2种结构体系均能够满足预期的抗震设计要求,适用于高烈度区的多高层民用建筑。  相似文献   
583.
通过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掺加减缩剂的试验研究,分析了减缩剂对水泥稳定碎石材料收缩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采用减缩剂效果明显,显著降低基层材料的早期收缩量,同时对抗压强度、抗拉强度与弹性模量影响不大;采取同时掺加减水剂和减缩剂的方法可进一步改善基层材料的综合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减缩剂控制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反射裂缝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584.
工程中常采用在截面上布置加劲肋的方法来增强构件的稳定性能。为研究冷弯加劲对高强钢管柱受力性能的影响,评估加劲高强钢管柱的经济性。采用有限元ABAQUS软件,建立了冷弯加劲钢管柱轴心受压分析模型。通过考察加劲形状、加劲个数、加劲间距及加劲大小对Q355钢管柱受力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优截面形式,进而分析在极限承载力相当时,高强Q690冷弯加劲钢管柱比普通Q355钢管柱用钢量的节约程度。结果表明,设置冷弯加劲可以明显地提升钢管柱轴心受压承载力,冷弯加劲对钢管柱承载力的提高作用随着加劲个数的增加基本保持不变。采用单个半圆弧加劲时,对构件承载力的增强作用便可达到良好的效果。冷弯加劲之间的距离对构件的稳定承载能力基本没有影响。加劲圆弧半径建议取板件厚度的2倍。承载力相当时,冷弯加劲Q690钢管柱的用钢量比Q355钢管柱节省35%左右。  相似文献   
585.
在室人数与建筑用能系统紧密相关,实时在室人数的监测是建筑用能行为方向的热点问题之一。红外传感是现有研究方法中应用较广泛的方法,其测试精度与安装高度、人员通过速度及人员体型等因素有关,选取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依据建筑室内人员活动情况,研究了安装高度、通过速度及人员体型对在室人数测试精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各种人员体型及通过速度时,测试精度随安装高度的降低先升高后降低。通过速度越慢,测试精度越高,当v≥1.4 m/s时,测试精度低于60%;当1.0 m/s≤v<1.4 m/s时,测试精度为70%~81%;当v<1.0 m/s时,测试精度高于95%,当v<0.8 m/s时,测试精度达到100%等。被测人员的身高和体重指数(BMI)均与测试精度呈强正线性相关。通过不同工况分析,提出了应用于实际场景的综合精度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586.
采用湿法纺丝和热拉伸工艺制备了高强度高模量的PVA/CNF/GO复合纤维,研究了纳米纤维素(CNF)和氧化石墨烯(GO)对聚乙烯醇(PVA)纤维的增强作用,探讨了CNF含量和热拉伸温度对纤维拉伸性能的影响。当CNF的含量为6%,GO的含量为1%时,湿法纺制的PVA/CNF/GO复合纤维在160℃经过3倍的热拉伸处理后具有优异的拉伸性能,其极限抗拉强度为(1.09±0.11)GPa,弹性模量为(21.87±3.03)GPa,比纯PVA纤维分别提高了45%和63%,比未热拉伸处理的PVA/CNF/GO复合纤维分别提高了523%和271%。同时,该复合纤维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潜在的生物应用价值,可作为手术缝合线,提供组织再生时所需的适当张力。  相似文献   
587.
为研究输电塔在土结相互作用(Soil Structure Interactions, SSI)和塔-线耦合作用影响下的抗震可靠度,提出了考虑SSI效应的输电塔-线耦合系统抗震可靠度分析方法. 建立考虑SSI效应的输电塔-线耦合系统简化力学模型,推导其在随机地震作用下的运动方程. 基于随机函数-谱表示方法模拟随机地震动加速度时程,对耦合系统进行随机地震动力响应分析. 以基于GF-偏差点集的样本分数矩最大熵法估计随机地震响应极值分布,并求解耦合系统抗震可靠度. 选取工程中某特高压输电塔-线体系作为研究对象,对本文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结果表明,当塔底地基土为软弱土时,考虑SSI效应后,塔顶位移响应极值增大约46.59%,加速度响应极值增大约17.43%,结构失效概率增加约70.32%. 考虑塔-线耦合作用后,塔顶位移响应极值减小约0.51%,加速度响应极值增大约1.74%,结构失效概率减小约15.71%. 对于考虑SSI效应的输电塔-线耦合系统,塔底地基土越软,塔顶位移与加速度响应极值越大. 与蒙特卡洛法相比,本文方法求解的结构失效概率最大误差仅为9.97%,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588.
在船行波的激励下,施工栈桥会产生较大的位移和加速度响应,影响施工作业、造成过往人员恐慌,甚至造成栈桥过大变形,埋下安全隐患。针对这一问题,以郑万高铁某特大桥的施工栈桥为依托,基于线性波理论简化船行波荷载计算,通过附加质量法考虑水体对结构频率的影响,采用附加阻尼考虑水体对钢管桩振动的抑制作用,分别考虑中小型客船与大型驳船,通过谐响应分析法计算两类船行波下钢管桩的动力响应规律。结果表明,水体对栈桥钢管桩频率的影响较大,而水体外阻尼对钢管桩动力响应的抑制作用可忽略;中小型客船引发栈桥过大位移的机理为共振反应,而大型驳船导致栈桥过大位移的原因在于船行波荷载较大;建议中小型客船限速为15 km/h,以防止共振;大型驳船限速10 km/h,以减小波浪荷载大小,保证施工栈桥的安全。  相似文献   
589.
为了合理利用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中应用广泛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将钢筋桁架的下弦钢筋焊接于U形钢梁的上翼缘作为一种新型的抗剪连接件,设计了4根采用钢筋桁架、角钢、栓钉及其组合抗剪连接方式的简支U形钢-混凝土组合梁,并对其进行了静力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考察了不同抗剪连接方式对其正截面受弯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件的破坏形态为整体弯曲破坏和端部滑移破坏;仅采用钢筋桁架作为抗剪连接件的试件不能达到完全抗剪连接,可再配置适量栓钉以提高其组合作用;采用钢筋桁架与栓钉作为组合抗剪连接方式的试件的抗剪连接性能优于采用钢筋桁架与角钢作为组合抗剪连接方式的试件.同时运用ABAQUS对试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有限元分析的受弯承载力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最后在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全截面塑性理论,提出了完全抗剪连接的钢筋桁架楼承板-U形钢组合梁在正弯矩作用下的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