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3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我国瓢蜡蝉科昆虫物种多样性十分丰富,分布广泛,为进一步明确我国瓢蜡蝉地理分布区间相互关系及其分布格局,通过采用系统聚类法对瓢蜡蝉有分布记录的26个省级地理区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瓢蜡蝉科昆虫分布格局大致可以分为4个区域:华北区系(江苏+北京+河南+辽宁+山西+山东)、蒙新区系(内蒙+甘肃+宁夏+青海)、陕西区系(陕西)和南部区系(湖北+四川+广西+云南+海南+贵州+湖南+广东+福建+浙江+安徽+江西+香港+台湾);南部区系从西到东又可聚为3个亚区,即(湖北+四川+广西+云南+海南)亚区、(贵州+湖南+广东+福建+浙江+安徽+江西+香港)亚区、台湾亚区。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华北区系、蒙新区系和陕西区系均属古北界区系类型,南部区系基本属于东阳界区系类型。从聚类结果看,华北区系的瓢蜡蝉种类与南部区系联系较密切,显示两地间存在物种交流。各区系间气候、植被、地貌等异质性生态环境可能是我国瓢蜡蝉分布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2.
水力停留时间是厌氧-好氧处理印染废水工艺设计中的重要参数之一.本研究以活性染料为主的印染废水为处理对象,通过中试实验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对厌氧、好氧操作单元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好氧条件下,水力停留时间为6 h 时,CODcr 去除率为41%,之后趋于稳定.在单独厌氧条件下,色度去除率随着停留时间的增长而呈直线上升.在厌氧-好氧组合工艺中,停留时间由6 h 增至24 h,生物池出水 CODcr 去除率增加较快,由25.08%增加到51.61%,随着停留时间进一步延长,CODcr 去除率增加趋势逐渐变缓;色度去除率随着停留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6 h 增加到36 h,去除率由16.67%提高到57.14%  相似文献   
23.
以辣椒品种湘研6号为材料,研究了干旱胁迫下0.05 mg/L的油菜素内酯(BR)对辣椒叶片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研究表明,干旱胁迫显著抑制了辣椒叶片净光合速率(Pn)、PSII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II)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虽然干旱胁迫诱导了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酶活性,但仍导致叶片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的下降和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大幅上升;油菜素内酯有效地促进了干旱胁迫下辣椒叶片Pn、ΦPSII、qP和NPQ的增强,也显著增强了SOD、APX、CAT和POD的酶活性,从而减轻了干旱胁迫所导致的Fv/Fm的下降和H2O2和MDA含量的增加.结果表明,油菜素内酯可通过增强碳同化和热耗散能力,并诱导抗氧化酶活性的增加,以促进作物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24.
小野1A是由小粒野生稻(Oryza minuta Presl.)中天然不育株与Y58S/内香B杂种后代优秀单株经多代回交转育而成。由于该雄性不育细胞质来自小粒野生稻,称为XY型雄性不育细胞质。恢保关系鉴定结果表明,XY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野败型(WA)、印尼水田谷型(ID)、K型和红莲型(HL)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恢保关系不同,WA型、ID型、K型和HL型的保持系和恢复系中部分可以作为XY型雄性不育细胞质的保持系,部分可以作为XY型雄性不育细胞质的恢复系。XY型雄性不育细胞质突破了WA型、ID型、K型和HL型等雄性不育细胞质的恢保关系,扩大了保持系育种范围,可以用品质优良的栽培品种培育出高标准优质米不育系。由此可见,XY型雄性不育细胞质的发掘,不仅丰富了杂交稻细胞质遗传多样性,而且为培育高标准优质米不育系、进而实质性提高杂交稻稻米品质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育种途径。  相似文献   
25.
以超辣9号辣椒品种为实验材料,采用聚乙二醇(PEG)模拟干旱胁迫,并利用水杨基氧肟酸(SHAM)抑制交替呼吸途径活性,研究了交替呼吸途径在防御弱光干旱(200μmol·m~(-2)·s~(-1) PAR,15%PEG)下辣椒叶片光抑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弱光干旱处理降低了辣椒叶片光化学能力,但诱导了热耗散和环式电子传递等能量耗散途径的增强,其光抑制程度较低;弱光干旱胁迫并未诱导辣椒叶片交替呼吸途径活性的明显上升,抑制交替呼吸途径后也未明显加剧光抑制程度;抑制交替呼吸途径虽然进一步降低了光化学能力,但也显著促进了热耗散和环式电子传递的进行。由此可见,弱光干旱胁迫下辣椒叶片主要通过热耗散和环式电子传递等叶绿体能量耗散途径防御光抑制的发生,交替呼吸途径并未起到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26.
为了解近年来井冈山大学校园鸟类多样性现状,笔者自2009年8月至2012年9月,对校园鸟类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再次调查。本次调查共记录到校园鸟类70种。对比2006年首次报道数据发现,本次调查中,新记录的鸟类29种,占当前鸟种物种数的41.4%;同时有11个原记录鸟种未能再次观察到。两次调查校园鸟类物种多样性数据发生较大变化,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两次调查的时间跨度与调查方法不同,而不是校园鸟类物种多样性的发生了实质变化。  相似文献   
27.
为了探寻遮荫条件下生长的羊踯躅突然转入全光照下时发生光抑制的原因,研究了长期遮荫后全光照5 d对羊踯躅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其快速光响应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全光照导致羊踯躅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但对Chla/b没有影响;全光照也导致了Fv/Fm和Fv/Fo的下降,并伴随着Fo的上升;全光照促进了qP和ETR(I)/ETR(II)的上升,降低了NPQ。在光能分配方面,全光照对Y(II)没有影响,但明显降低了Y(NPQ),从而导致Y(NO)的显著上升。由此可见,虽然全光照诱导了叶片围绕PSI的环式电子传递的增强,但降低了叶片对光能利用能力和天线色素热耗散能力,从而导致PSII反应中心过量激发能的积累,并对PSII反应中心造成了光抑制甚至光破坏。  相似文献   
28.
以吉安市城郊各类典型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菜地(V)、城市绿地(G)、林地(F)、稻田(P)四种土地利用类型,分析不同土壤0~10 cm和10~20 cm层次中的氮素形态及其含量.结果表明:吉安市城郊地区表层0~10 cm土壤全氮含量为564~964 mg·kg-1,土壤中以稻田最高,平均含量为964 mg·kg-1,其次是菜地、绿地和林地土壤,其平均含量分别为769,646和564 mg·kg-1;铵态氮和水解氮在稻田0~10 cm土壤中的平均含量分别为99.2 mg·kg-1和120 mg·kg-1,远高于菜地、绿地和林地;土壤硝态氮含量为3.08~27.2 mg·kg-1,硝态氮在4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壤含量大小顺序大致为:菜地≈绿地>稻田>林地.不同形态的氮素含量在10~20 cm土壤中的变化规律与0~10 cm基本相同;对于同一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不同层次间的各种氮素含量,均是0~10 cm高于10~20 cm.  相似文献   
29.
采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筛选模型,对采自井冈山及周边地区的15种植物(22个部位)乙醇提取物的不同溶剂萃取物进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乙酸乙酯萃取物中,供试质量浓度在1 mg/mL时,大部分植物均表现出一定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其中铁扫帚、龙爪槐茎、金银花和女贞叶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抑制率均大于70%,其余大部分植物的抑制率均小于40%.在供试质量浓度在0.025 mg/mL时,只有接骨木和南方荚蒾的抑制率大于60%,其余大部分植物的抑制活性均小于30%;在正丁醇萃取物中,供试质量浓度在1 mg/mL时,15种植物均具有明显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其中铁扫帚、龙爪槐叶、龙爪槐茎和金银花茎的抑制率均大于85%,其余大部分植物的抑制率均大于40%.供试质量浓度在0.025 mg/mL时,夹竹桃的抑制率大于80%.其余大部分植物的抑制率均小于40%;在石油醚萃取物中,供试质量浓度在1 mg/mL时,15种植物均具有明显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其中菜豆、爬山虎叶、南方荚蒾和女贞叶的抑制率均大于90%.供试质量浓度在0.025 mg/mL时,仍有部分植物表现出较高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其中抑制率大于80%的分别有爬山虎叶、鸡眼草、金银花茎、迎春花茎和叶.另外,有些植物萃取物不仅对乙酰胆碱酯酶没有抑制活性,反而表现出一定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30.
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是苋科莲子草属多年生入侵克隆植物,在添加不同剂量的典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壬酸后,本研究对其组培苗的生长形态和生物量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壬酸添加处理不仅显著降低了空心莲子草组培苗的分枝率、总茎节数、总叶片数量、总匍匐茎长度等形态指标,而且也显著降低了其叶片生物量、匍匐茎生物量、根及愈伤组织生物量、总生物量等生物量指标。其中,2 µL和4 µL壬酸添加处理下,空心莲子草组培苗的存活率、叶片生物量和匍匐茎生物量未出现显著下降;但6 µL和8 µL壬酸添加处理,则显著降低了空心莲子草组培苗的存活率,抑制了其根及愈伤组织的形成。本研究预示:一定剂量的壬酸添加处理会改变入侵克隆植物的形态可塑性,减少其克隆分株的产生,进而有可能降低其入侵危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