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2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编辑活动具有多从功能,其中发现功能主要体现于发现市场需求、发现优秀的作品、发现优秀并且适宜的作者。  相似文献   
2.
该文将潜艇水下垂向受力模型简化并与潜艇水下悬停的原理相结合,运用刚体运动力学公式推导出了潜艇水下悬停注排水量估算动态方程,对方程中定深位置预定垂向速度设置要求进行了简单说明.该方程可根据潜艇当前状态估算出其实现悬停所需即时注排水量.虽然计算结果相对不算精确,其优点在于简单快捷,可用于潜艇水下悬停模糊控制,对悬停操作技术的提高具有一定实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科学计量学(Scientometrics)及其姊妹学科——信息计量学(Informetrics)、文献计量学(Bibliometrics)和网络计量学(Webometrics/Cybermetrics)(简称SIBW学科),自诞生以来获得长足的进步。本文按照SIBW学科的起源草创时期(1917—1939)、奠基形成时期(1939—1969)、命名繁荣时期(1969—2011),分3个阶段回顾了科学计量学及其姊妹学科产生与形成的历程,进而统计分析了SIBW学科文献数量在1975—2009年间的年度分布。从不同视角考察分析了SIBW学科之间的结构关系和数据关系。在此基础上,采用科学计量学和知识图谱的方法分析了SIBW学科的新近成长、研究前沿与热点领域,并通过对支撑SIBW学科的2个权威期刊的计量研究,进一步印证了SIBW学科的前沿态势。最后,展望了深入探索计量学多学科的内在联系、共性规律和统一理论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4.
温度与载荷对GH4169/5CrMnMo界面接触换热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传热学基本原理建立合理简化的热接触模犁.应用稳态法,通过自制的实验设备埘GH4169高温合金与5CrMnMo模具钢的界面接触换热系数进行测量.根据实验数据归纳出接触换热系数的经验计算关系式,比较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接触界面温度变化范围为240-560℃,接触载荷能够达到15.68 MPa;接触换热系数随界面温度和接触载荷的增加呈现增大趋势,但在320℃和470℃附近出现换热系数的极小值,温度与载荷的作用是通过改变材料热物性及力学性能间接实现的;经验计算关系式满足幂律关系,引入修正系数a和δ后,能够合理地预测接触换热系数,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较吻合.  相似文献   
5.
以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2011级、2012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分析了当前医学生的阅读现状,并对阅读推广活动的结果进行评估反思,以使推广经典阅读的方式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7.
非饱和土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决定了其渗透特性明显不同于饱和土,无法根据土壤的基本性质从理论上分析得出,试验难度也较大。本研究采用的稳态渗流试验装置,是根据非饱和土的特性设计出的非饱和土渗透系数直接测量的一种新方法,通过对粉土和砂质壤土两种非饱和土的渗透特性进行试验研究,得出了非饱和土含水量与渗透系数的基本关系。同时,对其关系曲线进行了van Genuchten-Mualem模型拟合,得出了很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如何在钱学森的系统科学与思维科学思想的启发和指引下,创建知识系统工程学科,知识系统工程的任务与内涵,知识系统的组成要素和功能;提出了知识系统的组织、人员、技术、经营和文化的体系结构;分析了知识系统的运作过程;特别对创新过程中知识的集成、转化与新知识的生成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浅谈利用最新TTS技术进行语音图书馆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利用最新语音合成TTS技术,通过文本数据挖掘、人工语音文件生成和音频数据压缩三部分的功能模块,把图书馆馆藏资源制作成有声资源的技术要领。  相似文献   
10.
战略性新兴技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牵引和支撑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和发展的高技术集合体,它对我国当前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辨识战略性新兴技术的创生机制和生成模式是当前新兴技术及其管理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者应从战略性新兴技术的属性特质分解出发,在战略性新兴技术的创生机制的“生长点”各个环节,科学分析、发现主导的渐进式生成模式、技术突破主导的不连续性生成模式和应用更新主导的融合性生成模式等战略性新兴技术的生成模式。最后提出战略性新兴技术的产业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