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87篇
  免费   1677篇
  国内免费   2526篇
系统科学   2431篇
丛书文集   1008篇
教育与普及   19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89篇
现状及发展   202篇
综合类   35867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237篇
  2022年   642篇
  2021年   726篇
  2020年   682篇
  2019年   509篇
  2018年   482篇
  2017年   653篇
  2016年   770篇
  2015年   1296篇
  2014年   1774篇
  2013年   2046篇
  2012年   2314篇
  2011年   2567篇
  2010年   2636篇
  2009年   2769篇
  2008年   3072篇
  2007年   3147篇
  2006年   2882篇
  2005年   2546篇
  2004年   1897篇
  2003年   1308篇
  2002年   1475篇
  2001年   1389篇
  2000年   1169篇
  1999年   491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9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61年   2篇
  195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71.
利用X射线衍射及程序升温还原技术 ,对等体积浸渍法制备的Co Mo/AC催化剂进行了表征。采用高压微反装置、以二苯并噻吩为模型化合物 ,在一定的温度和空速下对催化剂进行了加氢脱硫活性评价。X射线衍射表征结果表明 ,柱状活性炭具有良好的担载催化剂活性组分的能力 ,活性组分在载体表面能很好地分散 ,因而只检测到部分活性组分很弱的衍射峰。在 12 0℃和 2 6 0℃条件下处理的催化剂表面物种主要是MoO3 ,没有发现含Co的物种和CoMoO复合氧化物的衍射峰 ;5 0 0℃焙烧处理的催化剂的表面物种主要是MoO2 。程序升温还原表征结果表明 ,Co Mo/AC催化剂表面物种的还原温度低于Co Mo/γ Al2 O3 催化剂。加氢脱硫活性评价结果表明 ,催化剂的还原特性和加氢脱硫活性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在Co Mo/AC体系中 ,Co与Mo原子比为 0 .7的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高于γ Al2 O3 负载的Co Mo催化剂 ;而Co与Mo原子比为 0 .2 ,0 .35和 0 .5的Co Mo/AC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却低于Co Mo/γ Al2 O3 催化剂  相似文献   
972.
聚合物不可入孔隙体积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双段塞法分析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HPAM)的相对分子质量、岩心孔隙分布、温度及矿化度对聚合物的不可入孔隙体积 (VIP)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 ,VIP随HPAM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VIP随着岩心平均孔隙半径增大、温度升高、矿化度增加而减小。在不断变化的地层条件下 ,HPAM的VIP可能出现高值的现象 ,这将严重影响聚合物驱的波及系数 ,从而使聚合物驱的原油采收率降低。  相似文献   
973.
利用硝酸铋和哌啶氨荒酸盐反应,合成了铋配合物[Bi(S2CNC5H10)2(NO3)]·[1,10-Phen].通过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的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α=10.358(3)A,b=11.304(4)A,c=13.911(5)A,α=97.915(5),β=95.682(5),γ=116.490(5)°,V=1 420.1(8)A3,Z=2,F(000)=724,Dc=1.924 Mg/m3,μ=7.227 mm-1,R1=0.065 6,wR2=0.099 7.在该配合物中,铋原子为八配位的畸变的加帽五角双锥构型.  相似文献   
974.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olecular sequences,allelic polymorphism and the tertiary structure of grass carp (Ctenophayngodon idellus) MHC class I,and to further study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disease resistances,grass carp MHC class I gene (Ctid-MHC I) was cloned from a cDNA library and the allelic polymorphism in the population was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ost of the variations exist in the peptide-binding domain (PBD) and high polymorphism was identified in the Ctid-MHC I allelic genes from 12 individuals.Based on the genetic distance,Ctid-MHC class I can be classified into 6 types (from Ctid-MHC I-UA to Ctid-MHC I-UF) which were subdivided into 9 lineages (from A to I).Comparison of the Ctid-MHC I among animals and humans showed that the key amino acids of the peptide binding sites are conserved.Analysis of the tertiary structure of the PBD between Grass carp and human crystallographic data of HLA-A2,the variation with insertion or deletion was found in eight regions (A~H).The phylogenetic tree of MHC class I indicates the evolution of MHC class I among grass carp,fish,amphibian,birds,higher vertebrates and humans.  相似文献   
975.
利用矩阵乘积的行列式公武计算行列式的值;将矩阵巧妙合理地分块后,利用分块矩阵的乘法计算行列式的值.  相似文献   
976.
以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zb7-4)发酵制备褐藻胶裂解酶粗酶液,采用弱阴离子DEAE交换层析分离褐藻胶裂解酶,分析纯化褐藻胶裂解酶Alg L的酶学特性.结果表明:Alg L的表观分子质量约为32 ku,比活力为(208.26±5.87)U·mg-1;其最适反应pH为7.0,在pH为6.0~10.0范围内稳定性较好,保温1 h仍能保持80%以上的相对酶活力;最适反应温度50℃,在40℃保温30 min,其残余酶活力高于80%;Cu2+、Cr3+、Co2+、Ba2+、Sr2+、Hg2+对该酶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Hg2+抑制作用最为明显;该酶具有较好的盐耐受性,在3 mol·L-1Na Cl反应体系中保温2 h,仍残余66%酶活力.动力学参数Km、Vmax、Kcat测定表明,该酶对聚古罗糖醛酸钠(PG)亲和力较高,为偏好聚甘露糖醛酸钠(PM)裂解作用的双功能酶.  相似文献   
977.
采用树脂结合剂金刚石砂轮对二维正交编织结构(2D-C/SiC)复合材料进行平面磨削实验,研究磨削加工参数对磨削后表面形貌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磨削表面形成机制.结果表明:磨削参数对表面三维粗糙度(S_a)影响明显,S_a随着磨削深度和工件进给速度的增加而增大,但砂轮线速度的增加,其值反而会降低.0°纤维磨削区(纤维方向与磨削方向平行)的S_a大于90°纤维磨削区(纤维方向与磨削方向垂直)的S_a.在磨削过程中,碳纤维的层状脆性断裂是磨削表面形成的主要机制.0°纤维磨削区比90°纤维磨削区的纤维断裂尺度更加严重,且90°纤维磨削区域上的纤维容易出现拔出.  相似文献   
978.
基于厦门湾30个断面剖面形态和泥沙特点的现场勘测工作,同时辅以潮流场和波浪场的数值模拟,从动力学角度对厦门湾各处的岸滩类型进行划分。提出"沙泥分界点"的概念,指出沙泥分界点高程主要取决于当地波浪条件。分析结果表明:厦门湾除了存在沙质岸滩和泥质岸滩外,还存在"沙泥混合型岸滩";在淤泥质海岸大环境下,如近岸波浪较强,且有较粗颗粒泥沙供给,则可能产生沙泥混合型岸滩。  相似文献   
979.
采用2种土工织物和黏土进行梯度比试验,并通过试验后黏土试样微观结构的电镜扫描,从微观上认识土工织物过滤黏土机制。结果表明:在土工织物过滤黏土的过程中,初期梯度比会快速上升,达到峰值后,织物-黏土体系淤堵情况逐渐缓解,透水性相对改善,梯度比下降并趋于稳定;在过滤过程中靠近织物的黏土中会发生细颗粒穿过土工织物逃逸的现象,这是织物-黏土体系的透水性改善的内在机制;过滤后的黏土主要以聚粒形式存在,结构较疏松,在靠近织物的黏土中出现较大的孔隙;不同孔径和工艺的土工织物过滤黏土机制相同,但淤堵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980.
秦淮河水质改善现场调水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究不同水闸调度方案对秦淮河水质改善的效果,进行了洪水期、丰水期调度、枯水期调度和降雨初期雨水污染调度等典型时段调水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合理调控闸泵可对秦淮河水质产生积极效果,上游来水、引水的质量和调度时段对于调度效果具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