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56篇
  免费   1708篇
  国内免费   1836篇
系统科学   1943篇
丛书文集   872篇
教育与普及   12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56篇
现状及发展   175篇
综合类   28932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235篇
  2022年   533篇
  2021年   601篇
  2020年   534篇
  2019年   381篇
  2018年   411篇
  2017年   484篇
  2016年   628篇
  2015年   1032篇
  2014年   1525篇
  2013年   1670篇
  2012年   1927篇
  2011年   2223篇
  2010年   2087篇
  2009年   2294篇
  2008年   2633篇
  2007年   2483篇
  2006年   2230篇
  2005年   1858篇
  2004年   1547篇
  2003年   1021篇
  2002年   1149篇
  2001年   1044篇
  2000年   953篇
  1999年   405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利用PCR-DGGE技术分析硫化镍矿浸矿体系中的细菌群落演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浸矿体系中的菌群结构及其演替规律与浸出率具有密切的关系,为了解硫化镍矿浸矿体系中的这种关系以提高浸出率,利用PCR-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对体系的细菌种群结构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硫化镍矿浸矿体系中,菌群组成菌属为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属(Acidithiobacillus),并在浸矿体系中具有明显的演替现象,浸矿体系中的菌株演替和浸出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经过21d的浸出,硫化镍矿的浸出率达到70%,探索浸矿体系中细菌的种群结构及其演替与浸出率的关系,对优化浸出体系菌群组成,提高浸出率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2.
利用楚雄市1961~2010年50 a的气候和水资源等资料,分析了楚雄市近半个世纪以来气候的变化及其对径流、水资源变化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50 a来楚雄市各季和年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以0.33℃/10 a速率上升,冬季平均气温增暖速率最为显著;近50 a来楚雄市年降水量有增多的趋势,以21.26mm/10 a的速度在递增.春季和夏季降水量增加较多;而冬季和秋季平均降水量则呈缓慢增多的趋势.水资源总量、地表水径流量、地下水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993.
基于TMR的FPGA单粒子加固试验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个可对基于静态随机存储器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进行单粒子效应测试的系统.采用三模冗余和定时回读重配的方法对待测器件进行单粒子加固.测试电路为移位寄存器链,定时回读的间隔约为80 ms,测试时钟为10 MHz.在非辐照环境下先进行了单粒子翻转的仿真试验,获得系统基本参数后,在兰州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进行了重离子单粒子效应辐照试验.试验芯片为商用FPGA,辐照试验增加单粒子闩锁监控,观察不同注量率下待测器件的加固效果.分析仿真试验与辐照试验结果,系统可正确实现加固与测试功能,也证明三模冗余技术结合回读重配方法能够提高FPGA芯片的单粒子加固能力.  相似文献   
994.
制备特定尺寸的纳米金颗粒方法及性能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化学还原法制备出不同粒径的纳米金颗粒。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纳米金颗粒的形貌及尺寸进行表征。讨论了还原剂种类、还原剂用量、试剂加入顺序、反应温度等因素对纳米金颗粒稳定性、粒径、形貌和分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a3C6H5O7为还原剂制得纳米金颗粒粒径在15-20 nm之间,NaBH4为还原剂制得的...  相似文献   
995.
采用均匀沉淀法(尿素水解法)合成了高结晶度的CO32-型MgAl-LDH,探索了温度和时间对产物的影响.研究发现,n(Mg)/n(Al)进料比为2时,较低反应温度(如100℃)下很难得到n(Mg)/n(Al)=2的LDH.这可能与Mg(OH)2溶解度较高,Mg2+难以与Al3+一同沉淀有关.为提高产物n(Mg)/n(Al),我们采用提高n(Mg)/n(Al)投料比(如3∶1,4∶1,5∶1)的方法.研究发现,反应时间较短时,可得较纯的LDH相,但产物的n(Mg)/n(Al)远低于进料比;若反应时间延长,会出现水菱镁矿(hydromagnesite)和菱镁矿(magnesite,MgCO3)的杂相.由此推断,为得到高n(Mg)/n(Al)的LDH,不能单纯增加n(Mg)/n(Al)进料比,其他条件如尿素浓度,尤其是反应温度等也需改变.  相似文献   
996.
观测了冬眠前饲料中添加外源维生素C(Vc)对冬眠中华鳖稚鳖能量代谢的影响.结果发现外源Vc不能提高冬眠期间中华鳖的存活率(P=0.57).稚鳖个体在冬眠期间生长能的平均值为-0.15 kJ.d-1,该值与代谢耗能相当.鳖体蛋白、脂肪、水分和灰分质量分数w在冬眠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外源Vc对鳖的体组成没有明显影响(P>0.05).冬眠8周后,肝脏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和肝脏乳酸锐氢酶(LDH)的活性显著下降(P<0.05).饲料外源Vc对肝脏线粒体蛋白含量、肝脏线粒体COX和LDH的活性均无影响(P>0.05).  相似文献   
997.
利用建立的PM3级别上的最大重迭对称性分子轨道法和自然杂化轨道方法,计算了系列烃类化合物的杂化轨道和电荷分布,拟合出计算C-H及C-C偶合常数的简单关系式,研究了各种烃类分子中不同的C-H键和C-C键偶合常数,理论计算值和实验数据都较为吻合.进一步验证了直接键连1JCX(X=C, H)偶合常数主要取决于偶合作用中的Fermi接触相,为从简单价键理论角度解释和计算1JCH和1JCC提供了一种简便直观的方法.计算结果也表明提出的计算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8.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间接心电去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心电图(ECG)动态模型和经验模式分解(EMD)的新颖心电间接去噪方法.通过设计一个心电信号模型对噪声ECG进行预滤波处理,为了保持重要的形态特征,尤其是QRS群波,从噪声ECG信号中减去这个模型,用EMD分解残存下来的信号,并且抛弃分解结果中的噪声成分达到去噪.最后,通过把模型和无噪的残余信号叠加起来获得无噪ECG波形.  相似文献   
999.
 2009年春季和秋季对广州市南沙区14涌和19涌以人工种植红树植物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为主的湿地水体中的浮游微藻进行采样调查,从种类数、丰度、门类组成和多样性指数对微藻进行群落结构及其生态功能的分析研究,并以此对湿地水质进行评价和从藻类的角度分析无瓣海桑对湿地水体的净化功能。结果显示,微藻种类极其丰富,共鉴定出8门92属338种,总丰度在105~107个/L数量级,其中以19涌湿地公园无瓣海桑林内微藻丰度最高,达9.45×106~1.20×107个/L,为超富营养水平。14涌和19涌都存在着有机污染现象,但14涌湿地水质要优于19涌,主要与其内水文条件较优有关。无瓣海桑如果在较封闭的水体环境中易产生较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在管理人工红树林湿地时应注意保证林内与林外水体的流通。  相似文献   
1000.
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对斑节对虾生长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虾青素以不同质量分数(0,10,20,40,80,160 mg·kg-1)添加到斑节对虾 Penaeus monodon 的饲料中投喂30 d,研究虾青素对斑节对虾[初始体质量(1.32±0.03 )g]生长、存活和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虾青素可提高斑节对虾的存活率,但无明显规律性;而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实验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显著(P<0.05);就终末均质量而言,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但实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虾青素可提高斑节对虾酚氧化酶(PO)的活力,除10 mg·kg-1和20 mg·kg-1 组外,其余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但对碱性磷酸酶(ALP)、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活力无显著影响。以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酚氧化酶(PO)活力为参考指标,虾青素适宜添加量为40~80 mg·k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