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71篇
  免费   225篇
  国内免费   256篇
系统科学   312篇
丛书文集   196篇
教育与普及   286篇
理论与方法论   80篇
现状及发展   30篇
综合类   6448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362篇
  2013年   293篇
  2012年   328篇
  2011年   373篇
  2010年   334篇
  2009年   348篇
  2008年   409篇
  2007年   471篇
  2006年   332篇
  2005年   298篇
  2004年   265篇
  2003年   243篇
  2002年   239篇
  2001年   212篇
  2000年   149篇
  1999年   165篇
  1998年   143篇
  1997年   127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127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96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64篇
  1987年   60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35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26篇
  1979年   10篇
  1965年   8篇
  1964年   10篇
  1963年   6篇
  196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徐玥  黄宏胜  袁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14):6081-6088
准确测度区域生态安全态势对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江西省九江市为例,采用能值生态模型计算了九江市2007—2018年的能值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九江市人均能值生态足迹从2007年的5.00 hm2/cap上升到2018年的7.27 hm2/cap,且生态赤字呈上升趋势;采用灰色模型预测九江市2023年的人均生态赤字将达到8.31 hm2/cap,持续存在的生态赤字表明九江市生态压力处于超负荷状态.为实现区域生态安全,迫切需要落实生态文明,发展清洁能源,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物多样性,践行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2.
股骨头坏死是当今疑难病之一,100多年来,由于病因和病理过程不明,没有一种学说和疗法得到临床有力支持。近20多年来,我国学者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吸收超微结构损伤学和骨科生物力学等多门新兴边缘学科研究成果,并重新认识髋关节的病因,病理理论,突破传统医学定论,逐步形成内外兼治,以修复股骨头结构、提高骨小梁力学性能、改善骨内循环和模造髋关节、调整骨盆倾斜、改善受力关系、再现髋关节功能为主要手段的一整套无损伤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3.
黄做华  黄伟庆  陈继红  赵亮  赵可江  王俊 《河南科学》2019,37(10):1579-1583
主要研究了功能化纤维(RPFC-I)对氨气的吸附净化性能.结果表明,RPFC-I纤维对氨气具有良好的吸附净化性能、再生使用性能和吸附灵敏度,对氨气的最大吸附容量可达到93.52 mg/g,再生后纤维交换容量为6.88 mmol/g,略有增加.温度为(26±1)℃时、相对湿度为54%~65%时,纤维对氨气的吸附净化效果最好.初始氨气质量浓度分别为31.0、60.0 mg/m~3时,经纤维吸附净化后分别降至0.1、1.5 mg/m~3,去除率分别为99.7%、97.5%.  相似文献   
994.
基于COVID-19传播过程中人口流动的必然性、无症状感染者的普遍性和隔离策略的有效性,该文提出了一类具有迁移效应、无症状感染者、自我防护意识和隔离策略的COVID-19传播动力学模型,利用下一代矩阵方法给出了各类子系统和全系统基本再生数的精确表达式.进一步地,通过采用线性近似理论,构造Lyapunov函数、比较原理等方法,得到了无病平衡点的全局渐近稳定性以及疾病的持久性.最后,数值模拟解释了主要的理论结果以及人口的迁移和隔离对疾病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5.
考虑到不确定因素对病毒在生物体内扩散和繁殖的影响,提出了一类具有不确定因素干扰的病毒动力学模型,证明了该模型全局正解的存在性与唯一性,并通过构造合适的Lyapunov函数,建立了病毒灭绝和持久的判别准则.理论分析结果显示,不确定因素对病毒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干扰强度较大时,可促进病毒的消除.  相似文献   
996.
零件的表面质量对其使用性能具有决定性影响.由于加工机理不同,不同的加工方法对表面质量的影响也不相同.为研究电化学机械加工(electrochemical mechanical finishing,ECMF)方法对轴/轴承类零件表面质量的影响,文章在经过改装的普通车床上进行油石磨削加工和ECMF加工实验,对比了两种加工方法对轴类零件的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轮廓最大高度Rz、轮廓单元平均宽度Rsm以及轮廓支承长度率Rmr(c)的影响,并分析了原因.结果表明,ECMF加工是一种有效的加工轴/轴承类零件的方法,在提高加工效率的同时,还可大幅提升零件的表面质量,进而提高零件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997.
高校研究型实验室从事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更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场所。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如何保证实验室安全已成为现时高校发展的重要课题。研究生是高校研究型实验室的主体,在新生进入实验室展开学习和工作前对其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有利于学生提高安全意识、遵守操作规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从而保障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998.
鞍形白云石是沉积岩中的一种重要成岩矿物。显微镜下鞍形白云石具有特殊的弧形晶面和波状消光,广泛分布于热液环境和其他相对高温的成岩环境中,也常被作为半定量的地质温度计和某些特殊流体的指示矿物。本文综合讨论了四川盆地二叠—二叠系碳酸盐岩和砂岩中鞍形白云石的岩石学特征,铁、锰、钙含量和阴极发光特征,形成温度和矿物的氧同位素组成,以及推算的源流体的氧同位素组成和盐度;同时对照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砂岩中的鞍形白云石、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的鞍形白云石以及南海珠江口盆地新近系的鞍形白云石,得到如下认识:(1)碳酸盐岩中大多数的鞍形白云石的晶体大小都超过1mm,具有粗晶—极粗晶结构。砂岩中鞍形白云石胶结物的晶体相对较小,主要具中—粗晶结构。碳酸盐岩中的鞍形白云石主要分布在晶洞或裂缝中,砂岩中的鞍形白云石主要是晚期的胶结物。(2)碳酸盐岩中的鞍形白云石普遍具有阴极发光和很低的铁、锰含量,在钙、镁含量上接近理想组成;砂岩中的鞍形白云石胶结物普遍具有较高的铁、锰含量,因铁的猝灭作用而经常没有阴极发光,同时因富钙而偏离白云石的理想组成。(3)存在溶解现象(或去白云化现象)是一些鞍形白云石的重要特征,与热液有关的鞍形白云石的溶解可能与热液作用后温度和(或)盐度的降低及镁离子的消耗有关,较大埋深条件下形成的砂岩中的鞍形白云石胶结物的溶解可能与构造抬升造成的温度降低有关。(4)大多数鞍形白云石都是在较高的温度和盐度的流体中沉淀的,四川盆地二叠—三叠系碳酸盐地层中鞍形白云石包裹体均一化温度为100~270℃,源流体的盐度(NaCl质量分数)为4.7%~9.7%,盐度最大值约为当时海水的5倍;三叠系须家河组砂岩中的鞍形白云石胶结物包裹体均一化温度为120~170℃,流体盐度在2.6%~6.6%,也超过当时海水的盐度值。(5)南海珠江口盆地新近系碳酸盐岩中的一些鞍形白云石晶体较小,以细晶为主,缺乏可进行均一温度分析的两相包裹体,其形成温度可能较低,因而鞍形白云石形成的最低温度可能低于80℃,但这仍然需要资料的进一步积累。  相似文献   
999.
针对目前高职课堂教学面临的学生被动学习,不能积极参与回答问题以及主动提出问题的现象,该文通过介绍美国教育专家提出的"通过提问和理解促进学习和思考"的"优质提问教学法",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别从优质提问的教学意义,优质提问的教学原理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施的方法,以及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等几方面,阐述了如何通过优质提问法来提高高职课堂教学质量,从而进一步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获得双桥臂硅微悬臂梁的谐振频率随其质量块尺寸的变化规律,首先推导出了双桥臂硅微悬臂梁谐振频率的解析式,并对9组不同尺寸的双桥臂单晶硅微悬梁的谐振频率随附加质量块长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附加质量块长度的增加,悬臂梁的固有频率会逐渐地减小,并且随着质量块长度所占微悬臂梁总长度比例的增大,附加质量所引起的微悬臂梁谐振频率的变化量在总谐振频率中所占的比重呈逐步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