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大型活动场馆参观人流服务水平分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大型活动期间场馆内客流活动规律的调查数据,从场馆内部人流的空间聚集度来研究不同的行人密度对参观者的心理感受、参观过程的实现程度的影响,采用“人均空间指标”对场馆参观人流的服务水平分级进行研究.以此为世博园区内场馆客流控制预案提供直接的理论基础,也为场馆步行设施性能评价提供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22.
城市建成区轨道站公交换乘设施规划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城市建成区大量轨道站点客流换乘特征调查数据,对轨道站公交换乘客流比例、客流空间分布、公交客流吸引范围进行分析,依托轨道网络提出轨道站点公交线路优化规划方法,给出轨道站点出入口始发公交线路、途经公交线路的公交换乘设施用地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23.
速度是道路交通安全最关键性的风险因素,更高的速度和速度变化增加了事故数量和伤亡的概率。国内亟需制定比较清晰的速度管理框架和系统的速度管理措施。通过速度与事故关系的实证研究发现限速高的道路事故致死率更高,且在快速路主辅接入口、城市道路出入口等速度切换的区域事故多发、事故后果严重。以深圳市为例,借鉴发达国家城市道路速度管理经验,提出城市道路的交通安全速度管理框架,重点围绕更安全的速度和更安全的速度变换两个环节从路段限速调整、快速路速度管理、道路接入速度管理三个方面制定了应用对策,有效地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24.
共享汽车用户及出行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共享汽车在中国是一种重要但尚存争议的新型出行方式.因管理部门尚未明确其对道路交通的影响,而无法确定合理的管理导向.针对这一问题,研究基于上海最大的汽车共享公司EVCARD的订单及用户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出行总量、需求时空分布,分别用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高频用户和通勤时段出行用户的特征.结果表明,当前EVCARD用车需求和高峰时段出行主要发生在城市外围区域,城市中心区域无通勤特征;高需求用户与通勤时段高频出行者特征并不一致且部分特征相异.因此,上海EVCARD出行不会对城市道路交通拥堵产生显著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5.
城市道路网布局结构对公交线网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定义了描述道路网整体结构中心化程度的道路网结构集聚度指标,用于描述路网中道路之间的衔接关系,定义了描述道路网综合布局特性的道路网布局结构指数,结合实例分析了路网布局结构对公交线网密度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理,通过对实例数据的回归分析验证了公交线网密度与道路网密度和道路网结构集聚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指出道路网布局结构指数与公交线网密度之间具有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6.
研究基于上海市混行非机动车道92起助动车超越自行车事件,发现超车事件中被超自行车的行驶阶段包括正常行驶阶段,受超车影响阶段,以及调整骑行状态的过渡阶段.在受超车影响阶段,被超自行车的加速度波动幅度将增大,而波动均衡性将减小.同时,受超车影响阶段的起始时间和持续时间,与超车事件类型,以及车辆行驶方向(前进方向和侧向方向)有关.研究还发现平均每次邻贴超车事件中超车助动车对被超自行车骑行安全的影响,是自由超车事件的5倍.提出了基于自由超车和邻贴超车事件数的混行非机动车道被超自行车骑行安全评估方法,能有效反映骑行者的真实感受,模型理论值和骑行人实测值匹配度达87.05%.  相似文献   
27.
应用工程风险分析理论,分析了影响崇明越江通道流量预测的风险因素及对单因素的风险衡量,认为崇明的经济发展前景及越江西线的建设与否对交通流量预测的影响最大。采用AHP法与蒙特卡罗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得出交通流量预测的概率分布曲线。  相似文献   
28.
基于道路骨架性的城市道路等级划分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在总结现有城市道路分级理论存在的不足基础上,从道路在路网中承担的结构功能角度指出,道路骨架性是城市道路分级方法的重要依据.然后提出了道路骨架性的定义,采用介数中心度作为定量描述道路骨架性的计算指标,并建立了依据道路骨架性定量划分道路等级的计算分级法;最后采用多个城市的现状与规划道路网数据,比较了计算分级法和传统道路分级方法所得到的道路分级结果的相似程度,验证了所提出的计算分级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9.
城市快速路系统长时间处于高流量高密度状态时,异常事件等小的扰动就可能引发较大规模的拥堵.根据连接路段的匝道类型对路段进行分类,利用上海市内环和中环浦西段一年的异常事件监控数据,分析了不同路段上异常事件发生频率的月变、周变与时变特征,并分别探讨了抛锚和碰撞两类异常事件与交通流特征的关系.运用负二项回归建立了异常事件发生频率基于时间差异性的估计模型.分析发现,公休日变量估计结果显著,温度只对抛锚类事件产生明显影响,天气状况对不同快速路、不同时间段和不同事件的影响显著性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0.
推导并分析了不同类型信号交叉口的左转车流比例对通行能力的影响公式,采用仿真方法分析了左转车流比例对路网容量和平均行程车速的影响.研究结果指出,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具有车道规模不经济效应,因此,在相同交通需求和道路设施供应量的前提下,适当增加路网密度可以提高路网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