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7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10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7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酸的方法。采用C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溶液,甲醇、水和冰醋酸比例为75∶24.5∶0.5,流速为0.6mL·min-1,检测波长为440nm,在该色谱条件下,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酸得到较好的分离,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酸浓度在0.625~40μg·mL-1范围内峰面积与进样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平均回收率为101.33%。该方法具有重复性好、准确、快速等优点,适用于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酸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82.
83.
硫酸铜活化闪锌矿的电化学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热力学分析和电化学测试,深入探讨了硫酸铜活化闪锌矿的电化学机理.结果表明,硫酸铜对闪锌矿的活化作用:一是生成从Cu2S到CuS的一系列不同含铜量的铜的硫化物活化组分,二是生成的活化组分可以防止闪锌矿表面过度氧化.  相似文献   
84.
纤维质原料生物量全利用与生态工业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70年代初,石油危机曾推动刚刚兴起的生物技术大力研究纤维质原料综合利用技术,各发达国家纷纷建立起了专科研究机构。我国在“六五”、“七五”期间曾掀起高潮,由于技术经济关久攻不破,效益差的现实使这一刚刚燃起的火焰萎缩下来。如何走出当前研究的低谷?本文首先分析了纤维质原料生物量全利用的内涵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生态工业的概念设计及其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5.
磁光静态记录温度场的分布及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磁光静态记录过程中单层膜与多层膜在激光照射微区内温度场的分布,导出多层膜在激光照射下温度变化的解析表达式,由此模拟出局域瞬态温度场,在理论上确定了TbFeCo记录材料的成畴大小和形状,这对磁光薄膜宽温化,表面温度特性和磁光记录畴表面形貌分析等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6.
磁控溅射薄膜的厚度均匀性理论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建立了一个磁控溅射模型,在几种特殊情况下,给出了计算机模拟的薄膜厚度三维分布和二维分布,提出了制备大面积薄膜的条件,结果表明:计算机模拟的结果与实验结果和有关 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87.
研究了减性介质中硫化钠作还原电位调整剂时砷黄铁矿的无捕收剂浮选,即硫化钠诱导浮选。普通还原剂S_xO_y~(2-)(如S_2O_4~(2-)、S_2O_3~(2-)、SO_3~(2-))调控矿浆电位时,砷黄铁矿无捕收剂浮选行为较差;而用硫化钠调控电位时,浮选行为明显得到改善,矿浆电位下限降低。这表明HS~-离子在降低矿浆电位同时,还能增加砷黄铁矿表面的疏水性。通过矿浆电位测量,HS~-离子在砷黄铁矿表面吸附量测定,中性硫的溶剂提取-化学分析,研究了HS~-离子的上述两种作用。结果表明,砷黄铁矿经硫化钠调浆后矿浆的铂电极静电位丁降不大,HS~-离子能在砷黄铁矿表面发生电化学吸附而生成疏水中性硫。  相似文献   
88.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高岭石的相互作用机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十二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捕收剂,考察了高岭石的可浮性随pH值的变化情况.通过对高岭石不同解理面的化学组成分析及其与十二胺作用的量子化学计算分析,建立了高岭石在不同pH值条件下与十二胺的作用模型,解释了阳离子作用下高岭石的浮选行为.碱性矿浆中,高岭石颗粒的端面和层面均带负电,各解理面间产生静电斥力而使矿粒充分分散;阳离子十二胺在高岭石的(001)面优先吸附,使高岭石的各表面亲水性不同,从而在亲水力的作用下使颗粒发生疏水絮凝,减少了矿物的疏水表面,使矿物难以被浮选.在酸性条件下,矿浆中存在大量游离的离子,高岭石的(001)面吸附H 而使其表面性质与{001}面性质相似,十二胺能够较均匀地吸附在高岭石的各个解理面上.此外,高岭石颗粒的端面带正电,层面带负电,二者之间静电引力作用使矿粒发生絮凝,减少了高岭石矿粒的总表面积,增加了捕收剂的吸附密度.2种因素共同作用,使高岭石在pH值较低的矿浆中表现出较好的可浮性.  相似文献   
89.
在浸金络合剂的分子结构-性能基础上,对前沿研究中的分子设计和浸出体系的匹配关系进行了讨论,指出量子化学定量研究是完善分子设计及研制新一代氰化物替代物的发展途径,提出了匹配性系数β来描述浸金络合剂1与氧化剂Ox的匹配性能,通过浸出剂的分子设计、浸出体系的完善及伴生组份对浸出过程之影响的研究,氰化物替代物系统将取得较大的发展表3,参4  相似文献   
90.
根据溶液化学计算,确定了不同碳链长度的烷基胺形成沉淀的临界pH值及其与无机阴离子生成胺盐的顺序为WO_4~(2-)>SO_4~(2-)~PO_4~(3-)〉〉F~-~CO_3~(2-)。浮选实验结果表明,阳离子捕收剂浮选盐类矿物的临界pH值上限对应于生成胺沉淀的临界pH值。烷基胺浮选盐类矿物的捕收能力大小顺序为白钨矿>重晶石~磷灰石>萤石~方解石,与胺和相应矿物阴离子生成胺盐的顺序一致。动电位测定表明,烷基胺使带负电的盐类矿物表面ξ-电位变正,使带正电的萤石表面ξ-电位增加。因而,烷基胺浮选盐类矿物的作用机理主要归因于胺与矿物阴离子生成胺盐。无机阴离子对盐类矿物的胺浮选起活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