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7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2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00篇
自然研究   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81.
为研究风屏障透风率对主梁涡振性能的影响,依托某主跨808 m大跨度钢箱梁悬索桥,通过风洞测振、测压试验得到模型风致振动响应和表面各测点压力时程数据.测试原桥断面在加设风屏障后±5°攻角范围内的涡振性能,对比分析原桥断面和3种不同透风率风屏障以及安装水平分流板5种工况下主梁涡振响应和桥面各测点脉动压力系数均值、根方差;同时分析局部气动力与总体气动力的相关性和贡献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原断面在+5°攻角下发生了多区间竖弯涡激振动,且涡振振幅远超规范允许值.安装不同透风率的风屏障后对主梁的涡激共振产生了有利的影响,消除了主梁原断面在低风速区间的涡振,最大振幅也有一定的减小.根据测得的压力数据分析,带风屏障主梁上表面中后部压力脉动减弱及局部气动力与总体气动力贡献系数减小使得主梁振幅有了小幅减小;在主梁风嘴处添加水平分流板后,局部气动力与总体气动力的相关性被完全破坏,压力脉动减弱,从而有效地抑制了主梁在该情况下的涡振.  相似文献   
482.
基于改进损伤算法及多车道精细车流模拟,提出一种新的混凝土桥梁疲劳寿命的预测方法.改进损伤算法将每一次循环造成的损伤计入S-N曲线,对疲劳荷载作用下材料的S-N曲线进行了修正,使得材料疲劳寿命预测结果更贴近真实状况.采用马氏链蒙特卡洛模拟法(Markov Chain Monte-Carlo,MCMC),考虑车流中相邻车型及车道的相关性,生成多车道精细车流.分别通过一组钢筋混凝土梁及一组预应力混凝土梁多级变幅疲劳试验对改进损伤算法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介绍MCMC多车道随机车流模拟的具体流程,并提出基于改进损伤算法及多车道随机车流模拟的混凝土桥梁疲劳寿命预测方法.最后,以某高速公路实测交通流数据与一座跨径为20 m的简支T梁桥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组试件预测误差较常规损伤算法均有明显降低,除两根预应力混凝土梁预测误差较大(53%~56%)外,其余3组试件误差较小(小于8%),表明改进损伤算法可用来预测混凝土桥梁的疲劳寿命;实例分析中,简支T梁桥各主梁应力幅谱呈现多峰分布的特征,与车辆荷载分布特征相似,验证了模拟的合理性;根据改进损伤算法预测,当年交通量增长率(Average Annual Growth Rate,AAGR)为0时,该T梁桥的疲劳寿命为77.50年,不满足设计使用年限要求.AAGR为3%时,疲劳寿命为52.49年,较AAGR为0时下降32.27%.  相似文献   
483.
负荷传感转向已成为铰接式装载机的主要转向形式,为减轻液压系统在转向过程中产生的压力冲击和振荡现象,改善转向系统的稳定性,提出一种具有旁通阻尼的转向器优化结构,并建立转向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负荷传感特性及旁通阻尼对转向稳定性的影响.建立装载机动力学和液压转向系统联合仿真模型,利用试验测试系统检验仿真模型精度,并将有、无旁通阻尼的两种转向系统模型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原转向结构仿真结果对比,应用旁通阻尼结构转向器的转向系统保证了系统良好负荷传感特性和稳定性的同时,降低了压力冲击峰值,减小了液压系统压力振荡.  相似文献   
484.
通过两步溶液自组装方法,制备了具有三维多孔网络结构的石墨烯基聚苯胺复合水凝胶(PR-x),并通过SEM、XRD、FT-IR、Raman、XPS等表征手段对样品的微观形貌和结构组成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聚苯胺均匀地负载于三维多孔石墨烯网络骨架,且能够显著抑制石墨烯的团聚现象.研究了石墨烯基聚苯胺复合水凝胶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当聚苯胺质量分数为75%,电流密度为1 A·g-1时,比电容为762.8 F·g-1;当扫描速率从5 mV·s-1增加到50 mV·s-1时,倍率保留率高达77%,经过3000次恒电流充放电后比电容保留率仍高达89.27%.该石墨烯基聚苯胺复合水凝胶电极作为超级电容器表现出优异的放电容量、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具有一定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85.
为了研究在近断层脉冲型地震作用下高速铁路桥梁-轨道系统的动力响应规律,针对高速铁路线上最常用的简支梁形式结构,以某8×32.7 m高速铁路简支箱梁桥为例.建立了考虑简支梁与CRTS Ⅰ型板式无砟轨道之间相互作用的桥梁-轨道模型,讨论了具有破裂前方脉冲、滑冲脉冲、无脉冲型近断层地震动对桥梁-轨道系统的影响及扣件阻力改变时桥梁-轨道系统动力响应的变化.结果表明:三种脉冲类型地震动作用下钢轨的受力和变形规律保持一致,脉冲型地震动较无脉冲型地震动增加了约20%钢轨应力和位移.相对于轨道系统,桥墩对脉冲类型更为敏感,在破裂前方脉冲和滑冲脉冲地震作用下,桥墩的墩顶最大位移比无脉冲地震动分别增大了106.6%和148.6%,墩底弯矩和剪力也有明显增大,在进行高速铁路桥梁抗震设计时应考虑脉冲类型对桥梁结构的影响.扣件纵向阻力从5 kN/组增大到15 kN/组时,墩顶最大位移降低了10%,但钢轨应力和位移峰值约为原来的2倍.  相似文献   
486.
为探究在不同时距和不同风速条件下树干各个高度的风致加速度响应的分布规律,对单棵柳树的树前风场及其树干加速度响应进行了现场实测.结果表明:树前顺风向脉动风速与风致树干加速度响应的概率分布特性有显著区别,树前顺风向脉动风速近似高斯分布,树干顺风向加速度响应的概率分布为明显的尖峰非高斯概率分布;柳树的风致响应为一个强迫振动的过程;采用广义Pareto极值算法计算其极值加速度响应,当时距为180 s时树前平均风速与树干顺风向极值加速度响应的相关性最高;对树前不同平均风速下树干不同高度的极值加速度响应进行拟合分析与预测,发现其树干顺风向极值加速度与树前平均风速呈二次非线性关系.关于柳树的风致响应规律特性的探究,对于研究树木抗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87.
为研究上盖一体化地铁车站结构的地震响应规律,以轨道交通地上-地下一体化结构体系和单体地铁车站结构体系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粉细砂场地振动台试验研究.分别从加速度和应变两方面对地铁车站结构部分进行地震响应研究,并将两种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上盖一体化地铁车站结构振动台试验模型土体和结构相同监测点的加速度峰值随着输入地震强度的增加逐渐增大,而加速度放大系数则逐渐减小,测点加速度沿埋深的变化规律与地震动类型有关;2)上盖一体化地铁车站结构的拉应变幅值随着地震强度的增加呈逐渐增大的趋势,模型中柱端部的拉应变幅值最大,侧墙次之,楼板最小;3)上盖一体化地铁车站结构的加速度和应变均小于单体地铁车站结构,其中,加速度变化规律大致相同,应变幅值差异随着地震强度的增加逐渐增大,而差异增幅呈现逐渐减小并收敛的趋势.  相似文献   
488.
地震在新疆苏约克泉华地球化学指标中的印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苏约克泉华位于地震高发的断裂带上,是研究地震信息的良好载体。通过U-Th定年标定时间,利用地震烈度信息和泉华中δ~(13)C、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进行比对用于研究地震在泉华沉积中的记录,结果表明不相容元素对地震烈度反映不明显,δ~(13)C(r=0.979)和MgO(r=1)含量与地震烈度具有正相关关系,Zn(r=-0.692)元素含量变化与地震烈度成负相关关系,以上三种地球化学指标可用与恢复地震信息。研究结果不仅表明苏约克泉华的内生热成因,而且也提供了一种提取区域地壳活动信息的方法,也为甄别区域古代有争议是否发生的地震提供了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489.
Action mechanisms of a new erythrocyte-derived depressing factor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o investigate the action mechanisms of a new erythrocyte-derived depressing factor (EDDF), the focus is placed on the effect of EDDF on both cytosolic and nuclear free calcium (Ca2+) transportation in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 (VSMC), as well as the apoptosis and cell cycle of VSMC of rats. EDDF has been extracted from human erythrocytes. The changes of Ca2+ levels in cytoplasm ([Ca2+]i) and nucleus ([Ca2+]n) have been observed using a 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 together with fluo-3/AM as a calcium indicator. Flow cytometric technique was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EDDF on cell cycle and apoptosis of VSMC. [Ca2+], and [Ca2+]n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rough several different pathways: ( i ) it reduced the Ca2+ influx by blocking L-type voltage-dependent calcium channel (L-VDC) and R-type voltage-dependent calcium channel (R-VDC); (ii) it inhibited the Ca2+ release from inositol 1, 4, 5-trisphosphate (IP3) sensitive calcium store; and (iii) activated Ca2+-ATPase of sarcoplasmic reticulum (SR) and promoted the transportation of Ca2+ from cytoplasm to SR. However, EDDF seemed to have little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Ca2+ release from ryonodine sensitive calcium pool. It was also found that EDDF (10−4 g/mL)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proportion of S phase of human umbilical vein (HUV) and inhibited the proliferation of VSMC induced by angiotensin II (Angll, 10−5 mol/L). The apopotosis did not occur when VSMC was cultured under normal condition. While VSMC apoptosis was induced by Angll (10−5 mol/L) and EDDF (10−4 g/mL) seemed to have little effect on it.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EDDF on the elevation of [Ca2+]i and [Ca2+]n of VSMC might 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its action mechanisms and the ways it affects the Ca2+ handling of VSMC demonstrate that EDDF was different from other endogenous blood pressure regulators and some known antihypertensive drugs. EDDF could inhibit the proliferation of VSMC, which indicated that it might be beneficial to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and arteriosclerosis.  相似文献   
490.
战前的科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深刻影响了人们对科学的看法,远超其他历史事件.特别是在广岛和长崎,科学展现了令人生畏的力量.科学与技术、政府之间的合作有可能会带来严重的风险.我们应该重点发展哪些技术?应该怎样规范科学研究,引导它向特定目标发展?政府又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二战以来,政府资助并组织了许多大规模研究,掌握了技术应用的方向,比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