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0篇
丛书文集   7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0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水环境中共存重金属对不同固相物质吸附镉和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采集的固相物质(生物膜、 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模拟水环境中多种固相物质共存吸附体系, 研究共存金属对固相物质吸附镉和铜的影响.  结果表明, 各固相物质对镉的吸附均受共存金属(铜和铅)的抑制作用. 当悬浮颗粒物吸附镉时, 铜和铅的浓度增大, 对镉吸附的抑制程度增强; 当生物膜和沉积物吸附镉时, 铅浓度的增加使得铅抑制镉的吸附作用增强, 不同浓度的铜对镉吸附作用的抑制程度差别较小. 共存铅对铜吸附有抑制作用, 当铅浓度增加时, 3种固相物质吸附铜所受的抑制作用均增强, 而共存镉对铜的吸附影响较小. 即在重金属总浓度较低时, 重金属间的相互影响较小; 随着重金属总浓度的增加, 重金属间的相互影响增强. 共存金属浓度变化对悬浮颗粒物吸附铜和镉受到的抑制程度影响较大, 共存金属浓度越大, 共存金属对悬浮颗粒物吸附镉和铜的抑制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52.
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根据国家“节能减排”任务和目标,论述了吉林省实现“节能减排”的具体途径,即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社会监督和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53.
地表水环境中PAHs源解析的方法比较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比分析水环境领域多环芳烃(PAHs)的源解析方法综述了各种源解析方法的原理、 优缺点及具体适用范围, 并在此基础上, 分别从内陆河流湖泊及沿海区域两方面对国内外地表水环境中(包括上覆水及水底表层沉积物)PAHs的源解析方法的应用及解析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表明, 内陆区域河流和湖泊上覆水及沉积物中的PAHs主要来源为矿物燃料及木材等高温燃烧源, 河口及近海海水和沉积物中的PAHs主要来源为燃烧源及石油源, 石油源对PAHs的贡献较内陆区域更明显.  相似文献   
54.
通过模拟实验,考察加入离子态、配合态和氧化物态的铁或锰对可见光照条件下自然水体生物膜体系中产生H_2O_2及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降解的影响,并分析体系中SDBS的降解机制.结果表明:加入不同形态的铁或锰均能促进体系中SDBS的降解,体系中H_2O_2的浓度呈先减小再增大的趋势;不同形态铁或锰的影响差异较小,其中离子态的作用相对较强,氧化物态的作用相对较弱;添加铁比添加锰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55.
利用210Pb和137Cs定年技术结合松花江河漫滩沉积物柱样中多环芳烃(PAHs)的检测结果分析PAHs在近90年间的年代特征. 结果表明, 松花江河漫滩沉积物中PAHs质量比在1960年以后急剧增加, 20世纪90年代初期达到峰值后呈下降趋势, 与我国滇池和其他部分城市湖泊沉积记录基本一致, 但与发达国家同类研究结果明显不同. 与国内其他河流沉积物相比, 松花江PAHs污染处于中等水平.呈现以萘、 菲等低环化合物为主的污染特征. 根据PAHs环数的相对丰度、 w(蒽)/w(蒽+菲)、 w(荧蒽)/w(荧蒽+芘), 沉积物PAHs主要来源于石油类污染. PAHs质量比的阶段性变化与流域内近90年的人口、 GDP均显著相关, 即松花江PAHs污染与人类活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6.
通过对吉林省长春、 德惠、 扶余、 公主岭和永吉区域内典型农田土壤进行网格法布点采样, 分析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及在农田土壤中的分布状况, 并探讨有机氯农药残留物的组成及其分布和来源. 结果表明: 研究区域内六六六类(HCHs)和滴滴涕类(DDTs)农药残留检出率较高, 总有机氯农药(OCPs)的残留范围为1.45~83.88 ng/g, HCHs的总质量比为1.17~27.83 ng/g, DDTs农药的总质量比为1.45~81.75 ng/g; OCPs总体分布为长春>公主岭>永吉>德惠>扶余. OCPs的总量与总有机碳(TOC)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长春、 德惠、 公主岭和永吉土壤中α-HCH/γ-HCH的平均值为0.37, 即大部分采样点可能有大量林丹(γ-HCH)输入; 除公主岭外, 各采样点的P,P′ DDT/(P,P′-DDD+P,P′-DDE)平均值都小于1, 即土壤中的DDTs类物质主要来自历史残留物, 公主岭部分点位可能受到工业DDTs的影响; 长春区域污染明显高于其他区域; 六六六类以γ-HCH为主要污染物, 滴滴涕类以P,P′-DDT为主要污染物.  相似文献   
57.
采用改进的平面传感膜制备方法, 建立应用于淡水/沉积物模拟体系的溶解氧(DO)二维分布监测系统. 结果表明: 采用物理包埋法将荧光指示剂三(4,7-联苯-1,10-邻菲啰啉)二氯化钌固定于乙基纤维素膜上, 制备的DO平面传感膜荧光强度随DO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减小, 符合荧光淬灭的Stern Volmer方程, 具有DO响应范围宽(0~20 mg/L)、 响应速度快(<60 s)、 准确性高、 可逆性和稳定性好等优点; 在生物扰动存在下, 沉积物DO变化较小, 对上覆水DO影响较大, 这是由于物理混合和氧化还原等多种机制综合作用所致, 生物扰动将直接或间接影响这些作用.  相似文献   
58.
分别在光照和无光条件下, 通过模拟实验考察不同活性(有活性和无活性)和不同形态(聚集态和分散态)的自然水体生物膜生成H2O2并降解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的规律和机理. 结果表明: 具有生物活性的自然水体生物膜在光照和无光条件下均能生成一定量的H2O2; 生物膜的形态影响H2O2生成和DBS降解,  其中聚集态生物膜H2O2生成量相对较多, DBS降解较少; 光照促进生物膜生成H2O2, 进而促进DBS降解  相似文献   
59.
采用零价铁还原修复技术, 对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PAHs)进行修复, 并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不同温度、 零价铁的粒径和添加质量对修复效果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当温度为25 ℃, 零价铁的粒径为0.15 mm, 零价铁的添加质量为2 g时, 修复效果最好, 16种PAHs的平均去除率为56.95%.  相似文献   
60.
磷酸氢二钾法分离自然水体中的生物膜胞外聚合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磷酸氢二钾水溶液作为萃取剂,对自然水体中培养的生物膜胞外聚合物进行了萃取和分离。通过时糖类、蛋白质、DNA含量的测定,选择了最佳萃取分离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