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8篇
丛书文集   14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3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 Born-Harb 循环为依据,推导了复合晶体晶格能和与其相应的各二元化合物晶体晶格能之间的关系,并由此给出了复合氧化物晶体晶格能近似计算的新公式。对20种复合氧化物晶体晶格能计算结果的分析表明:用本文所给公式对复合氧化物晶体晶格能进行近似计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选择性催化氧化H2S的催化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考察了几种单组分氧化物把硫化氢催化氧化为单质硫的基础上,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3种复合氧化物催化剂A,B,C,并考察了它们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催化剂B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分别在90%和97%以上,在40h的催化性能稳定性测试中,其转化率和选择性均能保持稳定,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3.
4.
掺杂LaNiO3型双功能氧电极的研究--溶胶-凝胶制备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得到高性能的双效氧电极,研究了钙钛矿型掺杂LaNiO3电催化剂的溶胶-凝胶制备方法,通过热重-差热分析、红外分析、XRD分析以及催化剂的粒径分布分析等手段,探讨了pH值、柠檬酸用量以及焙烧制度对催化剂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LaNiO3的溶胶-凝胶法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柠檬酸的用量为金属离子总物质的量的1.5倍;pH值调节为9;焙烧制度为在750℃下焙烧2h。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负载或非负载的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体系上,富氧条件下NO的非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性能及反应机理.着重讨论了还原剂种类、催化剂结构与化学性质对催化反应的影响及催化剂的耐水性和耐SO2性能.探讨并总结了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体系上NO的还原机理.  相似文献   
6.
稀土在催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稀土在催化中的研究和应用重要而广泛.文章分别从稀土氧化物、稀土金属间化合物及稀土分子筛3个方面对稀土在催化中的应用研究做了综述,并简要地分析了稀土催化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有关参数(温度、Rh/TPPTS比率、催化剂浓度、压力、甲苯/水体积比、不同溶剂、CO与H2分压比)对丙烯酸丁酯的氢甲酰化反应的影响,得到了一些规律性的结论。首次研究了水溶性双膦配体BDPXSNa和BISBISNa在丙烯酸丁酯氢甲酰化反应中对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用循环氧化法研究了Fe-28Al-5Cr-0.1Zr(at%)和Fe-28Al-5Cr-0.5Nb(at%)金属间化合物的高温氧化行为.结果表明,含Zr的Fe3(Al,Cr)金属间化合物在800℃、1000℃、500h循环氧化后形成一个独特的晶须状氧化物层,微量Zr能增加氧化物层与基体金属的粘附性,从而提高了该合金的高温抗氧化性能.而含Nb的Fe3(Al,Cr)金属间化合物在1000℃、350h循环氧化后形成多孔的卷绕状形貌,对Fe3(Al,Cr)金属间化合物的高温抗氧化性没有改善.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在以水溶性铑膦络合物RhCl(CO)(TPPTS)2为催化剂的两相体系中,反应温度、压力、膦铑比、催化剂浓度、CO/H2分压比、底物浓度等对1-丁烯氢甲酰化反应的活性和区域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RhCl(CO)(TPPTS)2对水/有机两相催化体系1-丁烯氢甲酰化反应表现出良好的活性和区域选择性,在100℃,2.5MPa,[TPPTS]/[Rh]=25时,生成戊醛的TOF高达2500h^-1,生成正戊醛的选择性达到87.5%.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Fe2O3-SiO2 混合氧化物前驱体 ,并对其进行水热改性处理 ,经浸渍(NH4)2S2O8 溶液后再焙烧得S2O82 -/Fe2O3-SiO2 固体酸催化剂。研究了制备条件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用乙酸/丁醇酯化反应评估该固体酸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显示 ,最佳工艺条件为,n(Fe):n(Si)=1:4 ,150℃水压热处理1h ,在0.5mol·L-1 的(NH4)2S2O8 溶液中浸渍6h ,500℃焙烧3h ,在此条件下乙酸的转化率可达94.11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