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0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0篇
教育与普及   2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74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断裂带作为油气散失通道的输导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断裂散失的油气量主要与断裂带的输导能力、实际进入断裂带的油气量、断裂通道的长度、散失时间和储层分流系数等参数有关。断裂带输导能力的主要因素是断裂带的宽度和储层渗透率。利用断裂散失模型计算了不同规模的断裂带作为油气散失通道的输导能力。计算结果表明 ,大型断裂带输导油气的能力远大于储层输导油气的能力。断裂活动期进入“通天”大断裂带的油气主要趋于散失 ;小断裂由于储层的分流作用 ,即使在活动期 ,它作为油气散失通道的作用也是有限的 ,其油气的散失量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2.
济源凹陷为一中、新生代复合型断陷.下第三系原油为轻质、低硫原油,与下伏中生界(Tt-J2)湖沼相生油岩抽提物具有同源性,而与下第三系泥岩抽提物回然相异。后邓断裂是烃类垂直运移的良好通道,中生界生成的烃类沿断裂经过了约3000-4000m的垂直运移而聚集成芷。长距离的垂直运移造成了原油中r-蜡烷的富集,作为运移通道的断裂发育时间、规模等控制了浅层油芷的分布.  相似文献   
3.
石油微观渗流数值模拟实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树贤  罗晓容 《系统仿真学报》2003,15(10):1477-1480
应用基于骨架隐曲面造型技术,构造了一种抽象的孔隙空间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模拟技术开发了一个石油微观运移数值模拟实验平台,用于模拟和展示石油在饱含水孔隙介质中的运移过程,并验证了以浮力为主要运移动力的动力学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矿井瓦斯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矿井瓦斯的来源、瓦斯的运移及运移参数,表明上邻近层是回采面瓦斯的主要来源,指出瓦斯抽放是治理瓦斯的治本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非费克(non-Fickian)运移表现出的峰值提前到达和拖尾等现象,开展了粗糙单裂隙溶质运移试验,总结了粗糙单裂隙中溶质运移特征及运移机理,结合边界层理论对峰值提前到达和拖尾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解释。结果表明:峰值时间和拖尾时间与边界层厚度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边界层对裂隙介质溶质运移有较为显著影响,即水流速度越小,边界层厚度越大,滞留在边界层内部的溶质越多,溶质获取率越低;粗糙单裂隙中溶质穿透曲线的峰值提前和拖尾现象是由裂隙中心处以惯性力主导的主流区和裂隙壁面以黏性力主导的边界层区共同作用造成的,其中峰值时间主要由主流区的对流因素控制,而边界层区域的存在对拖尾时间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花岗岩残积土蒸发脱湿过程中的水分运移规律,对深圳花岗岩残积土进行了一系列核磁共振测试和微观试验,分析了花岗岩残积土双孔结构的成因,对比了不同饱和度下残积土的水分分布规律,提出了残积土双孔结构的水分运移机理. 结果表明:氧化铁等胶结物与高岭土片层形成了花岗岩残积土的微孔结构;微孔结构与不易受扰动的大孔结构组成残积土的双孔结构;微孔结构和大孔结构在高饱和度下相互连通,在低饱和度下水力连接中断;双孔结构间水分同步蒸发,大孔结构向微孔结构的补给随着蒸发进行而减少. 本研究可为研究复杂土体结构水分蒸发过程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影响油气运移的应力场地温场渗流场耦合的双重介质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应力场、地温场和渗流场是影响油气运移的主要因素。以此为基础,研究了含油气盆地双重介质体系内流体与岩体相互的力学作用关系,提出了双重介质体系内渗流场、岩体地应力场和地温场耦合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8.
测氡技术在地表沉陷观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东山煤矿地表观测站为例,把测氡技术引入地表开采沉陷观测中,通过分析得出测氡技术完全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与常规测量一起进行地表沉陷的观测研究。  相似文献   
9.
非饱和带溶质运移问题的有限元解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SUPG有限元法应用于土体的非饱和溶质运移问题,导出了其数值表达式,编制了计算程序。以一维入渗问题为例进行了数值计算,与其他方法及野外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表明该方法是正确的、稳定的,可用于非饱和带溶质运移问题的实际计算。  相似文献   
10.
作者根据对新疆东天山典型金矿床的沉淀成矿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稳定同位素特征等的系统分析和研究,论证了形成金矿床的硅质流体最初是一种以水为主要溶剂,以溶解态、胶体态氧化硅为主要溶质的高温高压(超临界态)溶液,其来源于地幔,是一种溶解了大量SiO2的地幔流体。而成矿元素主要来源于硅质流体上升运移过程中所经围岩,以致成矿物质来源具异源性。这对研究内生金矿床的成矿机制和成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