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孔店油田馆陶组油水同层油藏的开发特征,采用油藏工程动态分析法研究孔店油田的含水上升规律,以期改善开发效果。同时利用油藏数值模拟,研究单砂体剩余油分布控制因素、分布规律及相应挖潜措施。结果表明:通过准确预测剩余油富集区,完善注采井网,高粘度稠油区部署热采井,采油井采取放大生产压差提液、卡层堵水等措施可以有效动用油水同层油藏剩余油。  相似文献   

2.
在相控约束条件下,以胜坨油田坨142块沙二段15砂层组储层为研究对象,选用砂体厚度、有效砂厚、有效厚度系数、孔隙度、渗透率、渗透率变异系数、突进系数及夹层密度8项评价指标建立储层非均质性的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定量计算储层的非均质综合指数,该方法既充分挖掘了原始数据所携带的信息,使评价结果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又包含了专家的经验知识,兼顾主观性与客观性,从而实现了研究区储层非均质性的定量评价。使用该方法能够对胜坨油田坨142块沙二段15砂层组储层非均质性进行较为精确的定量评价,有效指导剩余油的挖潜工作。  相似文献   

3.
针对饶阳凹陷留西油田馆陶组上段沉积微相研究程度不够深入的问题,通过对岩心录井、测井曲线特征等分析,对留西油田东部馆陶组上段地层进行精细划分,将馆陶组一段和二段的4个砂层组划分为16个小层,研究其地层发育特征,并以单井沉积相分析为基础,结合测井相、平面相等分析,对研究区馆陶组上段沉积微相类型、展布特征及其演化规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以曲流河和辫状河沉积为主,受基准面升降与沉积物供应等因素的影响,该区河流相砂体自下而上大致经历了曲流河发育期、辫状河-曲流河共存发育期、辫状河发育期3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临盘油田位于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西部,是典型的陆相沉积复杂小断块油田,含油面积655km^2,石油地质储量1.35*10^8t,经过30多年的开发,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储层非均质性相当严重,剩余油分布状况越来越复杂,挖潜难度越来越大,不加强剩余油研究与挖潜工作,就难以保持老油田的有效开发。因此近几年来,我们高度重视挖掘剩余油,开展了水淹层测井资料解释研究工作,从定性到定量,综合分析了临盘油田水淹层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5.
商河油田经过四十多年的勘探开发,目前已处于高含水开发阶段,地下油水关系极为复杂。为进一步理清地下油水分布规律,提高采收率,在对研究区地层精细划分对比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测井及岩心资料,对研究区辫状沟道储层进行构型研究,将辫状沟道储层构型界面共划分为5级,其中五级界面为洪泛泥岩,四级界面为沟道砂体沉积间断面,三级界面主要为物性差异沉积。研究认为,区内辫状沟道侧向识别标准共有3种,分别为沟道砂体顶面高程差异、侧向微相变化和侧向边界泥岩层。通过对研究区辫状沟道厚度、宽度和长度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辫状沟道定量预测模型;通过对区内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分析,发现两者具有较好的指数关系;通过对研究区二、三砂组孔渗关系及宽厚、长厚比的关系研究,发现砂体较厚的小层其平均长度、平均宽度也较大,在物性特征方面,二砂组物性好于三砂组,但差异性不明显,在整体上依然属于中孔低渗储层;通过对小层构型的期次的划分,发现每小层砂体一般由1~2期砂体叠置而成,根据不同期次差异性可以分析出该小层沉积时期的分布范围和物源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基于特高含水期密闭取心井单一点坝下部剩余油饱和度高的现象,从宏观储层非均质性和微观孔隙结构2个角度探求原因。宏观上,根据岩相和夹层密度,将单一点坝细分为上、中、下3段。并通过物性分析研究点坝储层宏观非均质性;微观上,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高压压汞、核磁共振以及CT扫描技术,研究点坝储层基本特征、孔隙结构特征以及水驱前后孔隙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点坝下部夹层密度大,储层非均质性强,夹层纵向上遮挡注入水向下运动,导致点坝下部注水波及厚度小,水洗程度低;点坝下部储层中黏土矿物含量高,孔隙结构差。水驱后,黏土矿物发生迁移、膨胀,堵塞孔喉,导致孔隙结构进一步变差,水驱油效率低。二者综合导致点坝下部剩余油饱和度高。  相似文献   

7.
临盘油田位于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西部,是典型的陆相沉积复杂小断块油田,含油面积65.5km2,石油地质储量1.35*108t,经过30多年的开发,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储层非均质性相当严重,剩余油分布状况越来越复杂,挖潜难度越来越大,不加强剩余油研究与挖潜工作,就难以保持老油田的有效开发.  相似文献   

8.
商河油田商一区沙二下油气层在经历40余年的勘探开发后,目前处于高含水开发阶段,且研究区地下非均质性强,使得目前对剩余油分布认识不清。为了搞清该区地下流体渗流规律,预测剩余油分布特征,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沙二下2、3砂组进行构型单元解剖,通过构型界面的识别与划分来识别渗流屏障,将研究区渗流屏障划分为一、二、三级,分别对应构型界面的5级、4级、3级。选取孔隙度、渗透率、流动带指数(Flow zone index)等属性参数,运用Q型聚类分析将储层划分为Ⅰ、Ⅱ、Ⅲ、Ⅳ4类流动单元,对分类结果进行逐步判别分析,并建立了各类的判别方程。由油田动态数据与流动单元关系分析表明,剩余油分布与流动单元类型存在密切联系,剩余油主要分布在Ⅱ类、Ⅲ类流动单元内。  相似文献   

9.
致密砂岩气储层物性非均质性强,储层在致密条件下的有效性及优质储层存在形式,一直是致密砂岩气研究关注的重点地质问题。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山西组1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储层的含气砂岩储层矿物学、物性及孔隙与孔隙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将山西组1段含气砂岩储层划分为3个岩石相,包括富石英砂岩、富塑性岩屑砂岩及钙质致密胶结砂岩。富石英砂岩孔隙度5%,渗透率0.1mD,发育长石和岩屑溶蚀孔隙和高岭石微孔隙,喉道包括中细-微细喉道和微喉道,属有效储集岩石。后两者孔隙度5%,渗透率0.1mD,不发育薄片孔隙,喉道为微喉道,属非储集岩石相。在"相控建模"理念的指导下,利用Petrel软件,以沉积微相为约束,采用序贯指示方法建立储层岩石相非均质性模型。储层地质模型的建立为深入理解有效储层岩石分布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泾河油田泾河17井区储层属于典型的鄂尔多斯盆地低孔、低渗储层,非均质性强,受岩性和构造的双重控制。通过该区目的层长8储层的"四性"关系研究,该储层的岩性征、物性、电性及含油性之间有比较强的内在联系。文章侧重于该区目的层的这种特征性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油水层物性、电性的识别图版及确定了有效厚度下限。利用"四性"关系来识别储层,并进行低产低效井的成因分析,最后结合其他相关资料制定有效可行的开发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预测河道砂体间的复杂连通情况,根据萨尔图油田中区西部葡I油层组的密集井网资料,考虑将影响砂体连通性的主要因素(物性参数、砂体规模参数、隔层特征参数等)与连通级别建立一个非线性映射模型,通过反馈误差学习方法对砂体连通性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对PI2、PI3河流相储层结构即单砂体接触模式及展布特征的分析,选取影响连通性的合适参数和代表性学习样本,利用BP神经网络判别模型进行反复学习和预测。通过比较预测输出与期望输出的误差情况可知,基于BP神经网络的砂体连通性定量判别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并且可以考虑延伸应用于对整个区块的连通性预测当中去。  相似文献   

12.
滨南油田滨660块属于裂缝性低渗透油藏,该区主力含油层系为沙三中四砂组,砂三中四砂组具有构造简单,储层发育,油层分布广,单层厚度较大,油层物性差,裂缝发育等特点,近几年产量呈现下降趋势。针对该块中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零散、调配难度大等问题,研究适合该油层的开发技术:通过启动压力的测定,以应力场和裂缝的研究为核心,建立裂缝型双重介质油藏数模模型,从而揭示水淹规律及剩余油分布规律;在地质模型建立的基础上,加强油藏工程研究,综合应用多种油藏工程方法,对井网、井距、压裂缝长、注水时机等参数进行优化,最终确定采用早期注水开发,油井井距350m,注采井距250m,开发井网初期九点法,后调整为五点法的开发方案;根据该区特点,参考现代先进工艺技术,研究合理的配套工艺技术。通过方案的研究与实施,滨南油田滨660块初期产能增加,整体开发水平得到提高。为进一步提高该块的采收率,就化堵调剖、射孔、压裂工艺以及注水水质配伍性等方面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3.
馆陶组馆四段是林樊家-尚店地区的主力层段,然而油气在平面上分布变化大,在纵向上砂体与油气分布关系不明确,因此对该区馆四段的沉积特征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勘探生产意义。利用岩心、测井、地震等基础资料,可识别出馆四段的4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对馆四段进行小层划分,进而细化馆四段沉积相,划分出河道、心滩、边滩、决口扇、废弃河道等5种沉积微相。结果表明,馆四段自下而上由辫状河沉积逐渐转变为曲流河沉积。  相似文献   

14.
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线衍射等各种资料,研究了合水地区长8储层特征及其物性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合水地区长8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砂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较低。储层物性主要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控制,沉积作用在平面上控制储层的优劣,优质储层多出现在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主体部位。成岩作用在垂向上控制储层物性好坏,压实作用和碳酸盐胶结作用是砂岩孔隙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对储层具有破坏性作用。早期绿泥石胶结作用、溶蚀作用改善了砂岩储集性能,对储层具有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查明储层微观特征与地质成因之间的联系,利用压汞、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孔渗分析等资料,研究了松辽盆地大庆长垣不同渗透性砂岩储层的微观分形特征,并结合储层岩石学、成岩作用、次生孔隙的发育情况等分析了地质成因.研究表明:微观孔隙分形维数随储层渗透率降低而增大,反映孔隙复杂程度增加;中高渗储层孔隙分布在分形特征方面表现为二段式,大小孔喉分维数差异较大;低渗储层分形特征表现为一段式.从沉积过程看,储层物性越好,形成的大孔和小孔复杂程度差异越大,且大孔复杂程度高于小孔.从成岩过程看,大孔喉以溶蚀作用为主,小孔喉的胶结作用、压实作用均较强.高渗储层受沉积作用影响大,分形维数较小;低渗储层受成岩作用影响大,分形维数较大.该研究从成因上解释了不同渗透性储层微观特征的差异,对利用分形特征恢复地质信息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揭示库车坳陷储层物性特征及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尤其是孔隙度的影响,寻找有利储层,以库车坳陷YN4井下侏罗统阿合组和阳霞组地层为主要研究对象,充分利用其岩心和薄片等资料,主要研究了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类型、成岩演化阶段、成岩作用对孔隙度的影响和储层物性特征。结果表明:阿合组和阳霞组地层的主要岩性为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低;阿合组和阳霞组内储层均属于中成岩A期;侏罗统地层中阳霞组为致密储层,阿合组储层的孔渗性明显好于阳霞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火成岩层对地震波有屏蔽和吸收作用,使得火成岩下伏地层的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储层边界难以识别。【方法】通过正演模拟不同火成岩在速度、厚度、与砂体距离等方面对下伏地层的影响,定量分析影响砂体尖灭点识别精度的因素,寻找恢复真实储层边界的描述方法。利用分频滤波去噪、弱信号恢复等解释性处理技术,压制火成岩干扰,提高弱反射储层的识别能力。在解释性处理的基础上,再综合测井、地质等多信息,建立井控多属性融合储层定量预测技术。【结果】综合利用以上技术成果,针对玉皇庙地区夏41-商97构造带,开展储层精细刻画,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论】利用处理后的地震资料,对研究工区沙三上3砂组边界进行重新识别描述。处理后的剖面,砂体反射特征连续性更好,砂体边界继续向东延伸,较原始砂体尖灭线向东前移25道。将砂体描述结果与实钻井数据进行对比,描述吻合率达到85%。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塔中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下沥青砂岩段碎屑岩油气储层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寻找有利的储层发育区,应用测井、录井、岩心、薄片等资料,对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孔隙特征和物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岩性主要为岩屑净砂岩和亚岩屑砂岩,长石以钾长石为主,岩屑主要为变质岩岩屑和岩浆岩岩屑。胶结物主要为碳酸盐胶结物和硅质胶结物。碳酸盐胶结物以方解石为主,具有连晶状、颗粒状、灰泥状等分布类型;硅质胶结物主要以石英次生加大的形成存在。储层整体为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储层物性好坏受到碎屑颗粒成分、粒度和成岩作用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印尼K区块R组海相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内外流动单元研究现状,分析了岩心、测井和储层物性等,对R组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特征、控制因素等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采用FZI法可将印尼K区块R组划分为7种流动单元类型,不同流动单元物性差别较大,其中HFU-6和HFU-7是研究区最有利流动单元类型。通过对工区数据分析可知,工区流动单元受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的影响较大,在区域上,工区从南向北有利流动单元分布厚度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20.
春光油区紧邻车排子、小拐和红山嘴油田,圈闭类型主要为岩性体圈闭、岩性+地层圈闭、断块圈闭、断层-岩性圈闭,录井显示特征主要为单井显示层少、油气显示层厚度薄、物性好、油质多样、气测录井异常层组分特点复杂等。本文通过收集、整理春光油田录井油气显示资料,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总结出油气显示录井特征及其分布规律,为春光油田今后录井过程中发现和评价油气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