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丛辉  王宝庆 《科技信息》2010,(19):171-171,175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新疆塔塔尔族群众参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构显示:新疆塔塔尔族参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参与率较高,女性的参与率偏低;参与者以中青年为主;年龄结构合理;参加项目以赛马、摔跤、"跳跑"、攀竿等体育活动为主,群众参与意识较强;组织形式主要以节日自发组织为主,其次是政府组织;民族传统节日和喜庆节日是群众参与的主要时间;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比赛较少?  相似文献   

2.
新疆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独特,较高的健身性、娱乐性和观赏性.文章进行实地调查发放问卷1400份,采用随机选取抽样的办法主要对聚居在乌鲁木齐市、阿勒泰地区的布尔津县、哈巴河县以及塔城地区18岁以上的塔塔尔族公民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采取人户调查方法.并对塔塔尔族中有健身活动经验的人和教育专家进行访谈获取信息,对新疆塔塔尔族群众参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对其今后的发展道路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拉祜族历史悠久,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以及宗教祭祀活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传统体育文化。文章通过对拉祜族传统体育项目渊源的概述以及对拉祜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依托地方民族文化传承大力发展民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仅完善拉祜族传统体育文化,而且有利于拉祜族传统体育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弘扬和传承。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土族传统体育作为一个文化因子,通过历史文献与田野调查有机结合,搜集整理民间遗存的传统体育项目,梳理其起源和流变,揭示蕴含其中的文化内涵.研究显示,土族传统体育的起源与它的民族文化的形成机制是一致的,其娱乐健身方式和休闲方式以及民间体育竞技活动特征的形成与其生活的社会历史、风俗习惯、生产生活方式、宗教祭祀、教育娱乐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旅游产业方面的可利用价值,为金沙滩旅游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旅游产品。通过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可以传承新疆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推动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塔塔尔族作为新疆世居民族,在与各民族长期的杂居生活中,兼容并蓄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宗教礼仪和民俗活动文化.在他们的宗教礼仪和民俗活动的很多方面都体现着和谐的思想.本文着眼于塔塔尔族宗教礼仪和民俗活动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交往中人际关系的和谐等几个方面来具体分析其和谐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在新疆高校开展民运会进行可行性研究,旨在新时期推进学校体育改革背景下,利用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及文化资源,发挥其优势,体现具有新疆地域特色的高校体育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8.
从裕固族传统体育项目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特殊地理位置、宗教信仰入手,通过实地考察,对裕固族聚居区传统体育项目进行了挖掘整理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裕固族聚居区传统体育项目蕴含着融合性与边缘性、区域性与独特性、民族性与生活性、娱乐性与趣味性、观赏性与表演性、竞争性与对抗性、群众性与经济性等文化特征.本文研究结果对人们了解裕固族传统体育项目文化,开发裕固族传统体育项目及传承民俗体育文化服务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山西省高职院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现状.山西省高职院校开设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相对较少,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设对改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质量有重大作用.所以,要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山西省高职院校中的交流与传承,统一完备民族传统体育的教材、教学评价体系,多举办民族传统体育的比赛活动,加强体育教师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培训力度等.  相似文献   

10.
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精神的体现。本文着重探讨了中学生对民族地区传统体育项目的兴趣相关方面的问题:中学生对民族地区传统体育项目的兴趣现状、这种现状出现的原因以及培养中学生对民族地区传统体育项目的兴趣的具体措施,以丰富校园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继承民族地区传统体育文化,以更好地发挥民族传统体育优势和其特殊作用,发展我国民族体育,提高中学生对民族地区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视度,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舞龙运动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也是闽西客家地区民俗体育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客家体育文化思想的重要代表。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和访谈法,对闽西客家地区舞龙运动的历史和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针对其发展趋势提出对策,以期为这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继承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高勇  姚重军 《甘肃科技纵横》2004,33(6):160-160,12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产生了许多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的传统体育项目。本文从树立民族传统体育新观念以及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应遵循的原则等方面作了全面阐述,对发展民族文化,增进民族之间的了解起着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及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的价值取向的分析,从民族民俗、传统文化特点、教育性与娱乐性等方面对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特点进行分析,对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传承和发展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纳入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整合研究,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纳入新疆高校教育的对策研究,把优先整合、筛选和改造后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纳为新疆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资源的范畴,既可充实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又可继承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文章为新疆高校少数民族体育课程资源的选编课程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四川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及其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献资料研究并结合实地考察,以四川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四川世居的14个少数民族所拥有的传统体育项目的特征及发展现状,对制约四川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各种自然环境、经济、社会文化因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传承与发展四川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一些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将其发扬光大是每个当代体育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笔者采用民族学,考古学,历史文献,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针对我国古代马球等几项传统体育项目的起源与传播进行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提出了其起源与传播的个人管窥。旨在为我国体育学者和体育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郭树华 《科技信息》2012,(28):289-290
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而云南省有26个少数民族。在云南省26个民族世代相传的体育活动中,渗透着各个民族的历史,宗教信仰和文学艺术;发展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对云南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现实意义。少数民族传统运动的发展,从客观方面带动民族文化,解放民族地区落后、思想蔽塞的现象,通过各种比赛、活动,进一步加强了民族间的交往与联系。促进民族团结、和谐,维护社会稳定。云南高校在民族种类、人数上占有优势,然而各高校在公共体育课、体育专业课方面存在教师、场地、器材不足的现状,因此,各高校应择优补缺,并积极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同时应注重现代体育手段与少数传统体育的联合,借鉴、引进、移植各类项目“制约性”的规则,使之更为适合学校体育学的发展;不能完全舍去现代体育项目,要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现代体育项目互为补充,成为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美育、体育、智育、德育等多方面的文化教育手段。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学校体育课程可以极大地丰富学校的教学内容,使大学生在健身的同时接受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这是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条件。有助于我省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和提高,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在体育方面的能力和兴趣,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奠定基础,使之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对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在高校开展的时代背景、教学模式、时代意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今后在高校开展民族体育活动提供理论依据。促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整体优化,使其得到应有的传承、保护与弘扬,从而让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得到发扬光大,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9.
体育文化是人类文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除了具有体育文化的一般特征外,还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本文从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入手,对其进行分类,对所体现的特征进行深入剖析,从发展民族经济、规范土家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保持民族特色、加强学校传承等方面为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滇西地区高中毕业班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旨在对边远民族地区中学毕业班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开设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研究发现,该群体课外体育活动出勤较差,干扰因素主要为:学习负担重,运动场地设施不健全,体育锻炼氛围差,学校组织管理失位等。建议开展与当地有关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相关的体育项目与体育竞赛,注重健身性、参与性、趣味性和实效性,以健身、娱乐为杠杆,促进身心发展,为终身体育打下牢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