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曾添华 《科技信息》2012,(10):435-436
本文根据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已发地质灾害的特点,论证边坡潜在其他失稳形式的可能性;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评价该边坡的稳定性,提出造成该边坡崩塌破坏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采用锚索+格构支护治理方案,并通过理论验算满足设计、规范要求,为今后类似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边坡稳定性分析与病害治理是岩土工程中一项主要研究内容。文章从地层岩性、滑坡、崩塌及水文等对边坡不良地质现象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并针对工程本身特点提出了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及边坡加固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崩塌和落石是高陡边坡上经常发生的地质灾害现象.特别是在傍山建筑、道路边坡工程以及露天矿山边坡工程中,由于崩塌发生的突然而猛烈,对工程施工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危害.同时,治理比较困难而且较为复杂,特别是对于大型崩塌,一般多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以岩质边坡滚石为研究对象,采用Rocfall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滚石的运动特性、影响滚石运动轨迹的关键参数以及其确定、滚石灾害的防护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探究.  相似文献   

4.
应用地质灾害远程监测系统进行边坡稳定性监控,为滑坡稳定状况和潜在危害的正确分析评价、预报预警及工程治理等提供可靠资料和科学依据,对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有着重大意义。该文首先对地质灾害监测传感器选取的基本要求做了相关的介绍,然后地质灾害传感器监测相关内容,最后分析了监测中误差分析及布置位置分析。  相似文献   

5.
崩塌是一种破坏力极强的地质灾害,5·12汶川地震和4.20芦山地震后,在碎裂状结构岩体中产生了大量的这种地质灾害。以小金县三关桥村崩塌堆积体为研究对象,在充分分析崩塌形成机制的基础上,运用GEO-SLOPE软件对该崩塌堆积体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崩塌形成机制分为5个阶段:应力重分布卸荷回弹阶段—裂隙发展岩体碎裂化阶段—地震作用下地形导致加速度放大阶段—裂隙扩张连通阶段—岩体脱离物源,最终产生崩塌;有限元分析表明崩塌堆积体在天然工况下稳定,在加速度峰值为0.15g地震作用下开始失稳。分析结果可为其治理提供相关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监测治理必要性进行简单分析后,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遥感监测技术进行简单归纳总结。最后,结合自我实际工作经验,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对策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李元华  姜兴武  张冲 《科技信息》2011,(21):I0027-I0028
水富县是云南省地质灾害严重的县之一,本文结合水富县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灾害为滑坡、崩塌、泥石流、不稳定斜坡)及其特征;并详细研究了其形成因素,为灾害的治理和预防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山西黄土地质灾害的特性及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董震  巨玉文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15(7):138-141,145
通过对山西地区忻州、吕梁、临汾地区的地质灾害调查,收集近两年发生黄土地质灾害的统计资料,并对土体基本物理力学指标进行分析。认为山西黄土地质灾害分布范围广泛,主要以滑坡、崩塌为主,黄土地质灾害的发生受其特有的物质成分和工程性质所控制;并具有地域性分布特点。根据相关规范以实际工程为依托提出对崩塌、滑坡土体采取挡土墙工程、截水工程、削坡减重等工程治理措施,并建议采取工程与生物措施共同实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阐述了新疆青河县地质灾害的现状,并着重分析了崩塌灾害的分布特征、稳定状态及危害程度,总结了崩塌灾害的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从而为下一步的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内极端天气连续出现,加之地震的强烈影响,导致山区地质灾害频发,特别是四川三州地区,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尤为突出且危害较大。各地区对大量的地质灾害进行了工程治理,但发现崩滑流防治工程对应的勘查成果中提供的岩土指标合理性和完整性不足。基于此,通过分析总结相关资料,结合工程实践常见的防治工程类型,对勘查阶段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常见防治工程涉及的关键岩土物理力学指标进行汇总分析,提出了常见崩滑流防治工程类型在勘查阶段应提供的关键岩土物理力学指标,以期为地质灾害勘查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准确探测煤层工作面的地质构造异常体的情况,基于矿井无线电波透视煤层理论,模拟探讨了各种不同异常体对无线电波坑透仪接收场强值的影响情况,并应用研究成果指导煤层探测。通过实际应用,较为准确的划分了灾害异常区,合理指导了煤矿灾害防治的设计与规划,为类似煤矿的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2.
宋岩  王彬  李宁  王延辉 《河南科学》2012,30(5):661-664
小城镇灾害易损性评价是灾害危险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城镇决策部门制定防灾减灾规划的重要依据.利用了集对分析理论对小城镇的灾害易损性进行了评价,以影响小城镇灾害易损性的7个因素作为评价因子,建立了灾害易损性的集对分析模型,提出了基于集对分析理论的小城镇灾害易损性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将各待评定的样本值与分级标准形成对子,逐个比较其共有特性、相反特性及差异特性,从不同侧面刻画两个集合的联系与关系(即集对分析),从而比较准确地判别小城镇灾害易损性.并对三个小城镇进行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在已有的容灾系统及相关技术基础上,结合大学两校合并后地理位置分散的实际情况,系统分析灾难备份与恢复技术,利用已有的暗光纤组成一个专用的容灾备份网络,合理利用现有资源,设计并实现一种经济、实用的容灾备份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我国城市规划人员对城市综合防灾体系认识的不足及其导致防灾规划的欠缺,提出从理论发展到实践操作两个层面进行改进,并对具体的规划内容提出建议,希望能对我国发展相对滞后的防灾体系有所推动.  相似文献   

15.
城市绿地因其结构特征与功能特性成为城市防灾减灾救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城市绿地在灾时可承担的防灾功能,梳理总结城市绿地防灾避险功能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与动态,对于提高城市绿地的灾时避难功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城市绿地为研究对象进行灾时功能分析,对我国城市绿地防灾避险功能研究具有代表性和引领性的理论方法及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明确研究成果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城市绿地防灾避险功能研究方法体系。分析认为,我国城市绿地防灾避险功能理论研究成果展现出灾时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规划方法体系日渐完善、方法技术不断成熟的趋势,实践方面则展现出体系建设和设施建设适用性不断提高的方向。为此,依托城市绿地系统特点,基于新的绿地分类标准,从体系层面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入手,调整各类型城市绿地在灾时承担的功能,构建从选址布局、规划、设计到建设管理的系统化研究方法体系。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明确各类城市绿地在灾害发生时其空间布局、平面形态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防灾避险功能转换可行性,构建新的城市绿地系统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16.
刘洁  谭宪宇  石振武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29):11842-11850
近年来,灾害恢复力逐步成为灾害研究和实务工作关注的核心议题。通过对灾害恢复力文献的回顾,对其概念发展进行了较全面的梳理,并概括了灾害恢复力概念中的3个关键共识点,论述了城市系统灾害恢复力的5个特征要素,即社会、经济、制度、基础设施和环境系统恢复力,总结了城市系统灾害恢复力的普遍定量分析方法和具体测度模型,分析了城市系统提升灾害恢复力的有效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对灾害恢复力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了研究的关键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分析防灾性设备的发展现状,探索其在交互设计及用户体验上的不足。探讨全息技术下的防灾方式的交互性、真实性及实用性,从而提出适应防灾教育的交互模型及全息4D交互设备范例。通过对灾害情景的特征分析,构建灾害情景下的人、环境、物体的动态发展状态。并以叙事性设计为基础,设计灾害体验的交互逻辑构架,提出防灾的交互流程模型和全息情景下动态灾害场景的构建要素。并以地震为例,设计以全息投影技术为核心的"情景-应对"式防灾4D交互设备。防灾设备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非常规突发事件中事物的动态变化。利用全息投影技术及交互设计,能够构建具有反馈调节的灾害场景,实现可交互式的灾害实景体验,获得有效的防灾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8.
With the rapid popularity of cloud computing paradigm, disaster recovery using cloud resources becomes an attractive approach. This paper presents a practical multi-cloud based disaster recovery service model: DR- Cloud. With DR-Cloud, resources of multiple cloud service providers can be utilized cooperatively by the disaster recovery service provider. A simple and unified interface is exposed to the customers of DR-Cloud to adapt the heterogeneity of cloud service providers involved in the disaster recovery service, and the internal processes between clouds are invisible to the customers. DR-Cloud proposes multiple optimization scheduling strategies to balance the disaster recovery objectives, such as high data reliability, low backup cost, and short recovery time, which are also transparent to the customers. Different data scheduling strategies based on DR-Cloud are suitable for different kinds of data disaster recovery scenarios.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DR-Cloud model can cooperate with cloud service providers with various parameters effectively, while its data scheduling strategies can achieve their optimization objectives efficiently and are widely applicable.  相似文献   

19.
 立足于山西省暴雨洪涝气象数据融合的实证视角,通过对山西省109个气象站点,1957-2008年的暴雨洪涝灾害数据,山西省经济发展数据、地理数据的高度融合,从致灾因子、孕灾因子、承灾体因子和防灾减灾因子4 个维度出发,构建山西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并选择太原市、大同市、晋城市、朔州市、晋中市和临汾市进行实证分析,综合评估这6 个城市的暴雨洪涝灾害致灾指数。研究成果不仅能够从实践上指导山西省在暴雨洪涝预测及防灾减灾方面的实践工作,而且从理论方法上对气象灾害研究提出独特的分析见解。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能力约束下的地震灾害应急救援的调度优化.首先,针对应急救援时医院能同时救治伤员的容量以及从灾害点到医院运输伤员的能力有限的问题,分别从单灾害点多医院和多灾害点多医院两方面来建立调度优化模型,模拟伤员运输;其次,考虑救援期间伤员的流动所导致的医院救治能力的动态性,重新规划调度优化模型,用最短的时间救治更多的伤员;最后,通过一个算例的计算分析对模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