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沈阳地区供暖前后高校宿舍热环境状况,提出供暖相关建议,缓解室内供暖温度高,浪费能源的现象.方法采用现场测试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室内物理环境参数进行实测同时对受试者展开主观问卷调查;分别建立不同阶段室内温度与实际平均热感觉投票结果MTS、预测平均热感觉投票结果PMV的线性模型,对比分析不同研究阶段预测平均热感觉投票与实际平均热感觉投票间的偏离关系及不同研究阶段下受试者预测中性温度及实际中性温度间的差值.结果通过问卷统计发现部分高校寝室室内温度高于标准建议最高温度上限;计算结果表明:在供暖阶段人体感觉舒适的实际热中性温度均低于室内空气温度,预测中性温度均高于实际中性温度.结论沈阳地区高校宿舍冬季供暖阶段室内温度过高,可适当降低温度以达到节能的目的,实际平均热感觉与预测平均热感觉间存在较大偏差,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不同地区对PMV模型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家用热泵空调送风方式对热舒适性的影响,在人工环境实验室内测试了中送风、下送风和分布式送风的环境参数,并对15名受试者的热感觉和热舒适进行了问卷调查.实验结果表明:初始背景温度为0℃时,分布式送风可快速、均匀地提升人体各部位的空气温度,受试者的整体热感觉以及整体热舒适上升最快,受试者的热舒适性可得到显著改善;室内热环境稳定后,分布式送风温度均匀度最小为1.9℃,在送风区域内的受试者各部位感觉较暖,局部热感觉差异最小,且其他位置的受试者都不觉得冷;稳态局部热感觉与整体热舒适的拟合结果表明,足部热感觉对整体热舒适影响显著,下送风与分布式送风垂直温差小于3℃,在送风区域内,可以明显提升人体足部的热感觉,约75%的受试者对热环境表示满意.综合环境参数测试及问卷调查的结果,分布式送风热舒适性的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一种在低温环境中改善人体舒适性的局部供暖方式,于2011年1月在自然通风环境的实验室进行实验,共有62名受试者。设有3个实验工况,分别对受试者的颈部、腹部和小腿进行局部供暖风,实验持续30 min,受试者按照其主观感受填写调查问卷,包括人体热感觉、湿感觉、气流感、热环境可接受度等。研究结果表明:对局部供暖风可以改善人体的热感觉,但暖风带来的干燥感和过大的气流感可能引起人体对热环境不满意,并且还可能出现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其中,对颈部和腹部送风会产生明显的不舒适感;而对小腿送风的负面影响小,可以作为一种改善人体舒适性的局部供暖方式。  相似文献   

4.
人体热舒适客观评价指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人体、动物实验基础上,对有可能作为人体热舒适客观评价指标的重要生理参数进行探讨.人体热反应实验在人工气候室内进行,对不同环境温度下受试者的生理参数和主观感觉同时进行测量.研究结果表明:受自主性体温调节活动影响的生理参数如人体皮肤温度、心率变异性、新陈代谢率、脑电波、肌电、排汗率与人体热舒适具有较好的生理相关性,并且在人体处于热舒适与不舒适状态时差异显著,具备作为人体热舒适客观评价指标的生理基础;平均皮肤温度反映热舒适程度的灵敏性较高,具备较高的可靠性,而且其测量与计算较为简单,可作为一个有效的客观指标来评价稳态热环境下的人体热舒适程度.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研究胺类阳离子捕收剂在石英表面吸附能与其结构之间的关系,基于遗传算法构建了20种胺类捕收剂在石英表面吸附能与其结构参数之间的定量构效关系模型,得到了模型的相关系数R2=0.969,调整系数R2ad=0.964,交叉验证系数R2cv=0.955,显著值F=168.429,表明模型预测结果与模拟计算值拟合较好.四种未参与建模的阳离子捕收剂对所构建模型外部检验结果误差不超过5%,证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够较好预测胺类捕收剂在石英表面的吸附能.  相似文献   

6.
非均匀环境热舒适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从非均匀环境下的局部热感觉、局部热感觉对整体热感觉的影响、生理参数用于热舒适分析与评价、非均匀热环境热舒适评价方法四个方面对非均匀环境的热舒适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了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采用基于CFD理论的Airpak软件对自然通风(正弦周期性波动的风速)条件下的热舒适性进行模拟分析,通过预测平均热感觉(PMV)指标和不满意率(PD)指标对热舒适性进行评价,比较人体对低频(0.3、 0.4、0.5 Hz)变化风速的满意度.结果表明,在室内温度、相对湿度等条件不变时,PMV值与风速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人体对变化频率为0.3 Hz的风速最满意.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辐射空调形式下温度突变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给控制调节辐射空调系统提供一定的参考,通过人工气候室营造偏凉-中性温度突变环境,开展了对流、辐射地板与辐射吊顶三种不同空调形式下,20名受试者的整体-局部主观热感觉、热舒适投票以及皮肤温度等生理参数随时间的变化研究 . 根据生理参数测量结果显示,突变到中性温度的辐射热环境中皮肤温度存在滞后现象且动态辐射热环境下人体交感神经表现得更为活跃;由主观问卷分析得出,动态辐射热环境下受试者舒适感及热愉悦感更佳,主观热感觉出现心理超前现象,其中动态辐射地板的优势更为突出;背部、小腿、足部对于瞬态热刺激最敏感,可用于热感觉预测. 最后,根据人体平均皮肤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建立了基于修正的Knothe时间函数相关预测模型,量化了三种工况下人体生理调节的响应特性;根据人体平均皮肤温度及其变化率与平均热感觉的变化规律,建立了三种工况下的热感觉预测模型,简化了动态环境下人体热感觉预测的求解过程.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该地区个人舒适系统(PCS)作用下的居民冬季热舒适特征和供暖能耗需求,以杭州市为对象,采用问卷调研和入户现场实测的方式得出冬季住宅开窗、遮阳、使用空调和PCS等典型热环境组合调节模式以及典型供暖模式和居民活动状态组合下的热舒适特征;在此基础上模拟得到冬季室内热舒适和供暖能耗特征。结果表明,冬季“无设备+静坐”“、空调+静坐”“、PCS+静坐”“、无设备+家务劳动”“、空调+家务劳动”、“PCS+家务劳动”等6种工况下的冬季中性温度分别是17.3、18.8、16.4、15.7、15.7、13.9℃,舒适温度区间分别是14.3~20.3℃、17.1~20.5℃、14.4~18.4℃、13.7~17.8℃、13.3~18.1℃、11.0~16.9℃。冬季室内热舒适水平受热环境调节模式影响较大,客厅在室舒适时间占比在43.74%~80.21%之间,卧室在室舒适时间占比均为70%以上。使用空调与PCS供暖时,典型建筑在冬初冬末的供暖能耗强度是1.28 kWh·m-2,在严冬的供暖能耗强度是13.06 kWh·m-2。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10—2013年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涡动相关通量观测系统数据以及MODIS产品数据, 验证基于增强型植被指数(EVI)、陆地表面水分指数(LSWI)和地表温度(LST)的生态系统呼吸模型在内蒙古半干旱草原的适应性, 并探讨该遥感生态系统呼吸模型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 生态系统呼吸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夜间生态系统呼吸速率(Reco)在生长季内和年际间的变化, 模拟值与观测值吻合较好(R2=0.90, RMSE=0.02 mgCO2/(m2·s)); 夜间Reco的观测值与EVIs×Ws (EVIs和Ws分别是EVI和LSWI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函数)呈较显著的线性相关(R2=0.63), 与LST 的关系基本上满足L-T方程(R2=0.39); 夜间Reco在生长季的前、中、后期对EVIs×Ws和LST的响应不同是造成模型误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探讨改善冬季浴室温热环境的取暖方法,通过在空气制暖和地面热辐射同时作用下的被验者实验,分析浴室环境的热特性,比较被验者的冷热感、舒适感,分析不同取暖条件下的人体反应,探索冷热感不“冷”、舒适感“舒适”的适当取暖条件.阐明在适当的地面热辐射下,人体脚底部冷热感被改善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关于热舒适的研究主要针对空调房间,而被动房主要通过被动技术来保证室内环境舒适,为研究寒冷地区被动房冬季的热环境状况,了解被动技术对热舒适的影响,选取天津地区某被动房为实验对象,分为供暖和无供暖工况,通过室内环境测试及问卷调查,得到每种工况下的实际热感觉投票值TSV,数据拟合后对比TSV模型与PMV模型,对偏差较大的无供暖工况下原始热舒适预测模型进行修正,最终得到适用于寒冷地区被动房供暖与无供暖工况下的热舒适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无供暖工况下,有44%的人希望温度升高,单纯通过被动技术无法完全满足寒冷地区被动房冬季热舒适,但无供暖工况下,比预测可接受温度下限降低1.93 ℃,用户对热环境的适应性强,可以适当延长过渡季时间。  相似文献   

13.
以寒冷地区太原市某大学供暖季教室为研究对象,对教室室内外热环境进行现场实测,同时对室内人体热舒适情况进行主观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教室内实测热中性温度为25.21 ℃,80%满意度热舒适温度范围为19.64~30.78 ℃,而根据PMV(predicted mean vote)计算得到的室内热中性温度为21.07 ℃,80%满意度热舒适温度范围为16.61~25.53 ℃.说明PMV模型预测的热感觉与实测热感觉之间存在一定偏差,而验证Griffiths模型可以准确预测该地区教室内热舒适温度,预测值为24.69 ℃.利用最小二乘法优化PMV-PPD(predicted percent dissatisfied)模型,建立适应性PMV修正方程,最终提出适用于寒冷地区高校教室冬季热环境评价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20名受试者在不同空调形式(对流空调、辐射地板空调、辐射吊顶空调等)及个人舒适系统(Personal Comfort System)多工况下生理参数和主观反应的实验研究,得到冬季辐射和对流换热形成的非均匀环境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同时建立了不同工况下考虑局部影响权重的人体热感觉评价模型。结果表明:①不同空调形式下局部热感觉对整体热感觉影响权重不同;②三种空调形式下不使用PCS时远窗侧人员最冷部位(足部)热感觉投票值均高于近窗侧,全体人员足部热感觉投票值在辐射地板空调中最高。使用PCS可提升局部热感觉和热舒适,局部热感觉提升最显著部位分别是肩胛部(对流)、腹部(辐射地板)和大腿(辐射吊顶);③此外,PCS可以降低人员期望温度(Preferred Temperature,PT),在辐射地板组合PCS时期望温度变化最大。  相似文献   

15.
建筑室内热环境的模糊评判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地板送风空调房间为对象,通过大量调查与人体热舒适实验,引入模糊数学的方法,确定了4个室内环境主要影响因素(环境温度,风速,相对湿度,平均辐射温度)相对于热感7级别的隶属函数,并建立了相应的热舒适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为较好地反映室内人员的热感觉及定量给出室内环境的预测平均反应值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发展及居民室外活动时间不断增多,良好的室外空间环境及热舒适性对居民身心健康具有重要影响。针对关注较少的冬季室外环境热舒适问题,以夏热冬冷地区的重庆三峡广场为例,基于冬季热环境实测和热舒适问卷调查,利用Rayman软件计算PET(生理等效温度值)作为热舒适评价参数,建立TCV(热舒适投票值)、TSV(热感觉投票值)与PET的函数关系式,得到不同室外环境空间的冬季热舒适范围,提出适用于夏热冬冷地区的冬季综合舒适度评价模型。研究成果可为完善夏热冬冷地区的室外热舒适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7.
研究显示,环境温度的变化对人体心脏活动的影响显著,寒冷或极端温度会给人们带来心血管疾病。本文基于人体心率变异性指标,探讨了温度漂移热环境在室内热舒适方面的优势,并分析了人体主观热评价、皮肤温度与心率变异性之间的关系。本文设置16名受试者从初始稳定温度(24℃或18℃)经历半小时的温降漂移,最后再经历升温回到初始温度。实验收集了受试者的主观热评价与皮肤温度,并全程监测了其心电信号。通过频域分析法,得到了心率变异性的低频功率/高频功率比值(LF/HF)。结果表明:在冬季,适当的温度漂移可以改善受试者对相同温度热环境的热舒适评价;温度漂移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可以通过LF/HF值表征出来;冬季温度漂移热环境下,人体的LF/HF值与平均皮肤温度、热感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In order to asses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human body thermal sensation in naturally ventilat-ed space and that in air-conditioned space,the fuzzy evaluation model was adopted in the research of thermal sensation in naturally ventilated space.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s and field measurements,the membership functions were presented by the statistic of the covering frequency to the fuzzy subset.Dry-bulb temperature was taken as the only independent variable for membership functions.The maximum values of membership grades are all at 0.5 or so, which is a distinction character on thermal comfort of naturally ventihted space.By the cal-culating resultS of membership grades value to different fuzzy evaluation subsets,the Predicted Mean Vote (PMV)was obtained.Furthermore,energy coefficient(Ea) was introduced to calculate the energy consump-tion,and the prediction methods of residential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were also discussed.Finally,the importance of evaluation model of thermal sense is shown through the energy consumption prediction in a specificresidential building.  相似文献   

19.
严寒地区建筑热舒适适应性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严寒地区建筑的热环境和人体热舒适适应性模型,对哈尔滨某建筑物内的热舒适度进行了现场研究。在测量室内热舒适参数的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得到了135份人体热反应的样本。结果表明,哈尔滨某自然通风建筑人体热中性温度为25.6℃,热期望温度为25.4℃。男性受试者热中性温度为25.5℃,女性受试者热中性温度为25.7℃。严寒地区热舒适适应性模型为Tcomf=0.28×Tout+20.4,该模型与其他国家学者的研究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