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的焦炭热性质非线性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基于煤质指标预测焦炭热性质建模过程中易出现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提出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对焦炭热性质进行预测的建模思路.考虑到煤质指标与焦炭热性质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采用拟线性化处理的方法,将煤质指标的一次效应、二次效应及交互效应作为模型输入,建立焦炭热性质预测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基于拟线性化处理的非线性偏最小二乘回归和线性偏最小二乘回归对焦炭热性质预测实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建立的焦炭热性质预测模型是有效可行的:非线性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的预测精度明显比线性偏最小二乘回归模犁的预测精度高.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的带钢热镀锌质量监控方法. 以带钢热镀锌生产中带钢力学性能和锌层质量的质量监控为研究对象,用偏最小二乘方法建立了生产过程参数与质量结果之间的回归模型,对生产过程控制能力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产品质量的预测方法. 用鞍钢股份有限公司带钢热镀锌的实际生产数据进行验证. 结果表明,偏最小二乘法比传统的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具有更好的预测精度,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的锌层质量预测模型,其相对预测误差可达到5.93%.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大坝安全监测数据处理中自变量因子之间的多重相关性对传统的多元回归模型的影响.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和交叉有效性检验方法,建立了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回归模型.工程实例表明,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能够有效消除因子相关性对模型回归系数估计和回归分析效果的影响,取得的结果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4.
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综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综述了偏最小二乘法直接求解的方法,以及不同情况下的偏最小二乘回归算法,总结其优点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常规多元回归模型无法克服预报因子间复相关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的洪水预报方法.通过结合遗传算法与偏最小二乘回归来进行因子筛选,对筛选后的因子采用Bootstrap方法进行检验,再建立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的预报模型.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建立的洪水预报模型结构简单,能依据给定目标进行因子筛选,有助于克服水...  相似文献   

6.
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建模的探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从工程应用的角度介绍了一种新的回归方法-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了传统最小二乘回归所不具有的特点,数值实例研究表明偏最小二乘回归能在自变量间存在强相关的情况下建立模型,介最小二乘回归不能,同时,电路成品率估计研究表明,在较少样本点的情况下,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进行成品率估计是行之有效的,其预测精度能满足实际电路设计和分析的要求,且大大扰于最小二乘回归。  相似文献   

7.
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人脸表示与重构方法.与主成分分析相比,通过偏最小二乘所抽取的低维人脸表示特征具有更好的分类性能.在ORL人脸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偏最小二乘方法对于测试图像进行重构优于主成分分析方法,并且分类结果也好于后者.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偏最小二乘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多组分混合物的方法,探讨了偏最小二乘回归计算法有关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通过对三组分食用色素、四组分芳香醛模拟样和实际样品中食用色素含量的测定计算,结果表明偏最小二乘法计算结果稳定、精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基于粗糙集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变量之间多重相关性导致最小二乘估计失效的问题,提出基于粗糙集改进偏最小二乘回归建模方法.首先,利用粗糙集对数据进行一般约简,去除冗余信息,再进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通过实例计算,并与PLSR、PCR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用粗糙集改进的PLSR建模精度为3.65%,分别高于PLSR(4.07%)和PCR(4.45%),从而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通用性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与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求解地下流体渗流递减模型.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都是很有效的,均能消除多重相关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静力触探试验指标结合扰动黄土试样的液限、塑限及含水量等指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方法进行建模,提出了静力触探试验指标和湿陷系数的非线性关系模型,并引入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模型反演分析,确定最优参数。通过6个对比勘探点的50组试样实例应用分析,显示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是一种较为有效的非线性建模方法,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模型参数优化能够保证全局最优。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的精度较高,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将积分最小二乘指标拓展到时滞过程情形,提出了一种新的频域辨识方法,该方法通过引入Pade近似,在保留积分最小二乘指标的同时,采用最小二乘类算法高效求解,给出了一个描述Pade近似与模型误差之间的关系式,有助于了解Pade近似对辨识结果的影响,方便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对一个大时滞过程仿真取得了满意的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将偏最小二乘回归(PLS)与神经网络(NN)耦合,建立了储层参数预报模型.利用偏最小二乘对影响储层参数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提取对因变量影响强的成分,从而克服了变量间的多重相关性问题,降低了神经网络的输入维数;同时,利用神经网络建模可以较好地解决非线性的储层参数预测问题.计算实例表明,本耦合模型的拟合和预报精度优于独立使用神经网络模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
偏最小二乘建模及其多重共线抑制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分析偏最小二乘法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而从数学角度刻画偏最小二乘法的四步建模过程.然后,利用数学归纳法证实偏最小二乘法对多重共线的抑制能力.最后,以某地区的供水能力评价为研究实例,证实偏最小二乘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偏最小二乘法完全适用于多变量复杂关系的求解.  相似文献   

15.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GM(1,1)模型在人口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者先对问题进行分析,在明白要采取灰色系统理论来处理该问题原因的前提下,运用普通的GM(1,1)模型的知识,通过优化GM(1,1)模型(下称模型一)、新陈代谢GM(1,1)模型(下称模型二),鉴于此,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一和模型二预测出的两组数据,以及实际数据进行拟合,得到了关于模型一,模型二的两个系数,然后用这样的两个系数,重新组合模型一,模型二,得到了第三个模型,即基于最小二乘法的GM(1,1)模型(下称模型三),再一次的进行预测。三个模型的预测数据进行比较,显然是模型三的误差最小,认为模型三最符合实际。并以基于最小二乘法的GM(1,1)模型的预测数据作为最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高压共轨压力预测模型的精确性,采用AMESim软件建立了柴油机高压共轨仿真模型.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共轨压力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计算,并确定了高压共轨压力预测模型的输入输出变量;然后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对共轨压力与主要的影响因素之间的数值关系进行了智能拟合,并利用自适应粒子群算法优化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初始参数.通过20个预测样本的检测,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的最大预测误差为0.079 1,平均相对误差降至0.039 6,其性能明显优于BP神经网络.  相似文献   

17.
针对小流域侵蚀产沙的复杂性,将偏最小二乘回归与人工神经网络耦合,建立了小流域降雨侵蚀产沙检验模型,并应用于小流域降雨侵蚀产沙预报.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对多维自变量中的信息进行组合和提取,从而得到对因变量解释能力最强并可很好概括自变量信息的主成分,有效克服了变量之间的多重相关问题,实现了对高维数据的降维处理.把提取的主成分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提高了网络的学习效率和稳健性.应用结果表明,偏最小二乘神经网络耦合模型的拟合和检验精度均优于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精度.  相似文献   

18.
张卫民  何文  吴拥军 《河南科学》2012,30(9):1220-1222
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分析技术和偏最小二乘法对福多斯坦药物的有效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测定,采集48个不同比例的福多斯坦样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用一阶导数的光谱预处理方法,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福多斯坦的定量分析模型.结果显示: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为0.003 57,相关系数R为0.994 77,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003 89,平均回收率为99.63%(n=8),结果表明,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联合偏最小二乘法对福多斯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准确可靠,方法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19.
运用模糊系统对接触电阻进行建模.首先通过全因子法进行试验,得到足量试验数据,从试验数据中选出一部分能代表整个样本空间特征的数据作为训练数据训练模糊系统,剩下的作为测试数据对模糊系统进行测试,检测系统可靠性.然后在分析基本遗传算法与递推最小二乘算法特点的基础上,将二者结合形成混合算法,混合算法是在基本遗传算法之后进行递推最小二乘算法的运算.通过训练数据分别利用递推最小二乘算法、基本遗传算法、混合算法训练模糊系统,混合算法的收敛效果优于其他2种方法.通过训练数据建立基于回归分析的接触电阻模型.利用测试数据对各模型进行测试,并比较测试结果,混合算法训练模糊系统所得模型的测试效果是各模型中最好的.测试和比较结果说明若能得到足量训练数据,用混合算法训练模糊系统的方法对接触电阻进行建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